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曹

張怡曹是遠傷的主要發現人之一,也是創立揉摩治療方法治療慢性疼痛病症(疼痛和各種異常感覺與肢體行動障礙簡稱為“病症”)的主要人員。這一發現為解決慢性疼痛病症提供了三個條件,一是遠傷的發現為慢性疼痛找到了病因,為治療病本找到了方向,二是弄清了發生在身體各個部位的病症是同一疾病,三是明白了遠傷病的特異性:疼痛感覺在深度上的錯位等等。遠傷病的發現讓中醫痹症不再成為“頑疾”,諸多疑難雜症不再"疑難",一些世界難題也迎刃而解,如三叉神經痛、膝關節炎、不安腿綜合徵,都可以在一時間解除疾苦。這一發現很快進入臨床,為廣大患者所接受和祈盼。

基本信息

摘要 遠傷的發現人和遠傷病揉摩治療的創立人張怡曹,也是通過遠傷的發現認識遠傷病的第一人。

簡介

張怡曹 湖南嶽陽人

遠傷的主要發現人,遠傷病揉摩治療方法主要創立人。全面系統介紹遠病的《認識治療遠傷病告別慢性疼痛》一書已經出版發行。為認識和治療慢性疼痛提供了切實可靠的理論依據和實際操作方法。

遠傷的發現是指發現慢性疼痛和各種異常症狀的最主要病因是遠傷,明確指出原來被人們看成多種不同疾病的那些病是同一疾病,即遠傷病。指出它的病因病機完全一致,疾病的出現發生,是我們以前認為痊癒的軟組織損傷。實質上,那些發生久遠的軟組織損傷,只不過是表皮病灶在人們的眼皮下消失了,症狀暫時消退了。當然它不同於其他疾病之處,是它可以十幾年、幾十年都與人相安無事,而且與原發病有許多不同的症狀和表現,即它有隱身自己、長期蝥伏和脾氣變異三大特徵,憑藉這三大特徵,逃避了人們對它的認識。
遠傷的發現和揉摩方法的創立,使如三叉神經痛、膝關節炎,腰腿痛和不安腿綜合徵這樣的疾病迎刃而解,人們出現疼痛時祈望得到立即解除的醫療方法實現了,最嚴重的遠傷病疼痛。肢體行動障礙治療無須住院,無須花大價錢的願望可以達到了。
遠傷病的認識,一下子糾正了大量的誤診,那些長期以別的疾病加以治療而罔效的患者,終究得到了解決。遠傷病的認識使下列本屬遠傷病而治療複雜、效果不理想的醫療現狀,一下子變得簡易起來,治療明確起來,效果短時體現出來。這些病包括中醫稱之謂“痹症”(風濕)的各症,現代醫學稱之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眼眶神經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經痛、頸椎增生、頸椎病、肩腱袖病、肩周炎、網球肘、棒球肘、急性腰扭傷、肋間神經痛(脅肋痛)、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神經性進行性肌萎縮(痿躄)、腓腸肌痙攣(轉筋)、小腿不安綜合徵、坐骨神經痛、痛風、類風濕、軀體形式障礙等等疾病。遠傷病的治療免除了打針、服藥、傷筋、動骨之皮肉之苦,更多地保護了我們盡職的健康的好神經而免遭損傷。

遠傷的發現和遠傷病的認識,也為我們對其他一些疾病有了新的認識,痛經,乳腺增生,斑禿、白癜風等也是遠傷病所為,癌症和其他疾病晚期的疼痛,實質是遠傷病的疼痛,可以分開治療而不讓病人受痛苦折磨。
遠傷病的認識增強了我們人類健康生存的信心,知道了伴隨我們生命、生活活動的功能機構,並不會輕易自己先行“退行性變”,也不會動輒增生、突出、疏鬆起來而影響我們的行動,人體的生理完全可以保證我們老年人的正常健康活動,以維護人類的尊嚴和形象;人體的神經永遠健康忠於職守,而不會經不住任何風吹草動就自己疼痛起來,完全可以保證我們人類沒有疼痛輕鬆度過一生,而遠傷病是我們自己傷害了身體之後遺留的變異紅細胞刺激神經的結果,這也正是神經功能所應該作出的反應,發出信號告訴我們清除這些不速之客。

遠傷病的研究還任重道遠,需要廣大關心人類疾苦的人們共同努力。

張怡曹對遠傷發現,對遠傷病的認識和揉摩治療遠傷病的方法,已經在《中醫臨床研究》上發表多篇文章,作了系統介紹。《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宿傷發現》一文指出:“醫學裡有一個盲點,許多疾病,進入這個盲點,要么是病因不明,要么會以為是別的什麼疾病。這個盲點所包含的疾病,分布廣,危害大,幾乎人人不可避免,是一個多發性、普遍性疾病。
這個盲點的存在,讓人們長期捉摸不定,眾說紛紜,終因為未見到事物的真面目,不能全面地說明問題和解決問題。”
介紹了遠傷的可觀察性存在,“我們已經明確無誤地普遍性地發現了軟組織宿傷,見到它的每一處存在病灶、形態,可以直觀斷定它是疾病的病因。它有固定的位置、範圍,清楚的痕跡,和顏色深淺不一的瘀血,這些與正常未受損傷部分,涇渭分明;我們還可以觀察到當初造成損傷的外物輪廓,了解損傷的長久以及損傷的輕重。那些病灶,完完全全顯示實質性的疤痕、充血、瘀血。不容置疑地充分反映了軟組織宿傷,足以讓人們全面認識和消除誤診。”
說明了遠傷病亟待解決的重要性,“軟組織宿傷的疾病,嚴重地危害著人類的健康,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三叉神經痛是“天下第一痛”,80%的成年人有過頭痛史,四十歲以上的人群中,每一百人就有四十六個患有原發性骨關節炎,而七十歲以上發病率則接近百分之百,3-5%的人有不安腿綜合徵,增生、突出、肩周炎、坐骨神經痛等等並不少見。”文章最後闡明了這篇文章的目的和希望,“我們應刻不容緩將這一事實公之於世人,讓更多的人明白、關心、解決軟組織宿傷方面的疾病,研究軟組織宿傷可能在中風、癌症等其他疾病上的影響和聯繫。”
《藥物揉摩治療遠傷》向我們具體詳細介紹了對遠傷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指出揉摩是“真正意義上的治療”,治療方法具有“合理和明朗”、“安全性高”、“療效快”、“經濟”等特點。首次提出和做到治療病本,消除病灶,讓人們終於見到慢性疼痛的真面目。
《中風與遠傷》一文指出人們認為的中風先兆實際是遠傷病的症狀,“遠傷是普遍存在的,但中風者畢竟是極少數。我們認為,遠傷不是中風的先兆,而是一個實際存在的主要的中風因素。”指出“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少遠傷的出現,和積極主動治療遠傷,一定會減少中風的發生。”
《認識遠傷》一文報告了遠傷發現的經歷和過程,驗證了軟組織損傷就是遠傷病的初病,掌握了遠傷病“隱蔽”、“長久穩定”、“症狀多樣”、“疼痛感覺與病位不一”、“危害差別極大”、“人類專屬、普遍發生”等特徵。強調對人體造成損傷而非治病本的治療方法要儘量避免,文中引用了《黃帝內經》內《素問•刺要論》對針灸的忠告:“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藏,後生大病。”作者認為,“事實上,在任何時候,我們都無法設定針刺的深淺,也無法做到不“過”、不“及”、不“深”、不“淺”,在認識遠傷之後,我們對深入皮下破壞軟組織的治療要慎之又慎。”
同時強調“發現遠傷和認識遠傷病是中醫發展的必然結果”。
《論遠傷病》一文對“遠傷病發病機制”、“遠傷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原則和鑑別診斷”作了表述,用大量的事實說明“認識和掌握遠傷病刻不容緩”。根據臨床實例,列出了遠傷病被誤診的病例,“目前在醫治中被誤診成別的病的有骨質增生、腰椎盤突出、心臟病、膽囊炎、胃痛、股骨壞死、結腸炎、糖尿病、高血壓、乳腺病、痛風、類風濕、咽喉病,牙痛、鼻病、肝病、盆腔炎(附屬檔案炎)、腎病、紅斑狼瘡等。醫療中遠傷病是疑難病和誤診最多的一種病。”發現人體在不少疾病的疼痛中,有為數眾多的疼痛卻是遠傷病的疼痛,“遠傷病伴隨其他病時,一般都以為是其他病的疼痛。我們接觸的多位癌症病人和其他病晚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疼痛。疼痛本身構成對病人身心摧殘,止痛藥又對身體造成傷害,使病情加速惡化。結果治好了遠傷病的疼痛,患者的疼痛也就消失了。”
明確說明遠傷病存在“朦朧與認識兩種情況”,兩種情況下治療效果無法相比,“僅舉一例足以說明:前者治療一腰腿痛患者住院半月痛不緩解、行動仍然困難,後者給予治療,一小時之內疼痛消失,行動恢復正常。”足以證明:“中醫在這一領域的領先,遠遠地超越了現代醫學。”最後強調,“所有的遠傷病除極少數特殊情況(機體衰竭和經過損傷性治療)外,一般都能獲得理想治癒,大量的誤診得以糾正,免除了患者長久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遠傷病不應只停留在對已經出現症狀的治療,而更應該預防病的產生和預先清除體內的遠傷,避免出現不測,還我們一個完好的機體,贏回應有的健康。”
《中醫的科學技術普及套用是解決中醫發展緩慢的惟一途徑》,表達了張怡曹對中醫事業發展的認識和看法,用自己親身經歷說明中醫事業的發展在於中醫科技的普遍套用。指出,“目前中醫發展緩慢與中醫的博大精深是不相應的,中醫需要我們全面掌握和正確運用它,才能醫治疾病,維護人類健康。中醫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尤其在現代醫學面前,更具強大的生命力,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很好地把握住,在臨床中普遍地套用中醫,在套用中將中醫的水平全面發揮出來,這才是中醫的當務之急。”
文章認為中醫事業發展緩慢不是“現代醫學對中醫的衝擊”,“中西醫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和特徵,具有自己不同的治療範圍。凡是可以用中醫解決的疾病,中醫基本在解決。有些是西醫無法醫治好的,如80年代西醫對慢性病毒性肝炎“尚缺少特效治療”,至今並無多大改變。凡是需要西醫醫治的疾病,中醫以往不能,現在也仍然不能解決;至於可以共同醫治的疾病,人們根據醫療的代價和實效可以進行選擇。”“臨床範圍的窄化,臨床陣地的不斷縮小,有真才實學而又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寥若晨星,信仰人群遷移,觀念的轉變”是現實,但它是中醫科技沒有全面普遍套用的結果。“中醫從來沒有以自己的水平在廣泛普遍套用過。”“中醫縱然有很實用的科技,而不被普遍掌握套用於臨床,人們普遍見到的只不過是中醫的一星半點,形式上的中醫並不能讓人們感受到中醫的價值。”而真正把中醫科技很好地運用起來,情形則大不一樣,“我們周邊對中醫了解的人群,70%的疾病是用中醫治癒的。”不能全面運用中醫的科技,有一部分原因是工作條件限制,現在這個限制不再存在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醫沒有真正認識中醫,被五花八門的中醫“理論”、“學說”糾纏,其實中醫是一條爽朗的大道,用的是普遍的認識方法,有著自己的普遍規律,只要排除前進中的紛亂,每一位從事中醫的人員就可以系統全面把中醫科技水平發揮出來,人們才會受到中醫真正的照顧,才會看到一個完整的真實的中醫。作者用自己的親身事例說明,中醫是一個可以讓每個人系統套用的學科,同時每個人又可以在有利條件下發現和認識更多的事物,“在現代科技尤其在現代醫學科學技術面前,中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指出“社會的需要和中醫的優勢是中醫發展的前提”,“中醫理論的正確運用是中醫發展的關鍵”,“去偽存真、解放思想中醫才能輕裝上陣”,“中醫要學會利用現代醫學科技”,“中醫的信息管理和工作方法要適應中醫科技的全面正確套用”。
文章發表了自己對中醫的認識和見解,認為中醫其實與西醫沒有什麼本質不同,除了使用藥物的來源不同之外,其他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符合自己運行的特色,不要把特色看成是一種永恆的優勢,任何特色的東西,也是在一定社會條件(經濟、科技)下產生和形成的,都受到當時條件限制。不要畫地為牢,要突破一些陳舊觀念,摒棄一些錯誤認識。中醫不是一個走到頭的老年人,而是一個朝氣蓬勃正在成長的青年。既不要把中醫看得過於神秘,也不要以為中醫是臆想出來的,中醫也是從直接實驗和科學觀察中產生和總結出來的學科,同樣具有規律性和普遍實用性。
沒有人限制中醫不能用現代進步和西醫已經出現的先進的科技,也沒有人要求中醫放棄自己的科技而成為西醫的附庸,中醫可以開動腦筋,放開手腳,走在現代的路上。中醫完全可以在維護人類健康的事業中擔當重任。
張怡曹的臨床實踐活動充分證明了中醫在現代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