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勱儒學著作集: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

張君勱儒學著作集: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

《張君勱儒學著作集: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作者是張君勱,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描述的是1923年張君勱以一篇《人生觀》的發布,激起了現代思想史上著名“科學與人生觀論戰”(又稱“科玄論戰”)。這場論戰所涉及的問題,即科學與人文、知識與價值的關係問題,是現代哲學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張君勱儒學著作集: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張君勱儒學著作集: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
1923年張君勱以一篇《人生觀》的發布,激起了現代思想史上著名“科學與人生觀論戰”(又稱“科玄論戰”)。這場論戰所涉及的問題,即科學與人文、知識與價值的關係問題,是現代哲學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論辯中,張君勱被丁文江斥為“玄學鬼”,此實為張氏之深深誤解。之前及之後,張君勱均大倡科學研究在其時中國的建立與發揚,而張氏見解之深遠實在超山時人,故在此誤解。論戰之後十餘年《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刊布,此書集張君勱於1931年至1935年所作之二十餘篇文字,總結張氏在論戰爆發十年的心路歷程,這些文字可視為張氏將論戰中之穩痛發而為對科學精神之更深刻闡發及對中華人民族存緒之際文化路向的清醒見地。今日讀是書,可為重估張君勱學術思想之整體提供重要契機;由張氏其人被誤解之一段現代學術史公案,庶幾可見時思想界之總體思維趨向以及張君勱堅執學術信念的可敬可佩。

本書目錄

緒言

凡例

卷上 學術思潮

一、學術界面之方向與學者之責任

二、中國新哲學之創造

三、科學與哲學之攜手

……

作者介紹

張君勵(1887一1969),原名嘉森,字士林,號立齋,別署“世界室主人”,筆名君房,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寶山區)人。6歲入私塾,12歲考入上海江南製造局廣方言館,20歲東渡扶桑,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修習法律與政治學,後又留學德國學習哲學。張君勱是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提倡復興儒學,而一生徘徊於學術與政治之間,在近現代中國政治史和文化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著作有《新儒家思想史》、《義理學十講綱要》、《明日之中國文化》、《儒家哲學之復興》、《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