張汝倫

張汝倫

張汝倫,男,1953年生於中國上海。 現兼任北京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德國特里爾大學和東南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職教授。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哲學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西哲學和文化比較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外社會科學》雜誌特約編委,《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2004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東南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台灣輔仁大學客座教授、德國特利爾大學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職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演講中的張汝倫教授 演講中的張汝倫教授

1981年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後師從復旦大學哲學系劉放桐教授與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王玖興研究員。

198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88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獎學金赴德深造,先後在圖賓根大學和弗萊堡大學從事博士研究。

1991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前往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訪問交流。

1992年秋回國工作。

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5年晉升教授。

主講課程

張汝倫 張汝倫

其所開設《論語》、“國學通論”、“四書精讀—《中庸》”、“現代思想專題研究”、“現代西方哲學”、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等課程受到學生極大歡迎,被評為復旦大學教學名師,被本科生稱呼為“復旦的尼采”。

研究方向

就領域論,有德國古典哲學、現代德國哲學,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先秦諸子、儒家哲學、現代中國哲學。就人物論,有康德、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伽達默爾,法蘭克福學派、歐克肖特、杜威、羅蒂、哈貝馬斯、以賽亞·柏林、波普爾、蘇珊·桑塔格、喬姆斯基等;賈誼、朱熹、嚴復、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與當代中國思想等。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個人著作:

張汝倫著《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 張汝倫著《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

《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義學》(1986年)

《張汝倫集》(1991年)

《歷史與實踐》(1995年)★

《海德格爾與現代哲學》(1995年)

《堅持理想》(1996年)

《智慧的探索:中國哲學·1995》(1996年)

《激情的思想》(1998年)

《思考與批判》(1999年)

《十大思想家》(2001年)

《現代中國思想研究》(2001年)★

《詩的哲學史:張東蓀詠西哲詩本事注》(2002年)

《良知與理論》(2003年)

張汝倫著《現代中國思想研究》 張汝倫著《現代中國思想研究》

《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2004年)★

《德國哲學十論》(2004年)★

《萊茵哲影》(2005年)

《思想的蹤跡》(2006年)

《中西哲學十五章》(2008年)

《二十世紀德國哲學》(2008年)★

《時代的思者》(2009年)

《政治世界的思想者》(2009年)

《含章集》(2011年)

譯著、編著、合著:

《當代分析哲學》(美·M·K·穆尼茨,1986年)

《禪與西方思想》(日·阿部正雄,1989年)

《政治中的理性主義》(英·歐克肖特,2003年)★《大學思想讀本》(2004年)

《論歷史及其他論文》(英·歐克肖特,2009年)

主要論文

張汝倫譯《政治中的理性主義》 張汝倫譯《政治中的理性主義》

在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學術隨筆百餘篇。近年重要論文有:

義利之辯的若干問題

邯鄲學步,失其故步——也談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反向格義”問題

從心理學到釋義學——狄爾泰描述心理學的啟示

概念是普遍的嗎?——比較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

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批判

從教化到啟蒙——近代中國政治文化的起源王霸之間——賈誼政治哲學初探

歐克肖特思想的哲學基礎

現代中國哲學之身份認同和自我批判——以熊十力為個案的研究

張汝倫著《中西哲學十五章》 張汝倫著《中西哲學十五章》

察異以求會通——熊十力與西方哲學

論“中國哲學的現代化”

作為第一哲學的實踐哲學及其實踐概念

現代中國的理性主義

他者的鏡像:西方哲學對現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影響

政治中的理性主義——歐克肖特的政治哲學觀

中國哲學的自主與自覺——論重寫中國哲學史

自我的困境──近代主體性形上學之反思與批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