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榮[民營企業家]

張文榮[民營企業家]

張文榮先生,浙江樂清人。擔任上海市工商聯的會員,曾經當選“上海十大傑出青年。張文榮多年來一直是社會公益事業的熱心參與者。 現任上海市工商聯第十四屆執行委員會兼職副會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文榮先生,浙江樂清人。

2017年4月,當選為上海市工商聯第十四屆執行委員會兼職副會長。

人物生平

他在上海奮鬥已20多個年頭了,儘管他的“第一桶金”是在家鄉樂清掘得的,但他認為是大上海給了他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因此平日的話語間他更認同自己是上海人,而不是外地人或新上海人。

在當年浙江樂清老家,張文榮一家還算是比較殷實的,但從小機敏的他在周遭環境和大人們的薰陶下,對搏擊商海情有獨鍾,很早就在外經商經營。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張文榮已完成資本原始積累,21歲的他已經身價百萬,但他並不滿足。懷揣著資金和夢想來到了大上海。當時的樂清開五金電器廠的人家很多,原材料緊缺,而上海作為大工業基地,原材料充足,瞅準這一商機,張文榮便做起了五金生意,開始了在上海立足、生存和發展的奮鬥。

實踐證明,張文榮選擇在上海發展是明智的、正確的,他麾下的企業多年來的發展業績印證了這一點,他個人的成長經歷更真實地驗證了這一點。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城市建設發展加速,市場對電纜的需求大增,張文榮抓住機遇,與國企上海電纜廠合作,先後投資建立了電器、燈具等工廠,不少產品進入市政重點項目。90年代後期,張文榮回響黨和政府的號召,積極參與國有企業“三改”,成功兼併國有企業——浦東電纜廠,在不裁員、不換人的基礎上,給企業注入新機制,進行經營者持股的改革,充分調動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浦東電纜廠得到了脫胎換骨的發展,從當年的虧損企業變成了利稅大戶,創造了一批新的就業崗位。投資實業成功之後,張文榮又涉足房地產領域,完成了“亞龍智慧型化辦公大廈”、“國際機電商城和酒店”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項目,當時,他們正參與開發“亞龍國際古城花園”等一批重點住宅項目,並積極參與中心城區的舊區改造,參與了城隍廟舊區改造工程。到2005年底,他的企業在房地產的投資總額達30億元,竣工面積30萬平方米。面對企業多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張文榮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上海巨大的市場和海納百川的胸懷給了我施展才華的舞台”。

現如今的張文榮住的是高檔別墅,開的是賓士轎車,當年的夢想早就變為了現實,而更讓他自豪的是,他一手創辦的亞龍集團如今擁有淨資產超過30億元,年產值超過60億元,員工數千名,行業涉及工業、房地產和教育。事業做大了,頭銜和榮譽也接踵而至,從民營企業家到上海市人大代表,再到第十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但不變的是他張文榮依舊的質樸和坦誠,還有敏銳的眼光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作為一名事業有成的民營企業家,面對社會給予的各種榮譽,張文榮坦言,名氣大了,壓力也自然就大了,不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應當起到帶頭作用,要有責任意識,壓力之下更需努力,盡一切力量為社會作貢獻。

張文榮多年來一直是社會公益事業的熱心參與者。正如他所說的,“我不是最富有的人,但我們可以做最有益社會的事”。他投資35億元在浦東創辦民辦金蘋果學校。“一個人富了不算富,讓更多的人富了才是富;個人口袋富了不算富,腦袋富了才是真正的富”。幾年來,他先後捐款數千萬元支持公益事業:建立幼稚園;支持溫州樂清修建公路;支持清華大學實驗室建設;支持“希望工程”幫助家境貧困的學生等等。就在那年初夏,他還帶著20多名民營企業家到黃浦區董家渡街道,與當地的60多個貧困家庭開展結對幫困活動,激發民營企業家的愛心,述說企業家們的艱辛創業史,激勵下崗工人自強自立的精神。在上海市光彩事業表彰名單中,張文榮也榜上有名。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張文榮又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他先後向黃浦區的外灘街道、黃浦街道捐款5萬元。對下屬2000多名員工負責,他的公司嚴格執行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有關精神,專門成立了“防非典辦公室”,24小時有專人值班,為公司員工發放藥品等價值達100萬元,起到了穩定人心、促進業務發展的作用。

投資教育、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也提升了張文榮事業和人生的境界。就如他自己闡述的,“這么多年來,我的事業發展一直比較順,我個人也比較滿意,可以說我當前的心態是最平和的。財富增長的追求不是我的最終目標,對比以前,我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追求社會價值、人生價值才是無止境的。”

作為一名上海市工商聯的會員,總結多年的感受,張文榮表示:“工商聯作為非公經濟的‘娘家’,我對上海市工商聯是很有感情的,在我的發展過程中,市工商聯給予我大力的幫助和扶植”。在1998、1999年,正值公司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市工商聯的領導主持召開了亞龍公司發展的研討會,商討未來發展戰略。就是在那次會上,經過論證,張文榮作出了投資教育、興辦金蘋果學校的決策。企業在不斷發展,張文榮在政治舞台上也不斷得到歷練,他自認這一切都離不開上海市工商聯的關心和培養,他說:“作為工商聯的會員並擔任了一定的職務,我更要為工商聯事業的發展出力”!

那年初,張文榮被光榮地推選為上海市人大代表。層次高了,舞台更廣闊了,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見證上海發展的同時,張文榮更關注的是上海未來的趨勢。正是在上海良好的社會和政策環境下,各種所有制企業才得以比較順利、健康地發展。但不諱言,與國際發達城市相比,上海還有差距。張文榮認真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行使一名人大代表的權利。讓我們來看看他所關注的問題。

首先,上海要加快發展,在投資政策上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這是張文榮在不同場合不斷呼籲的。在這方面,他有自己的切身體會。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民營企業的待遇、地位與國有企業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從上海汽車牌照一例就可管中窺豹。國企只需申請,而民企則要花好幾萬去參加競拍。入世後,國家給予外商某些方面的“超國民待遇”又使民企望洋興嘆。民企何時有一個真正公平的國民待遇,這是他盼望的。

其次,上海要加快發展,還需要進一步降低門檻。身在上海,張文榮自然關註上海的進步,他認為上海要更大發展,就要重視人才的引進,但這方面的政策法規不明確,如戶口問題時常困擾著投資者。其實這方面是完全可以降低門檻的,便於引進更多的人才,這對提升上海整個城市的能級大有裨益。

再次,上海要加快發展,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加大改制力度。上海的民營經濟取得快速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對比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發展速度還是有差距的。上海有大量的國有企業,對國家的貢獻自不待言,但要進一步發展,應當加大國企改制力度,而民營企業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其中,為上海地方經濟發展、為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作出應有的貢獻。

成功和機遇只屬於一切有準備和有百折不饒韌勁的人。張文榮這樣形容在上海的發展:“上海,你越站在高處,就越能發現她的美”。在從一個高度向另一個高度的躍升中,張文榮在不斷編織更多更美的夢想,這其中最大的夢想就是要在全國創辦100所金蘋果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走進課堂,做知識的主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