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工

張亦工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近代史編輯室主任。

基本信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張亦工 1946年8月生,河北深澤人,編審。主要學術專長是近代政治史,現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和編輯工作。1981年9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並被授予碩士學位。1981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工作。

主要編輯成果及代表作有:《康有為嚴復變革思想比較》(編輯)、《乙未割台的歷史背景》(編輯)、《20世紀初期資本家階級政治文化與政治行為方式的初探》(論文)、《近代中國對民主的追求》(合著)、《商民協會初探》(論文)、《民國初年政治的結構和文化初探》(論文)。

紀念文章

張亦工編審逝世

本報訊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主編張亦工,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5月2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57歲。

張亦工,河北深澤人,生於1946年8月20日。1965年至1970年就讀於北京工業學院航空自動控制系,1970年至1978年任北京國營738工廠技術員、宣傳幹事。197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著名學者黎澍先生,專攻近代史專業,獲碩士學位。1981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工作,歷任近代史編輯室主任、《歷史研究》副主編、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助理,雜誌社機關黨委副書記;中國歷史學會理事。1996年評為編審。

張亦工主要從事史學理論及中國近代史研究。他思想活躍,視域開闊,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先後發表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規範問題》、《第一屆國會的建立及階級結構》等論文;參加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研究工作,是該課題成果《近代中國對民主的追求》一書的主要執筆者之一。張亦工熱愛本職工作,積極策劃和組織選題,編輯了一批高水準的學術論文。近年來他積極致力於推動學術研究規範化的工作,發起組織了由《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七家權威史學刊物組成聯合工作小組,主持起草了期刊《關於遵守學術規範的聯合聲明》;參與了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建立完善專家匿名審稿制度和文獻引證規範的工作,為推動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貢獻。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三)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