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與限界

張力與限界

《張力與限界》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定價為49元。

內容簡介

中央蘇區史,在中共黨史中是一段“別樣的經歷”。中共在1927年國共分裂後,幾乎是白手起家開始武裝反抗,神話般的故事到1930年代中期暫時畫下了一個逗號,1934年中共遭遇的挫折,以博古等為首的中共中央不甚成功的領導固然不能辭其咎,但這些被歷史推上中心舞台的年輕人,其實本身也是歷史的祭品。

作者簡介

黃道炫(近代史研究所),男,1966年生,江西贛州人。副研究員。1986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198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系,同年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民國史、中國革命史研究。

目錄

引子 歷史的彈性
一 中央蘇區的煉成
1. 中央蘇區的成長
2. 新形勢與新任務
3. 從毛澤東眼中走進蘇區
4. 國共較量中的地緣政治
二 燃燒的革命
1. 中央蘇區的黨
2. 中央蘇區的政權
3. 宣傳功能下的教育和文化
4. 社會革命的宣傳與實踐
5. 婦女:地位上升最快群體
6. 民眾:組織與改造
7. 紅軍:堡壘的堅強核心
三 第五次“圍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
1. 國民黨軍的作戰準備和作戰方針
2. 國民黨軍作戰基礎的增進
3. 國民黨軍的作戰部署
4. “七分政治”的具體實施
四 第五次反“圍剿”:中共絕境求生
1. 中共的反“圍剿”準備和作戰方針
2. “短促突擊”戰術
3. 紅軍的正規化建設和防禦原則
五 消耗戰中的資源陷阱
1. 結構性的限制——中央蘇區的人力與物力
2. 經濟力的挖掘
3. 財政緊張下的民眾負擔
4. 查田運動:理念、策略與現實
六 內外擠迫下的社會政治困境
1. 肅反問題
2. 工作作風問題的滋生
3. 民眾逃跑
4. 擴紅與開小差
5. “赤白對立”
七 第五次“圍剿”與反“圍剿”的戰爭
1. 運動與攻堅
2. 福建事變爆發與國共的應對
3. 中央蘇區核心區域的爭奪
4. 紅軍戰略轉移的準備
5. 紅軍實施轉移
結語 革命的張力
附 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經過要圖——廣昌戰役
後記

叢書信息

近世中國 (共14冊), 這套叢書還有 《惟適之安》,《再造文明之夢》,《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宋案重審》 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