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民

張博民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人物生平

張博民(1917年5月23日 ——2009年9月16日)湖南省長沙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廣西有色金屬工業系統第一代工程師,大廠礦務局第一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解放後柳州冶煉廠第一任廠長,原平桂礦務局生產技術科長,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冶金局科學技術辦公室負責人,正(縣)處級幹部。

人物履歷

1944年 畢業於湖南大學礦業系冶金本科;
1944年 畢業後在湖南錫礦山礦務局南煉廠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50年 從湖南調往廣西支援工作,在中南工業局桂林廣西有色金屬分局任工程師;
1951年 調柳州冶煉廠任解放後第一任廠長;
1952年 調平桂礦務局任生產技術科長;
1956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 調大廠錫礦任長坡選礦車間主任;
1958年 廣西冶金局成立,調冶金局工作,先後任計畫處工程師和科學技術辦公室負責人,主持全局科學技術工作,為正(縣)處級幹部。
1969-1972年 因文革在自治區武鳴學習班學習;
1972年 下放柳州冶煉廠,任副廠長。
1983年 在柳州冶煉廠擔任總工程師;
1983年 評定為大廠礦務局第一位高級工程師;
1989年 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批准評定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為大廠礦務局首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6年 退休。

社會貢獻

一、1951-1952年解決了柳州冶煉廠當時因鉛砷高導至精銻三分之二不合格的大問題,使精銻合格率達到90%以上。
二、1951-1952年在柳州冶煉廠負責設計建設布袋收塵室一棟,首用毛呢布袋回收流失的銻氧。布袋收塵室的建設和改進,不但將銻冶煉回收率提高了10%,且減少了工人受煙氣的毒害。(毛呢布袋收塵方法一直使用了27年,並推廣到西灣冶煉廠)。
三、1957年,張博民同志調任大廠錫礦長坡選礦車間主任以解決當時選礦實收率低問題。張博民同志改革原重選工藝流程,使錫的選礦回收率由原來的25%提高到55%-60%。大廠錫礦因此每年多回收錫金屬400噸,按現價每年增收4800萬元,並相應提高了鉛、銻、鋅、硫、砷等的選礦回收率。
四、1957年,張博民同志提出的《長坡新選廠處理礦石的技術經濟方案》,由原每日處理礦石100噸擴大到200噸,總項目只投資一萬元,停產一天半就完成了擴建任務。與當時設計規劃工作組所提出的擴建200噸需投資80萬元並停產三個月的方案相比,大大節約了投資成本和擴建時間。1958年底廣西自治區經委在大廠錫礦召開冶金系統生產總結現場會,對張博民同志領導選廠技術革新的重大成績和對大廠錫礦勝利完成年度生產任務予以高度表彰和肯定。
五、1963年,張博民同志任廣西冶金局科學技術辦公室負責人,負責組織廣西栗木錫礦較大型鉭鈮礦的科研、設計及建設工作。生產實踐證明,科研、設計和建設方案合理,使栗木錫礦提前產出鉭鈮氧化物,及時提供了當時急需的國防工業的原料,因此獲得冶金部和廣西科委的嘉獎。
六、1974年-1979年,張博民同志負責組織並參加沸騰爐生產實驗,改進錫精礦沸騰爐焙燒,達到礦砂不沉底,不結爐,脫砷效率平均82%,脫硫效率平均91%,榮獲1978年大廠礦務局科技大會獎狀。
七、1986年張博民同志首創“電磁振動布袋收塵清灰裝置”新技術,該裝置振動強度大,清灰效率高達61%-72%,為電氣脈衝的2.9至3.4倍,為反吸風的1.9至2.3倍。該裝置具有設備簡單,消耗動力少,維修費用低,能自動化等特點。可廣泛用於冶金、建材及其他工業的布袋收塵清灰。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局於1988年授予專利證書。

所獲榮譽

1、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生產(工作)者;
2、多次被評為柳州市優秀共產黨員;
3、榮獲1983年中央勞動人事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頒發的“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者榮譽證書”;
4、被評定為大廠礦務局的第一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5、張博民同志首創“電磁振動布袋收塵清灰裝置”由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局於1988年授予專利證書。

社會評價

張博民同志在三十六年的工作中,對待革命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作風踏實。對待科學技術,努力鑽研,勤于思考,一絲不苟。特別能深入實際,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他在生產實踐、科學實驗和技術管理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建立了系統的專業理論,能夠分析和研究解決本專業的生產技術問題,能夠組織指導有色金屬冶金工業中較大的計畫編制、審核並制定技術設計和科研項目,曾多次參加全國和國際冶金專業技術會議。他在各個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出色的完成了各個時期黨所交給的任務,做出了顯著的成績,為廣西有色金屬冶金工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他曾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生產(工作)者,被評為柳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榮獲1983年中央勞動人事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頒發的“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者榮譽證書”,被評定為大廠礦務局的第一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尊重。

人物軼事

張博民同志胸懷寬擴,顧全大局,一貫服從組織分配,不計較個人得失。三十多年的工作中,他多次工作調動,職位或高或低,他都無怨言,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文革中他雖受過衝擊,退休後工資待遇也偏低,但他相信民眾,相信黨,不計較個人恩怨,無怨無悔。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張博民同志為人忠厚誠實,作風正派,廉潔奉公。他內心坦蕩,待人真誠,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從不謀私利。張博民同志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樂於助人,他自己生活過得非常儉樸,從不奢侈浪費,但每逢國家遇到自然災害,他總是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積極為災民捐款,奉獻出一份愛心。他幫助貧困親戚幾十年,資助他們讀書、生活,關心他們成長。現在,他們中的很多人已成為各個行業的專家、教授,為國家建設貢獻他們的力量。張博民同志曾說:“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幫助了別人。”
張博民同志一生酷愛讀書學習,不論在學校或工作崗位上,總是孜孜不倦的虛心學習。退休後仍一直堅持每天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並教育兒孫晚輩,努力學習,積極工作,為國家多作貢獻。他的子孫們或是成為單位里的勞動模範,或是攻取碩士、博士學位,這與張博民同志的榜樣和諄諄教導是分不開的。張博民同志老來還堅持鍛鍊,注重保健,做到少生病,少住院。
張博民同志一生經歷了飽受戰亂和饑荒之苦的前三十多年和安定祥和的後六十年。這六十年來,家庭美滿和睦,夫妻白頭偕老,晚輩子孝孫賢,張博民同志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是充滿了愛的一生。張博民同志的一生,正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黨給人民帶來幸福生活的寫照。正如他所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