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占魁,字兆東,同治四年(1865)八月生於河北省河間縣後鴻雁村。民國二十七年仲夏(1938年7月),因患食道癌在天津去世,享年73歲。 形意八卦掌大師,一生傳授門徒學子達數千人,知名者有:韓慕俠、王俊臣、劉晉卿、裘稚和、李劍秋、趙道新、姜容樵、錢樹樵、張雨亭等眾多。為後世形意拳、八卦掌的發展與傳播貢獻極大。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形意八卦大師張占魁 形意八卦大師張占魁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字兆東,同治四平夏(1865·8)生於河北省滄州河澗縣鴻雁村。

張幼年在家鄉務農,並隨一位姓王的拳師學習大紅拳,王拳師當年以“鐵身靠”稱譽鄉里。張占魁生性喜好打抱不平,天質善博,家鄉一帶凡爭吵、毆鬥事件,他往往挺身而出,予以調解。
光緒三年(1877年)秋,華北旱災,張占魁進天津城求生,後以販賣瓜果蔬菜為業。結識了直隸深縣李存義,並義結金蘭。李存義是形意拳第六代嫡傳,力薦這位小兄弟拜在他的恩師形意拳第五代嫡傳劉奇蘭的門下。劉奇蘭和郭雲深是中國形意拳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郭雲深喜愛浪遊湖海,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劉奇蘭則恰恰相反,習慣隱居鄉間,以培育搏戰高手為娛。其知名門徒除李存義外,還有周明泰、耿繼善、劉殿琛等。張占魁在劉奇蘭和李存義的悉心指點下,進步神速,與李存義一起被譽為河北派形意門第六代的“兩根支柱”。
光緒七年(1881年)夏季,張進津門販賣西瓜時,遇到當地市霸的敲詐。初起口角,繼而動武,惱怒中出手挫傷多人,受到官府的通緝。幸得一位當知縣的同鄉托人說情保釋,並將張占魁舉薦到威震天下的八卦掌始祖董海川的面前,期間董年老體衰,實際上張是隨董的高徒程廷華學習八卦掌技法的。不久,董海川溘然長逝。張占魁墳前遞帖,程廷華代師收徒。最終,張占魁也與尹福、程廷華、劉鳳春、馬貴、馬維祺、宋世榮和劉德寬並稱為八卦掌第二代的“八大弟子”。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京城,程廷華遭槍擊身亡。張占魁回到天津。一日,天津舊城的北門失火,城樓上存儲著大量的兵械和火藥,急待救援。只見張占魁隻身登樓,隨即將易燃易爆物紛紛堵擲城下。最後,連人帶物從三丈五尺高的城樓上縱身跳下。事後天津知縣阮國禎為之動容,特聘請張占魁為天津縣衙的“馬快”。清末的緝捕業相當於現代的城市刑警,專門對付那些身懷特技或手持致命武器而有負隅頑抗的兇犯。張占魁習慣於單槍匹馬地孤身行動,勳勞卓著。其洞察力與制敵身手在當年的天津衛百姓中幾乎盡人皆知。當時繁華的書場戲院也免費對張占魁開放,以藉此彈壓市井。
一次,官銀號一帶發生持械群毆,其中一方不敵,敗下陣來,而另一方則窮追猛打,張占魁將一根白蠟大桿橫街一堵,擋住了追趕者們的去路,眾人嘎然止步,無人敢越雷池半步。
在一次例行的巡查中,張占魁與助手周玉祥在旅店中發現有一店客來歷不明,正擬查問,突聽屋裡有拉槍栓的響動。張占魁當機立斷,朝周的後背驟然發力射擊,使周連人帶門一起被拋入室內。他則順勢向撲倒的周玉祥身上飛躍而過,眨眼之間,將炕上的五名持槍者全部擊垮。由此,張占魁被提升為營處長馬快班出班頭領。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民國七年(1918年),有一個俄裔藝人康泰爾先後在上海民興劇場及天津天和醫院的小花園內表演舉鐵球,扯鐵鏈等節目後,由於觀眾反應冷淡,康氏靈機一動,在《益楊報》、《順天時報》、《晨鐘報》上自稱“世界上第一力士”、“週遊四十六國無敵手”,並轉赴北平,致使南北拳手雲集京城。此時,張占魁的高足韓慕俠主動請戰,乃決定第一場由韓與康泰爾對陣。
李存義,張占魁,劉晉卿,王俊臣等人進京後,張占魁對自己的徒弟的安危和取勝沒有把握,為弄清俄國人拉斷鐵煉的秘密,到東交民巷六國飯店拜訪康泰爾並要求較量.起初康不同意交手,聲言要在賽場上見分曉.張占魁詭稱功力不及韓慕俠,若不能贏己,就不要與韓對陣了.剛一接觸,張占魁的一掌擊中康泰爾的左肋,導致康胃部痙攣,狂吐不止.張占魁計已得售,略加致歉就倉促離開了這是非之地.
翌日康泰爾“賽武會”改為演武會,各界人士激憤中敦促“第一力士”出戰。各路英雄輪翻上場演武示威。康哪敢與韓慕俠上擂,迫於無奈,寄書致歉,然後一走了之。此事當年震驚全國,北京各報多有刊載。韓慕俠也因此名揚海內。
民國八年,中華武士會由於傳統武行的宗派惡習而人心渙散。加上韓慕俠自稱在九華山尋到董海川的師弟應天文,學的“反八卦(掌)”技巧,引起張占魁的不滿。在一次拳術的切磋中,師弟二人各不相讓。韓憑藉年輕步步進逼,張占魁突發一掌擊中韓的胸側,使韓嘔出一口鮮血。嗣後,韓慕俠脫離武士會另設韓慕俠拳術專館。雖然張、韓師徒和好如初,可“中華武士會”這塊牌匾卻已名存實亡了。
至此,張占魁回到了天津家中已授徒為樂。練功地點設在家宅南側的基督教青年會大樓,並以“中華武術會”命名。
此時,張占魁已經完成了形意拳與八卦拳的綜合。融形意拳之勁,八卦拳之變和密傳桿法三位一體而派生出來,獨立於傳統的形意拳和八卦掌和以兇悍的勁力著稱的“形意八卦”體系。並且將傳統的形意拳改為“大架”。更以高速和高殺傷的搏技獲得了“閃電手”的雅號而彪炳武壇。
張占魁在授徒時曾將門人左振英騰然抖起,凌空鏇轉。也曾將碗口粗的白蠟樹大桿一抖而折。而當時,高福安是有“俠伶”美譽的著名京劇武生,到處宣稱“好把式不如爛戲子”,執意要與張占魁進行較量,交手之時,高福安輕靈地從梯側的隱蔽處跳出,猛拽張的辮子。張身手機靈猝然鏇身反將他擰翻,滾於樓下。
其間,“形意八卦族”達到了全盛時期。勢力覆蓋華北,壟斷天津。那時的武師,從權術名家到街頭藝人,凡想在當地從事有關武術的活動都要經過張占魁的允許。由此,有人指稱為“賽天霸”,其實張毫無霸氣,他總是以無私的寬容給那些上至大師下至騙子浪跡武壇的人們予以幫助和庇護。比如,年輕的意拳創始者王薌齋來津謀職,以“郭雲深的門徒”的名義拜會張占魁,張的早期門人劉潮海、劉繼卿、韓慕俠等人因年歲的差距不予承認,張占魁卻不忌年齡差距與王以兄弟相稱,並讓自己的晚期門人裘稚和、苗春畲、顧小痴和趙道新隨王師叔學習站樁推手,且讓這位小師弟伴隨著參加各處的拳術大賽。此外,民國二十四年(1935)老拳師肖海波在《新天津報》上所載的《江湖故事記》中被封為“董海川的師弟”曾惹惱了許多八卦掌拳手,肖向張坦誠道出此事純系虛構,很快得到了張的諒解及長期保護。
張占魁的門徒有數千人,其中必然摻雜著向張行過拜師禮而從未隨張學拳或由張的高足代師收徒的人。所以,形意八卦第二代傳人的素質和功力是良莠不齊,他們其中有巨子,亦有庸才,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皆從不攥拳挺胸,不持勇驕人,家中也看不見十八般兵刃,個個儼然文人風度。在此,列出部分常伴張占魁左右弟子的資料,謹供參考:

馬其昌 馬登雲 王伯龍 王俊臣
王恆蓀 左振英 盧鴻泉 孫祖茵
劉晉卿 劉潮海 李存付 李壽山
李劍秋 李哲臣 張雨亭 張鴻慶
陳質之 邱樹林 武藎臣 苗春畲
祁愫素 周鴻恭 趙承均 趙道新
姜容樵 南福洲 姚馥春 顧小痴
郭少卿 錢慶祥 錢樹樵 錢樹椿
高其祥 徐寶銘 柴奉璋 章殿卿
溫士原 韓慕俠 裘稚和 翟樹珍
魏美如等等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張占魁[清末民國初年武術家]

在1929年的杭州國書遊藝大會,1930年的上海市運動會,1933年的青島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南京第五屆全國運動會、第二屆國術國考,1934年的天津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上,應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的邀請,張占魁出任總裁判長或評判委員等職,每次賽事皆有張之江驅車親自接送。
經國術館副館長李景林推薦,張占魁的晚期名徒趙道新和章殿卿執技擅場,屢獲優勝。後,趙道新掌震京津滬,遂成為張占魁聞優秀的學生。

在杭州的遊藝大會上,會長張靜江因嫌北方的選手獲獎太多,聲言“浙江人是不會讓獎牌輕易被帶出杭州的”。南北拳手發生摩擦,並醞釀大規模的場外私鬥.最後,大會組織者張占魁出面調處和說服,他找到張靜江,並當中宣稱"誰不服氣直接找我張占魁".某些鬧事者們才未敢妄動。
晚年的張占魁年事已高,不過,除了左踩骨有些運動障礙外身體依然健碩。
一次,他坐在太師椅上讓兩名後生隨意打擊他的面部。拳擊許久,竟被一一化解。又一次,他的弟子裘稚和拍攝拳照,他不願擺姿勢而欲動真格的。於是允許這位身手最為快捷的徒弟可以用任何方式攻擊。裘自忖師父腿腳不便,於是直取他的下盤,手臂一觸,老先生立占優勢。“卡嚓”一聲,這個珍貴的瞬間被趙道新攝入了鏡頭。
一日張在天津和大戲院聽戲,中間離座小解,回來後發現座位被一軍閥士兵所占。張客氣地解釋一番無效,乃將士兵從座位上平端起來,走了幾步,擱在附近的空座上。士兵和旁觀者都驚呆了……。
在收下了武藎臣為徒後,張占魁聽從趙道新的建議“關了山門”,打算與家人安度晚年。後來,他時常覺得胃口不適,吞咽吃力,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病情加重後又被認為是染上傷寒。再後,疼痛劇烈,湯水不進,被確珍為食道癌。延至民國二十七年仲夏(1938年7月),這位近代武壇風雲人物留下了他一生的壯舉辭世而去,天津各界與形意八卦掌族沉痛地為他舉行了及其隆重的儀式,將他的棺木停放在天津怡園墓地。供人憑弔!

知名弟子簡介

韓慕俠

韓慕俠(1877-1954),又名金鏞,天津蘆北口人。自幼習武,13歲從師周斌義習少林拳。後拜師張占魁習形意拳、八卦掌,技藝精湛。1916年到華山投應文天學藝多年。1912年在天津河北創辦武術館(1919年改名為韓慕俠武術專館)。1916年在天津南開學校任教期間,結識周恩來,並授拳於周,兩人關係密切。1918年,隨師張占魁等赴京,在六國飯店擊倒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人康泰爾,其事跡在當年京、津多種報刊中多有記述。1927年,任天津市武術團教官。晚年棄武行醫,後因病去世。傳人有郭書蕃(1893-1985)、子韓琦等。

姜容樵

姜容樵,字光武,生於1891年,河北滄州人。幼讀私塾並從叔父德泰、姑丈陳玉山學秘宗拳械。1909年投師張占魁習形意拳、八卦掌。並於李景林、李雨三、好友湯士林處學武當劍、太師鞭、太極拳。1920年,在津浦鐵路局任職員期間,始授武技。1928年在上海創辦尚武進德會,並致力於尚武樓叢書的編撰出版。1932年受聘為南京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主編《國術叢刊》。抗戰期間赴皖南任教多年。晚年定居上海虹口區多倫路,原張之江寓所,致力於整理遺文、編述新作。後雙目失明,猶口述手劃指導後學。一生精武通文,著作頗豐,前後達28部。其中1963年出版的《八卦掌》一書,目前再版發行已達百萬冊,對八卦掌的總結整理與廣泛傳播,影響很大。1974年去世,享年83歲。傳人有沙國政、盧永才等。

錢樹樵

錢樹樵,生於1894年,河北省河間縣錢閣莊人。自幼好武,民國初年拜在形意八卦名家張占魁門下,技藝精純,登堂入室。曾隨師先後在馮國璋步兵營、馮玉祥將軍駐天津文廟部任武術教官。1944年,錢樹樵攜眷南下徐州現居福水井,後遷居林家巷。為古彭徐州培養了眾多後繼人才。傳人有:張仁甫、宋庭順、耿繼義、潘榮弟、熊守年、黃萬祥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