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市

廬山市

廬山市,為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級市,原名星子縣,是由九江市代管的省直轄市,是江西省第二個以景區命名的城市。廬山市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九江縣、德安縣、共青城市接壤,北與濂溪區(原廬山區)相連,南與永修縣湖洲相接。全市人口28.08萬人(多為漢族江右民系)。其中農業人口18.01萬人,區域面積894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和一場、一處,72個行政村。廬山市水上運輸四通八達,自古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水上逆贛江可直航九江、景德鎮、南昌、贛州,入長江黃金水道抵國外口岸。贛、撫、饒、信、修五大水系在縣域東南水面束流而東,形成“江湖之會”。2016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2016年5月30日。舉行廬山市掛牌儀式。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陶淵明雕塑陶淵明雕塑
廬山市,原星子縣地域在夏、商、周時,隸屬揚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漸為楚國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吳王闔閭攻打楚國,地歸豫章郡,屬吳國(今吳障嶺,即吳國屏障之意)。
戰國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踐滅吳國,故又歸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熊商征討越國,殺越王無疆。次年,收回原被吳國占去的全部土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縣地屬九江郡。
漢高祖六年(前201),設淮南國豫章郡柴桑縣,星子在其境。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東吳孫權設武昌郡,柴桑屬之。晉永興元年(304),劃武昌郡柴桑縣、廬州郡尋陽縣,設尋陽郡。南朝仍循舊制屬尋陽郡。
隋文帝平陳,廢尋陽郡設江州,廢汝南、柴桑二縣,設尋陽縣。開皇十八年(598),更名彭蠡縣。大業三年(607),廢江州,改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
唐武德四年(621),復設江州,立潯陽縣;八年(625),湓城併入潯陽。
五代吳楊溥大和年間(929~935),於廬山之南立星子鎮,派兵駐守。因境內有石(即落星墩)浮於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間,潯陽改名德化,星子鎮歸屬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升星子鎮為星子縣,屬江州。(三年,司農寺丞孔宜任星子鎮稅官,上奏:“星子當江湖之會,商賈所集,請建為軍。”同年,太宗下詔,升星子鎮為縣,令孔宜知星子縣事。)太平興國七年(982),設南康軍,將洪州的建昌(明析安義縣)、江州的都昌、星子,統一管轄,以星子縣為軍治,張南為第一任知軍;隸屬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東、西兩路,南康軍屬江南東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南康軍改名南康路,設總管府,隸屬江淮行省。不久改歸江西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西征,進入江西,將南康路改為西寧府。
明洪武九年(1376),改名南康府,隸屬江西布政司。
清雍正九年(1731),南康府屬廣饒九南道。自宋至清,星子均屬南康。南康軍、路、府治均設在星子縣。
民國元年(1912)冬,廢除南康府,保留星子縣,隸屬江西省。民國3年(1914),全省劃為四道,星子隸屬潯陽道。民國15年(1926)廢道,星子直接隸屬江西省。民國21年(1932),江西劃為十三個行政區,星子屬第三行政區(區駐瑞昌)。民國24年(1935),劃歸第五行政區(區駐浮梁)。民國28年(1939),全省減至11個行政區,星子劃歸第九行政區(專署駐岷山);縣府一度駐波陽、都昌等地。民國31年(1942),仍屬第九行政區(專署駐武寧)。194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29師進駐縣城,星子縣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星子縣屬九江專區(後改稱九江地區)。
1983年7月九江地、市合併,星子縣屬九江市
八十年代起,廬山風景區管理出現一山四治的局面,為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星子縣、廬山區和九江縣分頭管理(廬山墾殖場和省廬山自然保護區曾參與其中)。各自為政,利字當頭,管理混亂。進入風景區除購買大門票外,還要做好“一路上山一路買票”的準備,產生了“票中票”的現象,曾為遊客所詬病,有人戲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門票沒買夠”。2015年,九江市經過多方調查研究,正式向省政府呈報了廬山設市的申請。此後迅速得到各級人大代表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2016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將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劃歸廬山市管轄。以原星子縣和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的行政區域為廬山市的行政區域,廬山市人民政府駐南康鎮紫陽南路45號。
廬山市由江西省直轄,九江市代管,同時將九江市廬山區更名為濂溪區;將駐九江市濂溪區賽陽鎮的廬山雲霧茶場(含剪刀峽景區入口)、廬山茶科所,駐蓮花鎮的蓮花林場,駐海會鎮廬山茶場管理範圍劃入廬山市牯嶺鎮管轄;從九江市濂溪區海會鎮析出高壠、廬山水泥廠、五星、雙壠、銀門、谷山、青山等7個村(居)委會,設立九江市濂溪區高壠鄉,鄉政府駐高壠居委會;將調整後的九江市濂溪區海會鎮(海會、廬星、彭山、長嶺、五洲、光明等6個村、居委會)劃歸廬山市管轄;將調整後的廬山市蓼花鎮更名為廬山市星子鎮。

地理環境

氣候

廬山市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為1437毫米,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日照數1932小時。

地形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背靠廬山,面向鄱陽湖。

行政區劃

廬山市轄9鎮、1鄉、1個國營林場、1個濕地管理處。分別是南康鎮、牯嶺鎮、海會鎮、白鹿鎮、溫泉鎮、星子鎮(原蓼花鎮)、華林鎮、蛟塘鎮、橫塘鎮、蓼南鄉、東牯山林場、沙湖山管理處。
鄉、鎮 下轄
南康鎮 北門巷、黃泥嶺、廬陽、迎春橋、冰玉澗、坡頭、城區、城郊、大塘、蓼池
海會鎮 海會、廬星、彭山、長嶺、五洲、光明
牯嶺鎮 日照、正街、橄欖、朝陽、勝利、蘆林、花徑
白鹿鎮 五里、玉京、交通、梅溪、萬衫、大嶺、四聯、河東、秀峰、波湖
溫泉鎮 溫泉、新塘坂、東山、板橋山、錢湖、隘口、廬山壠、西洲、通書院
星子鎮(原蓼花鎮) 蓼花、三角壠、幸福、翻身、仕林、勝利
華林鎮 華林、橋北、共同、虎口沖、繁榮、花橋、桃林、吉山
蛟塘鎮 蘆花塘、蛟塘、深耕、新亭、鐵門、芙蓉、搓壠、西廟、龍溪
橫塘鎮 和平、西平、故里壠、紅星、聯盟
蓼南鄉 和公塘、南陽坂、長西嶺、黃鳩壟、橋南、新池、新華、橫嶺、渚溪
沙湖山管理處 馬頸管理站、長湖管理站
東牯山林場 茶園分場、支山分場、棲賢分場、七賢分場、長家嶺分場、東牯嶺分場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廬山市區廬山市區
全市有43萬畝鄱陽湖面和沿湖澤畔,湖岸線長220公里,山澗水系發達,廬山諸多峽谷,數十條港澗,總長200多公里,地表水年徑流量達5.2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1.6萬千瓦。

礦產資源

全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發現了鈹、鉭、鈮、鐵礦,獨居石、混合花崗岩、高嶺土(瓷土)、鉀長石、雲母、石英、熔鍊石英、輝綠岩、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石榴石、雲母石英片岩、砂及溫泉等24種。

交通

市政府駐地南康鎮三面環水,負山襟湖。境內有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緊靠昌九高速公路,至九江機場、廬山火車站30分鐘,至九江火車站、九江碼頭、九江市區40分鐘,至昌北機場僅需80分鐘,距九江市36公里,距南昌120公里,距武漢200餘公里。
水上運輸四通八達,自古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水上逆贛江可直航景德鎮、南昌、贛州,入長江黃金水道抵國外口岸。贛、撫、饒、信、修五大水系在縣域東南水面束流而東,形成“江湖之會”。

地方文化

星子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相傳“有星墜湖(鄱陽湖落星墩)”而得縣名,設縣已有千餘年。千百年來,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在星子水乳交融、相互影響,是影響中國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學和一千數百年的禪宗興盛區,是南天師道的發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學府、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所在地,是中國田園詩的搖籃,是我國隱逸文化的典型區域。
在古代和近代所有2500餘篇詠廬山詩文中有1800餘篇描寫星子,1300幀廬山摩崖石刻中有700幀留存星子。尤其是世界文化名人陶淵明生於此、長於此、創作於此,他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周敦頤的《愛蓮說》、蘇軾的《題西林壁》、描寫放牛娃周桂花的《一張珍貴的照片》等被選入中國小教科書,一縣七篇,在全省乃至全國獨此一家。

旅遊資源

落星墩落星墩
全市有匯聚天下靈秀的廬山風光,三百平方公里廬山風景區,星子獨享其半,有一大瀑布(廬山瀑布)、兩大峽谷(桃花源、棲賢谷)、三大名泉(天下第一泉谷簾泉、天下第六泉招隱泉、秀峰聰明泉)、四大“國保”(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洞書院、觀音橋、秀峰摩崖石刻、紫陽堤)、五大叢林(秀峰寺、歸宗寺、棲賢寺、萬杉寺、海會寺)。

仙人洞景區

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岩石洞。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這裡的飛岩可棲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視山外,白雲茫茫,江流蒼蒼,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這裡不僅是歷來最為遊人所喜愛的勝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岩更名為仙人洞。

含鄱口景區

廬山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廬山觀日,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東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為最佳地點。清晨,只見鄱陽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一輪紅日射湖而出,金光萬道,霎時湖天盡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燦爛絢麗的畫卷。雄偉、瑰麗、雲濃霧密,莽莽蒼蒼,狀如魚脊的含鄱嶺,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廬山的東南方。

錦繡谷景區

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第四紀冰川作用,錦繡谷這塊面向西南的山間凹地,經過冰川的反覆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時雜英百千種,燦爛如熾,至冬初蒼翠不剝,丹楓綴之,亦自滿眼雕繢。”四時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

三疊泉景區

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經環廬山旅遊公路可達。距九江市區26公里。是集險峰怪石、飛瀑流泉為一體的山丘型旅遊地。宋紹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發現,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旅遊開發,2001年11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秀峰景區

秀峰泛指香爐、雙劍、文殊、鶴鳴、行龜諸峰。這裡山峰奇秀,風光旖旎,香爐峰雲煙繚繞,飛瀑如練;雙劍峰如劍插雲霄,凌厲壯觀;姐妹峰似姐妹比肩,意趣盎然;鶴鳴峰若仙鶴將鳴,其態栩栩。在“雙劍”和“鶴鳴”兩峰之間,開先瀑布共源分流,一為東瀑,形似馬尾,故名馬尾瀑;一為西瀑黃岩瀑,狀若銀河,從天而下。兩瀑又在青玉峽合流,瀉入龍潭。歷代有不少名人在這裡流連忘返,作詩題記。

東林大佛

東林大佛總投資超過10億元,整體造型吸收了龍門石窟等盛唐佛像優點,是代表當代高水平的宗教藝術精品。整個項目以阿彌陀佛銅像為核心,組成部分包括淨土文化區、新東林寺、比丘尼院、隱逸文化區、安養區、海會堂、大德精舍區等。建成後將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個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老與臨終關懷為一體的國際性宗教與文化交流平台。

觀音橋景區

景區以觀音橋為中心構成的一個風景區。觀音橋原稱棲賢橋,又稱三峽橋,為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觀音橋於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由江洲匠陳氏三兄弟所建。長約24米,寬約4米,單孔橫跨於大漢陽峰和五老峰之間的深澗之上,以五排同型重各一噸多的花崗岩105塊扣砌而成,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雖經千年、仍緊固如初,被譽為中國南方橋樑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

白鹿洞書院景區

地處五老峰東南麓,距星子縣城12公里。景區因書院而得名,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史上著名的書院。它以悠久的歷史,幽靜的環境,寬敞的殿堂,嚴謹的教規而享譽天下,曾被祟為“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1959年,白鹿洞書院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

太乙村景區

太乙村景區在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坐落於山南登山古道旁,相傳遠古道教宗師太乙真人在此修煉成仙。此處海拔在800米以上,有國民黨蔡庭楷、白崇禧、陳誠等十八位著名高級將領在此修建了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十八幢別墅。境內主要由十八幢別墅遺址、九奇峰、第四紀冰川遺蹟、觀喜亭、息肩亭、泉槽瀑布、太乙索道等景點構成。

桃花源景區

坐落在廬山最高處的漢陽峰西,名康王谷,又俗稱廬山壟,為廬山三大峽谷之一。由觀口山門、回馬石、問津堂、忘路谷、桃花溪、吳官村、康王城、谷簾泉等景點組成。從星子縣城出發,沿山南公路,西行近20公里,至德安、星子交界的隘口,往北折數公里即到觀口山門。如果早晨從南昌或九江出發至星子山南旅遊,則可從昌九高速公路到德安,穿城而過不久便到隘口,往北折數公里到觀口山門,這樣,桃花源景區便成了星子山南旅遊的起始點。

溫泉景區

溫泉位於廬山南麓金輪峰下,因區內有廬山溫泉而得名,境內有陶淵明故里栗里陶村、溫泉療養院,歸田後醉臥松雲、把酒賞菊的醉石館;王羲之鵝池、墨池、玉簾聽瀑讀書的石屋;朱熹手書醉石;佛教勝地歸宗寺、道教勝地的簡寂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