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兒童

弱智兒童

弱智兒童又稱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於大腦受到器質性的損害或是由於腦發育不完全從而造成認識活動的持續障礙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的障礙。由於遺傳變異、感染、中毒、頭部受傷、顱腦畸形或內分泌異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兒或嬰幼兒的大腦不能正常發育或發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動的發育停留在某個比較低的階段中,稱為智力遲滯。由於大腦受到物理、化學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損傷使原來正常的智力受到損害,造成缺陷,則稱痴呆。

怎樣識別弱智兒童?

弱智兒童做好計畫生育的同時必須提高人口素質,做到少生優生優育,使兒童健康成長,早日成為有用人才。做父母的又多么希望自己唯一的寶寶既健康又聰明,如果孩子智慧型低下,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不幸,蒙受莫大損失。

智慧型是指一個人的神經精神活動,是對客觀事物的合理分析,判斷及處理的綜合能力。智慧型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成熟。弱智兒童是指智慧型發育障礙,明顯落後於同齡平均水平,除智慧型低下外,還有運動、生活能力、學習勞動能力等都低於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兒童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綜合症狀。

怎樣識別弱智兒童呢?可根據大腦發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斷,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以行為動作,語言發音作為判斷智慧型的主要指標,從兒童的動作推斷大腦發育情況。動作發音的規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由簡單到複雜。以下以不同年齡加以說明。

新生兒期動作不規則又不協調,緊握拳頭,俯臥時頭略能抬舉(45°)

2個月會微微笑,發出"咿呀"聲音。

3個月能抬起頭,眼隨物而轉動,聽到聲音能轉動頭。

4~5個月時別人逗他會大聲笑,伸手抓物,能識別親人或陌生人。

6~7個月會坐,在床上翻身打滾,兩手會傳遞玩具。

8個月時會爬,注意大人的行為,會拍手,偶爾無意識地叫喊"媽""爸"。

9個月時扶著能站,見到親人伸手要人抱,並能抬手"再見"。

10~11個月能獨立站立片刻,扶著椅子或推車能開步走,能用拇、食指取東西,摸仿大人動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歲時能獨自走幾步,開始用單詞說話,能指出自己的手、頭、眼等。

1~1歲半時,行走較平穩,能蹲下玩耍,手腳並用爬樓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說出自己名字。

2歲時能雙腳跳,能跑、能上樓梯,會說簡單句子,能表現喜怒歡樂。

語言、動作的發育固然受神經、肌肉發育的影響,同時也與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訓練等外界條件有關。

兒童有明顯的智力低下大多數在嬰兒期就容易識別,然而輕度弱智往往進入國小之後學習困難才發現。若發現有運動發育落後,對外界反應遲鈍,語言發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應儘早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診斷,作出相應的治療。

有些先天性代謝異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楓糖尿症、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兒期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病兒智力可免受損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為例,如能在生後3個月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智力可以恢復正常,超過6個月治療,幾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損害,如果3~4歲以後再治療,病孩的身體發育亦有困難。克汀並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狀不典型,很難發現,往往出生後數月之後才能發現,但這時卻已到了難於治療的程度,智力障礙很嚴重了。因此,有不少國家對上述遺傳病在新生兒期就進行篩查。

哪些原因引起弱智?

究竟有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弱智呢?醫學專家經過大量研究,現在可以知道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1、遺傳因素 染色體異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兒童5~10%。 基因突變如先天性代謝異常病屬於此類。

2、產前損害 包括宮內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藥物、放射線、汞、鉛、吸菸、飲酒、吸毒、孕婦嚴重營養不良或孕婦患病。

弱智兒童3、分娩時產傷 窒息、顱內出血、早產兒、低血糖、核黃疸、敗血症。

4、出生後患病 包括患腦膜炎、腦炎、顱外傷、腦血管意外,中毒性腦病,內分泌障礙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癲癇等。

要減少弱智兒童的發生,就必須做好預防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避免近親結婚,對嚴重遺傳病儘量動員絕育術。

避免早婚和超過40歲婦女高齡生育,因為容易使染色體異常發生先天愚型。

做好產前保健檢查,提高處理難產的技術,減少產傷,有條件的地區對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病的篩查,及早發現病人,早期治療,減少弱智兒童發生。

如何讓弱智兒童適應社會

社會”的概念很廣,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全世界。這裡講的“社會”包括孩子的家庭、鄰里、街道、公園等。
弱智兒童不要“藏”起弱智的孩子
弱智兒童雖然智力有缺陷,但他首先是一個人,一個與其他兒童完全平等的人,因此他有權利參加全部其他兒童可以參加的家庭生活,包括家庭聚會、串門、去公園等等。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弱智兒童往往沒有這樣的機會。有的家庭親友來訪,弱智的孩子往往會被關在廚房或他自己的小屋中;有的家庭母親帶孩子上街,父親只是遠遠地跟著,生怕人家知道那是自己的孩子。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弱智只是多種殘障中的一種,孩子本身沒有過錯,也不是誰的恥辱。父母有責任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發展得更好一些。
因為孩子智力方面有缺陷,即使有和常人一樣的機會接觸社會,接受到的信息也會比常人少,因此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來接觸這些生活。比如,在家裡,應該讓他們知道客人來了要問好,請客人坐,找爸爸、媽媽或家裡的其他成人來接待;爸爸、媽媽下班回家累了,送上一雙拖鞋;去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鬧等等。
和正常孩子一起玩
弱智孩子與正常孩子一起玩,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弱智兒童可以模仿正常兒童的社會行為;正常兒童也可以幫助弱智兒童,並在助人中體驗自己的價值。
在現實生活中,弱智兒童和正常兒童很少在一起玩,原因有三個方面:(1)弱智兒童家長有自卑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顯得格外笨拙;(2)正常兒童家長不願意,怕自己的孩子學弱智孩子的不協調動作或不清楚的語言;(3)弱智兒童自身不適應正常兒童的遊戲,不理解正常兒童的玩法,所以玩不起來。
要解決這個問題,弱智兒童的家長首先要克服自卑,鼓足勇氣,努力發展良好的鄰里關係,爭取鄰居和親朋的理解和幫助。其次要多帶孩子到鄰居家、樓區的小花園或遊樂場去玩,接觸正常的孩子。正常兒童的家長應該從幫助弱智兒童參與社會生活的角度出發,向孩子解釋清楚弱智的孩子哪些方面有障礙,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嘲笑和模仿弱智兒童的一些弱點,而要和弱智的小朋友一起玩,培養他的同情心。
乘車
乘轎車 成人有3件事一定不要忘記:(1)落下兒童安全鎖;(2)每次都要幫助孩子系好安全帶,並逐漸教會孩子怎樣系;(3)囑咐孩子不要把手、頭探出窗外,同時要經常關注孩子的舉動。
乘公共汽車 弱智的孩子往往動作不協調,稍被推搡、晃動就會跌倒。一般乘客往往行色匆匆,難以顧及到他的特殊,有時難免會嫌他們動作慢而出言不遜。家長在帶孩子乘車時一定要注意到:(1)適當提前出發,如果車比較擁擠,一定要再等一輛;(2)不要提手袋,最好用斜背包,方便使用,又可以滕出雙手更好地幫助孩子上車;(3)向售票員和周圍的乘車人解釋孩子有困難,爭取別人的諒解和協助;(4)事前準備好零錢;(5)上車後儘量站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孩子被人擠下車摔傷;(6)千萬不可放手讓孩子到視窗去看外面,有時,由於興趣所致,他會探出身去,造成事故;(7)快到站時提前往門口走,以免到站時因擁擠而下不了車,爭取讓售票員到站提醒並幫助疏導。
上街
家長帶弱智孩子上街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購物,解決家庭的日常需要,但又不能讓孩子獨自在家,只能帶他一起走;一是讓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學習生存必須的常識。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帶弱智的孩子上街有一些特殊的地方要注意。
帶弱智兒童上街的七項注意要點
1.選擇天氣和時間
弱智兒童相對體制也比較弱,抵抗力差,因此外出時一定要選擇好天氣,選擇好的出行時間,避開擁擠的人群,減少感染的機會;
2.事先想好行動路線
每次任務不要太多,不要走得太遠,孩子行動能力差,很容易疲勞,如果實在需要走較長的路,中間一定要有坐下來休息的機會;
3.上廁所
因為孩子自理能力差,在共廁大小便都會有困難,所以出門前和回到家後都要讓孩子上廁所;
4.寸步不離
不要請不了解他的人照看而自己去買東西,即使到付款台付款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5.教他認識周圍
弱智兒童 不失時機地給孩子講他見到的交通標誌、交通規則,告訴他什麼商店能夠買什麼東西,給他解釋你正在做的事情,千萬別忘了你帶他出來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幫他認識世界,但絕對不要讓他一個人過馬路或買東西;
6.重要的東西自己拿
不要讓孩子幫你拿買好的東西,他可能隨時放手而不自知,當然有時作為練習,你也可以給他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7.注意保護
當有人帶著驚奇甚至歧視的眼光看孩子時,要把孩子領走。有時要趁孩子不注意,向別人解釋,請他不要這樣做。
去公園
帶孩子去公園或動物園對孩子擴大運動量、呼吸新鮮空氣、了解新鮮事物都有好處。除了要注意帶孩子上街那7點注意事項以外,還要有一些特別的地方:(1)時間選擇在上午9:30-11:30比較好,每次玩的時間一定不要長,不要讓孩子太疲勞;(2)帶一些飲料和有包裝的小點心;(3)帶上創可貼,(4)在外面路過廁所時,可以問一問他是否要大小便,也可以估計時間,主動陪他去廁所;(5)注意隨時講解公共場所的要求,如:不能摘花、不能投餵動物、玩滑梯要排隊等等,(6)注意講解看到的事物,回來後還可以通過畫書、照片帶他一起回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