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盧埃林,R.T.

弗盧埃林,R.T.

正文

美國哲學家人格主義的重要代表。生於1871年11月23日,卒於1960年3月31日。畢業於波士頓大學,是人格主義的創始人B.P.鮑恩的學生。他多年任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並於1920年創辦《人格主義者》雜誌,使該校成為美國人格主義的又一個中心。主要著作有:《人格主義和哲學問題》(1915)、《信仰的理性》(1924)、《創造的人格》(1926)、《西方文化的殘餘》(1943)、《人格或人的意義》(1952)等。
弗盧埃林闡釋和發揮了鮑恩的人格主義,宣稱一切實在都是人格的實在,只有人格以及由人格所創造的東西才是存在的;人格是精神性的,最後朝向上帝;上帝是最高的、無限的人格。他由此承認人格主義是一種唯心主義和有神論的哲學,並公開使之與唯物主義,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對立起來。但他又宣稱,人格主義超出了唯物主義和“純粹的唯心主義”的對立,從人格出發,一切對立的問題和觀點都可得到和解。他指出,人格主義嚴格地依據科學的最新發展,而科學的最新發展(例如相對論量子力學)不證明客觀世界的存在,而證明科學原理只相對於人而存在,因此科學不能推翻宗教,它們將通過人而得到統一。他還認為人格是至高無上的價值,一切其他價值均相對於人而存在,並由此宣稱人格主義是一種強調人的作用的哲學,是一種生活哲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