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恩格勒

弗朗索瓦·恩格勒

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 1932年11月06日-)是比利時理論物理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學、宇宙學。在粒子物理學做出重要貢獻。2013年10月8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55年,恩格勒從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他選擇留在學校繼續攻讀博士。 1959年,得到博士學位。同年他成為康乃爾大學的副研究員,上司是助教授羅伯特·布繞特。他們成為好朋友 與密切工作夥伴。

1960年,恩格勒升任為助教授。

1961年,恩格勒返還比利時,布繞特全家也跟著一起去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布繞特在那裡擔任正教授。 1964年,恩格勒擢升為正教授。

1980年,布繞特與恩格勒共同領導理論物理組。

1998年,恩格勒成為榮譽退休教授。

弗朗索瓦·恩格勒 弗朗索瓦·恩格勒

2013年10月8日,在瑞典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4年受華東師範大學陳群校長邀請,來華師大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並擔任華東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主要成就

1964年,恩格勒和羅伯特·布繞特(Robert Brout,已故)共同提出希格斯機制與希格斯玻色子理論。同年,彼得·希格斯也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文章,提出希格斯機制理論。另一組研究者,湯姆· 基博爾、卡爾·哈庚傑和拉德·古拉尼也在同一年獨立提出類似的結果。位物理學者分別發表的三篇論文,在《物理評論快報》50周年慶祝文獻里被公認為里程碑論文。

1997年,恩格勒與布繞特、希格斯因“首先表述出一種關於帶質量、帶電荷矢量玻色子的自洽理論,”獲得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高能量與粒子物理學獎(High Energy and Particle Physics Prize)。

2004年,恩格勒與布繞特、希格斯因“開創性工作,導致對於質量生成機制的深入了解,即每當局域規範對稱性被非對稱性地實現於亞原子粒子世界時,質量生成的機制。”榮獲 沃爾夫物理學獎 。

2010年,因“詳細闡述,在四維相對論性規範場論里,自發對稱性破缺的性質與矢量玻色子質量的持續守恒生成。”獲得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理論粒子物理學櫻井獎。

2013年10月8日,在瑞典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3年諾貝爾獎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者 獲獎理由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詹姆斯·羅斯曼 |蘭迪·謝克曼 |托馬斯·祖德霍夫| 他們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細胞如何組織傳輸。
諾貝爾物理學獎 弗朗索瓦·恩格勒 | 彼得·希格斯 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論預言獲獎。
諾貝爾化學獎 馬丁·卡普拉斯 | 麥可·萊維特 | 亞利耶·瓦謝爾 給複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
諾貝爾和平獎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因其為消除化學武器而做出的廣泛努力”。
諾貝爾文學獎 愛麗絲·門羅 “以其精緻的講故事方式著稱,清晰與心理現實主義是門羅的寫作特色。”
諾貝爾經濟學獎 尤金·法馬 | 拉爾斯·皮特·漢森 | 羅伯特·席勒 對“資產價格的經驗主義分析”作出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