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阿諾爾德

弗拉基米爾·阿諾爾德是當代數學大師,2001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歷屆獲獎。

基本信息

弗拉基米爾·阿諾爾德

簡介

弗拉基米爾·阿諾爾德(英文VladimirIgorevichArnold,俄文Влади́мирИ́горевичАрно́льд,1937~2010.6.3),是當代數學大師,2001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歷屆獲獎。

經歷

1937年生於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敖德薩。曾任俄羅斯莫斯科Steklov數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及法國巴黎大學–Dauphine教授。1959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並於1961年獲頒等同博士的學位(Candidate'sDegree)。1965年始成為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及莫斯科數學學會主席。弗拉基米爾·阿諾德主要研究常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1982年獲首屆Crafoord獎,阿諾德曾於1995年12月訪問中國,在中科院數學所和北京大學做過兩場學術演講,觀者雲集,2001年獲Wolf獎,2008年獲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弗拉基米爾·阿諾德於2010年6月3日在法國因病逝世。

成就

1957年,19歲的阿諾德還是一個本科生,就對連續函式的情形解決了希爾伯特第十三問題,並因此獲得莫斯科數學學會頒發的青年數學家獎。60年代前後,他專注於哈密頓動力系統的研究,是KAM(Kolmogorov-Arnold-Moser)理論的創立者之一。KAM理論是動力系統理論中最深刻、最困難的結果之一,其背景是太陽系的穩定性這個悠久的老大難問題。與此同時,阿諾德還發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現象,現在稱之為“阿諾德擴散”;大意是,在那些穩定的島嶼—不變環面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幽靈般的軌道,以近乎隨機的方式極其緩慢地漂移—“阿諾德擴散”的機制至今仍不清楚。阿諾德的工作繪製了一幅複雜系統的典型畫面:有序運動與無序運動交錯共存,不管在哪一個量級或層級上,一定會有不可預知、難以控制的信息隱藏在深不可測的黑暗地帶。
大約也是這個時期,阿諾德對理想不可壓縮流體的運動方程給出了一個非常優美的刻畫。他把這個方程看作是保體積微分同胚組成的無窮維李群上的測地線方程,清晰地揭示了流體運動內在不穩定性的幾何根源。
七八十年代,“突變論”曾流行一時,對此科學界聚訟紛紜(80年代的中國,“突變論”也曾以所謂“新三論”之一的面目出現過)。阿諾德分離出了其中純正的數學核心—光滑映射的奇點理論,並把其種種精彩之處前所未有地展現了出來。另外,阿諾德把龐卡萊(Poincaré)最後幾何定理推廣到高維,提出了所謂的阿諾德猜測,催生了辛幾何中一批深刻而美妙的結果。
阿諾德獲邵逸夫獎
1982年,阿諾德獲首屆克雷福德(Crafoord)獎,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為了填補諾貝爾獎的空白而設立的獎項。2001年,因微分方程、動力系統和奇點理論中的重大貢獻,阿諾德獲當年度沃爾夫獎,這是一項終身成就獎

相關內容

沃爾夫數學獎(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是沃爾夫獎的一個獎項,它和菲爾茲獎被共同譽為數學界的最高榮譽。獲得該獎項的唯一一名華人是已故數學家陳省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