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產鎮

張家產鎮

張家產鎮地處膠東半島東端,東臨黃海,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北靠聯合國人居獎得主――威海市,與文登市區毗鄰,南接埠口港和石島港,轄56個行政村,2.3萬人口,面積82平方公里。是一個位置優越、交通發達、生態優美、經濟繁榮的新興城鎮。先後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鎮”、“山東省衛生鎮”、“威海文明鎮”、“威海市平安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張家產鎮,清末,屬甘泉都三,七里
1930年,屬第四區
1941年12月,分屬文登(東)縣湯村區和文西縣套河區
1958年8月,水道鄉、口子鄉、永福鄉合併成立火炬人民公社,後稱水道人民公社
1982年1月,改稱張家產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設張家產鄉
1992年5月撤鄉改鎮

區域交通

張家產鎮張家產鎮
張家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鎮區距韓國直線距離95海里,距青島市230公里,北到威海市30公里,至文登市區僅有6公里。境內309國道和青(青島)石(石島)公路橫穿東西,初(初村)張(張家埠)公路縱貫南北,與眾多硬化縣鄉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並且北近桃威鐵路,南靠國家二類開放港口埠口港和石島港,東臨威海機場,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立足優勢,規劃建立了鎮區工業園和泊石近郊加工區,打造出了投資興業所必備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良好的發展條件。張家產鎮於一九八二年成立,地處文登市區正南,距市中心7公里.威海機場15公里,文登市火車站10公里,威海海港40公里,周邊與威海、煙臺、青島接壤,轄區面積10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6公里,下轄64個村民委員會,常住人口3.78萬人。張家產鎮依山傍海守城,氣候怡人,地理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交通十分便捷,新、老兩條初張公路相依平行延展,北連煙威“高速”,南至國家二級開放口岸-埠口港,可停泊3000噸一級輪船,通航國際國內各大中港口;青(島)石(島)公路橫貫城鎮西東全境;威海機場在正東15公里處。水、陸、空構築的立體交通大網路,緊連海內外。鎮區6條硬化公路呈“三縱三橫”關,基本實現“綠、亮、美、硬、淨”五化標準,把鎮區內交通網路連成一片,程控電話安裝率達到90%。有線電視覆蓋面積達到98%,供水供電能夠充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

工業發展

張家產鎮張家產鎮
圍繞打造機電、製革、藥材加工三大產業集群,加快骨幹企業膨脹,形成了10多個門類、1000多個品種的工業體系,恆大電機、華阜環保兩大集團公司均躋身全國鄉鎮企業500強。製鞋、鑄造等企業積極掛優靠強,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威海恆大電機集團是自2002年開始,集團每年實現一個項目,累計投資1.2億元,建成了占地8萬平方米,集電容、漆包線和三相電機生產於一體的新廠區,企業生產能力和銷售收入每年翻一番,一躍成為集科研、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國家中(一)型企業,下設4個分公司和1個電機技術研究所,廠區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3億元,員工2000人,年生產能力100萬台,總產量210萬千瓦的國內知名企業。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5.4億元,利稅2100多萬元。電機產品已發展到28個系列、2400多種規格。其中,“文寶”牌電動機先後榮獲“中國市場機械行業十大品牌”、“全國電機行業十佳品牌”等稱號,並被認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2005年恆大集團又榮獲了“山東省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山東省誠信守法示範企業”等榮譽稱號。“文寶”牌被認定為“山東省名牌產品”,榮膺“國家質量免檢產品”,正在積極申請“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稱號。目前小功率異步電動機的生產品種居全國電機行業之首,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華阜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阜風機)成立於1995年,公司現有職工480人,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風機產品擴展到100多個系列1000多種規格,最大機號為31.5號;除塵器包含四大類80個系列800多種規格;風機、除塵器和消聲器年生產能力達到12000多台(套)。近年來,先後開發了環保型油煙淨化器、D系列風機、新型軸流風機、船用風機等5個系列30多種規格,新產品產值占到總產值的20%。共獲得產品專利2項、省科技創新項目1個,並通過省科技廳批准成立“山東省特種風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企業效益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其中D系列風機國內市場份額占到全國鋼廠用量的80%。

農業發展

張家產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區域調特、結構調優、特色調活”的思路,通過服務促動、龍頭帶動、科技驅動,加快膨脹特色主導產業規模,形成了以中藥材為主導,以優質水果、特種動物養殖和水產品精養為支撐的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格局,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近幾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其中“御龍旗”西洋參、“明晟”水果、“程達”蔬菜、“東湯村”粉條、“安子泊”土姜、“鄒家床”明膠、“文石山”野菜等農特產品遠近聞名。2005年特色產業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60%以上,全鎮特色農業實現產值3.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0%。

張家產鎮藥材
藥材

張家產鎮種植藥材已有近40年的歷史,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該鎮開始從事藥材種植與研究,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積極進行科技攻關。研究成功的黃芪良種“文黃11號”,被收入《中國技術成果大全》一書。通過大力實施“以藥興鎮、以藥富民”戰略,目前全鎮共有藥材1.1萬畝,其中黃芪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

張家產鎮西洋參
西洋參

張家產鎮地處北溫帶,屬大陸季風性氣候,境內土壤以棕壤土為主,土質肥沃,透氣性好,具備西洋參生長所必備的氣候、土壤等得天獨厚條件。張家產鎮早在1981年就作為山東省西洋參引進試種單位之一,通過20多年的探索實踐,全面掌握了西洋參生活習性,攻克了種植技術難題,全鎮西洋參種植面積已累計達1.5萬餘畝,現存面積6000畝,帶動本市和周邊地區發展西洋參2萬多畝,其中現存近1萬畝,成為全國西洋參主產地之一。目前,全鎮已建起西洋參烘乾廠5家,年加工鮮參能力達400噸。2005年,全鎮生產鮮參500多噸,可製成乾參70餘噸。張家產鎮主要西洋參產品有鮮參、單體乾參、參片,參須、參粉等。現代醫學證明:西洋參具有提高體力和腦力勞動的能力,降低疲勞度和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等藥理作用,對高血壓、心肌營養不良、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臟病均有較好的療效。據山東省藥品檢驗所按照衛生部(88)2——32號標準檢驗,張家產鎮出產的西洋參總有效成分皂甙含量為8.8%,高於進口參3.21個百分點,在國內也位居榜首,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由於張家產鎮所產的西洋參形狀、色澤都非常接近美國的花旗參,且價格低、質量高,所以成為南方加工企業的首選,每年主要由廣東、福建等南方客商及部分東北客商前來收購,經香港、深圳等地客商進一步加工後,銷往國內及世界各地。2005年銷售乾參60多噸。

張家產鎮黃金梨
優質水果

張家產鎮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氣候溫濕適宜,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具有生產水果得天獨厚的條件。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增加農民收入,該鎮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增加藏貯庫容、引進龍頭深加工,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生產格局。目前全鎮已發展各種優質水果近6000畝,所生產的黃金梨蘋果桃子等水果色澤艷麗、味美多汁、酸甜可口,是不可多得的綠色食品,遠銷至東南亞、中東及歐美地區

張家產鎮狐狸
特種動物

張家產鎮特種動物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政府確立了以發揮區位優勢,合理選擇全鎮的發展重點,以大型養殖場為龍頭,周邊輻射發展村、戶,初步形成了規模產業格局。主要養殖品種有貂、貉子、狐狸等,目前全鎮特種動物存養量已達60多萬隻,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