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靈

張鍾麟,又名宗靈,字靈甫。陝西人,於1925年5月入黃埔軍校4期。。在校期間,積極參與了驅許(崇智)鬥爭,分至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鬍宗南)任職。1947年5月16日,戰死孟良崮,終年44歲。

基本信息

張鍾麟,又名宗靈,字靈甫。陝西人,於1925年5月入黃埔軍校4期,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齡引薦下加入中國國民黨。在校期間,積極參與了驅許(崇智)鬥爭,分至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鬍宗南)任職。
由於常年作戰在外,身為胡宗南第一軍的團長張靈甫懷疑妻子有背叛行為,結果釀成轟動一時的“團長古城殺妻”的慘劇。此後的張靈甫一度鋃鐺入獄,被蔣下令關入“模範監獄”10年。
七七事變的爆發後,國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並保留原先軍銜。再度出山的張靈甫受到從前上司,此時五十一師師長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為了表示自己改過自新的決心,他正式將名"鍾麟"與字號"靈甫"顛倒,改“張鍾麟”為“張靈甫”。整個抗戰期間,張靈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對日寇南征北戰,經歷硬仗、惡仗無數,書下自己最為風光的一頁。
1937年,五十一師開赴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滬保衛戰。張靈甫來到一五三旅三O五團走馬上任,並在上海保衛戰中,以勇猛果斷,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蜂擁衝鋒,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著機槍跳出戰壕,身先士卒帶領100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後他率領該團又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800多人。
1938年,武漢會戰中,薛岳指揮第九戰區軍隊以反八字陣誘敵深入,在萬家嶺包圍日軍第106師團.日軍頑抗奪取制高點張古峰,戰局極為危險,張靈甫主動請纓,率敢死隊,夜晚抄小道,拚死奪回張古峰,腿部受重傷.
1943年常德之戰中,張靈甫親率突擊隊救援常德守軍74軍57師,作戰異常兇猛,迫使日軍占領常德城當日即退出,為收復常德立下戰功。不久以後,在74 軍軍長爭奪中失利,僅為副軍長兼58師師長。1944年5月開始的長衡會戰中,受上級保存實力的影響,未建戰功,且被調至陸軍大學學習。
1945年4月芷江保衛戰中,張靈甫指揮74軍58師在鐵山與日軍血戰獲勝,戰後獲三等寶鼎勳章,升任74軍中將軍長。
1947年5月14日,張靈甫率74師,孤軍冒進進攻坦埠,被陳粟調集華野1縱(葉飛)、4縱(陶勇)、6縱(王必成)、8縱(王建安)、9縱(許世友)五個主力縱隊包圍。74師最終被擊垮,全軍覆滅,張靈甫自殺,結束了一生的軍旅生涯,此即孟良崮戰役。
1945年2月授陸軍中將軍銜。整編後任第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戰死孟良崮,終年44歲。
1.鍾麟出世
1903年8月20日,張鍾麟出生在長安東大鄉大東村的一戶農家。家境不錯的張父將張鍾麟送入私塾,10歲的張鍾麟進入國小。後考入長安中學。在西安的時候,青年張鍾麟為文廟的碑帖所吸引,每逢節假日都帶上紙筆到文廟臨摹碑帖,聚精會神經常忘記吃飯。他的字很快聞名全校,學校專門為他舉辦書法展,觀者如雲。此事被陝西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聽說。于右任曾東渡日本留學,參加過同盟會,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國軍總司令,討賊軍西北第一路總司令。他的書法譽滿天下,於是很想看看張鍾麟的本領。當時的張鍾麟揮毫落筆,連寫5個條幅。于右任驚訝之餘大喜過望,連連道:“奇才,奇才,後生可畏!”
張鍾麟愛好歷史,喜歡一同談古道今,指點江山。1923年畢業後,他回家鄉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國小教師。後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張鍾麟不甘身處窮鄉僻壤,千里迢迢來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張鍾麟積極參與之餘,深感學生的軟弱無力。憤而投筆從戎,到河南開封參入胡景翼的國民二軍軍官訓練團。1926年,熱切投身革命的張鍾麟採納家了廣州黃埔軍校在鄭州的秘密招生,並被錄取。同年秋,張靈甫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總隊,修步科。
1927年3月8日,軍校第四期學生開學典禮上,張鍾麟、胡璉、林彪、劉志丹、袁國平、李彌、文強、唐生明等日後中國大地上風雲一時的人物們站在一起,聆聽校長蔣介石的訓話。以這一刻為起點,張鍾麟開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馬生涯。
2.古城殺妻
30年代初期,張鍾麟率部駐四川。1933年,經部隊朋友介紹,張鍾麟與四川廣元人吳海蘭相識,於同年冬在廣元拜堂成親。婚後,夫妻琴瑟和鳴,感情篤深。 —年後,女兒張清芳出世,一家人其樂融融。不料由於常年作戰在外,身為胡宗南第一軍的團長張鍾麟懷疑妻子不軌,結果釀成轟動一時的“團長古城殺妻”的慘劇。
時值1936年9月,國民黨74師113團團長張鍾麟率團隨胡宗南進攻陝北蘇區,他的家眷留在西安。一天,張的朋友、兄弟團的一名團長回西安探親畢返隊,張鍾麟問他:“見沒見到我的太太?”朋友跟他開玩笑說:“見到了,在電影院門口,你太太穿著旗袍,還有一個小伙子,西裝革履的,兩人可親熱哩。”張鍾麟聽罷怒火中燒,一連幾日狂躁不安。實在經受不住謠傳的打擊,他向胡宗南請假回家,得準後,他身佩短槍,趕回家中。太太見到久別的丈夫十分高興,精心梳洗打扮,愈發光彩照人。張鍾麟從嫵媚的妻子眼中看到了邪惡的淫蕩,對她說:“我有好長時間沒吃餃子了,你給我包一頓吧。”妻子即到宅院那片菜畦割韭菜,張鍾麟尾隨在後,當其妻剛蹲下身,他拔槍對準女人後腦就是一擊,妻子栽倒,當即身亡。張鍾麟對屍首沒做任何處理,馬上返回了部隊。丟下剛幾個月大的女兒張清芳(建國後任護士,生有二子一女)。吳海蘭的父母聞訊怒不可遏,去西安遞狀紙上告。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知道後,憤憤不平,打長途電話給遠在南京的宋美齡:“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你們要秉公嚴懲!”宋美齡向蔣介石吹“枕頭風”,指責張鍾麟的違法行為。丟下剛幾個月大的女兒張清芳。西安各界婦女也表示極大的義憤,聯合上書全國婦女部長宋美齡,要求嚴懲兇手。蔣介石聞之大發雷霆,命令胡宗南將張押解南京。胡宗南無奈,將此愛將送至首都,抵達南京後,張鍾麟就被關進大牢,被判刑10年。蔣介石將他關進模範監獄,聲稱審後嚴辦。此後的張鍾麟一度鋃鐺入獄,被蔣下令關入“模範監獄”10年。而在1937年10月,重慶方面,在胡宗南、王耀武所謂愛將惜才的懇請下,蔣介石秘密釋放了罪不容赦的張鍾麟,為掩國人耳目,張鍾麟更名張靈甫。由於他書法出眾,所以反而這段時間反而潤筆頗多,南京街頭張靈甫書寫的招牌店名多如牛毛。但從此也看出張靈甫暴躁、多疑的性格。
3.血戰日寇
張靈甫的轉機在於七七事變的爆發。國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並保留原先軍銜。再度出山的張靈甫受到從前上司,此時五十一師師長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為了表示自己改過自新的決心,他正式更名“張宗靈”為“張靈甫”。
整個抗戰期間,張靈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對日寇南征北戰,經歷硬仗、惡仗無數,書下自己最為風光的一頁。1937年,五十一師開赴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 淞滬保衛戰。張靈甫來到一五三旅三O五團走馬上任,並在上海保衛戰中,以勇猛果斷,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蜂擁衝鋒,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著機槍跳出戰壕,身先士卒帶領100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後他率領該團又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800多人。
1938年,張靈甫奉王耀武之命,對駐守江西德安張古山的日寇進行反擊。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眾人認為張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靈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過《三國演義》,魏國大將鄧艾為攻取成都,出蜀將之不意,帶精兵暗渡陰平,飛越摩天嶺,一舉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們也可仿此戰例,大軍從正面進攻的同時,再挑選一批精兵強將,從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進行偷襲,以收兩面夾攻之效。”於是,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效法鄧艾輕裝出發,攀木掛樹,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老林惡水,配合正面部隊進攻,飛奪張古山。而後日寇不甘失敗,出動飛機與重炮狂轟濫炸,幾乎將張古山移為平地。張靈甫率部浴血死戰,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覆拉鋸。親臨死線指揮的他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也沒有退下火線。
得知德安大捷之後,田漢受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採訪張靈甫等人,刊登《中央日報》,並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張靈甫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從此名震天下。德安戰役之後,張靈甫很快提升旅長。旅下轄團,實為師長。榮獲四等雲麾勳章、三等寶鼎勳章。1939年3月,張靈甫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在一次戰鬥中,右腿中炮彈負重傷。那一次,張靈甫在前沿指揮所指揮戰鬥,不幸右腿被日軍機槍的兩顆子彈掃中,受了重傷。軍醫檢查後說:“腿要鋸掉!”張靈甫對隨從副官說:“如果我昏迷了,你要阻止醫生鋸腿!”說完,他給了副官一把手槍,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結果右腿一直未治癒。匆匆包紮傷口後他再度投入戰鬥。在不久的上高會戰中,腿部再度被炸斷。蔣介石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克雷斯特爾為他診治。手術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英國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傷未愈提前歸隊,靈甫從此留下殘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號“跛腿將軍”。
國民黨軍隊有五大主力,分別放在東北和華東戰場,而五大主力中,74師首屈一指,被認為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個主力。而74師師長,便是“殺身成仁”的張靈甫。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作戰有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由團長而旅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常德之役,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湘西會戰,獲得美國金質自由獎章。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也被視為“常勝將軍”。綜觀張靈甫在八年抗戰中的表現,自1937年參加淞滬抗戰至1945年抗戰勝利,屢立戰功,獲得過國民政府授予的“自由勳章”。
4.兵敗孟良崮
1947 年5月11日,張靈甫率整編第七十四師從垛莊出發,經由孟良崮西麓,向華野指揮部駐地坦埠以南華野第九縱隊進攻。孟良崮位於蒙陰東南60公里的蘆山頂峰,海拔500餘公尺。沂蒙山區的山峰形狀古怪,四周陡峭,形似圓柱,頂部平坦,可以種植農作物,當地人稱之為崮。七十二崮,崮崮相連。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據守在蘆山、孟良崮、大崮頂幾個山頭和幾個谷地里。粟裕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必須抓住,立即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放棄打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改打中路強敵整編第七十四師。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部隊,以“猛虎掏心”的戰法,以中央突破對付敵人的中央突破,從敵人戰鬥隊形中切入,切斷對我威脅最大的中路急先鋒整編第七十四師與其友鄰的聯繫,將整編第七十四師全部乾淨消滅之。5月1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粟裕的電報,指示:“敵五軍、十一師、七十四師均已前進。你們聚精會神選擇比較好打之一路,不失時機發起殲擊。究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決策,立付施行,我們不遙制。”之後陳粟調集華野1縱(葉飛)、4縱(陶勇)、6縱(王必成)、8縱(王建安)、9縱(許世友)五個主力縱隊包圍。15日夜,華東野戰軍對整74師發起總攻,以強大的炮火向孟良崮群山轟擊,16日下午,74師全線崩潰,張靈甫在發完最後一份電報後與副師長蔡仁傑,旅長盧醒等集體自殺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共動用9個縱隊,用5個縱隊主攻,4個縱隊打援和阻擊敵人.經過3天3夜的浴血奮戰,全殲整74師32000餘人.“常勝軍”覆滅以及“常勝將軍”喪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靂震撼了國民黨統治中心。蔣介石更是老淚縱橫:“以我絕對優勢之革命武力,竟為劣勢烏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損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僅下令為“效忠黨國”的張靈甫在玄武湖畔樹碑,還把英國送給國軍的一艘巡洋艦改名為“靈甫號”。與張靈甫死後被“嘉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魯中“剿共”總指揮湯恩伯被撤職。此役對蔣介石集團震動之大,可見一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