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虎山

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隆安縣境內,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有78公里。占地達6000畝,是政府批准的“天然藥物保護區”。

介紹

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隆安縣境內,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有78公里。
一九七九年以原自治區衛生廳廳長覃波為首的藥用動植物調查隊,對龍虎山周圍環境進行了調查,發現龍虎山自然風景區內尚保存著許多珍稀動植物,且周圍環境地形地貌複雜,天然生態林覆蓋率高,自然景色變幻萬千。
一九八零年四月,在原區衛生廳廳長覃波同志的親切關懷與鼓勵下,隆安縣人民政府在龍虎山內建立了“底隘天然藥物保護區”,面積約為6000畝,對其中種類繁多的珍貴天然動植物藥用資源進行保護研究與開發。
一九八二年,經隆安縣人民政府批准,“底隘天然藥物保護區”更名為“廣西隆安縣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並成立龍虎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
一九八七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區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審定,龍虎山自然保護區面積從以前的6000畝擴大到現在的3萬畝,並被列為自治區一級風景名勝區。

龍虎山是中國“四大猴山”之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綜合自然保護區及自然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為27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8.7%,其中棲息著不少珍貴瀕危的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是一個天然的動植物基因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龍虎山擁有各種野生動物213種,其中野生獼猴就有3000多隻;另外擁有野生植物155科599屬12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占713種。
龍虎山自然保護區內屬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有4種,廣西重點保護動物至少有89種,占廣西重點保護動物160多種的50%以上。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葉猴、熊猴、林麝、蟒蛇;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虎紋蛙、大壁虎、鳶、鴛鴦、鳳頭鵑隼、松雀鷹、灰背隼、紅隼、蛇雕、白鷳、小鴉鵑、褐翅鴉鵑、草鴞、斑頭鵂、冠斑犀鳥、獼猴、穿山甲、水獺、斑林狸、大靈貓、小靈貓、山瑞鱉等。
保護區內屬一級保護植物有雲南蘇鐵,二級保護植物有金毛狗、樟樹、翅莢木、蜆木、蒜頭果等5種。被列為《中國植物紅皮書》(1992)的還有二級保護植物毛瓣金花茶、金絲李和三級保護植物蝴蝶果、肥牛樹。僅分布於本石灰岩地區的特有植物有毛瓣金花茶、石山蜘蛛抱蛋、棒蕊蜘蛛抱蛋、傘柱蜘蛛抱蛋、隆安蜘蛛抱蛋、廣西球子草、長穗開口箭等7種。區內屬廣西特有的植物有石山楠、黑葉楠米念芭、蝴蝶藤、肥牛樹、廣西九里香和龍州細子龍等7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保護區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共有713種,占總量的77.9%。
龍虎山的美妙在其山水。由紅色砂礫岩構成的龍虎山有99峰、24岩、108處自然及人文景觀。龍虎山中的瀘溪河發源於崇山峻岭之中,似一條逶迤的玉帶,把龍虎山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串聯在其兩岸。河水碧綠似染,楚楚動人。時千流擊崖,水緩時款款而行,水淺處游魚可數,水深處碧不見底。與山岩相伴,便構成了“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的奇麗景象。
上清宮龍虎山的神奇在其崖墓群。泛舟瀘溪河上,兩岸的崖壁猶如一幅歷史畫巻展現眼前。一個個山崖墓穴,形態各異,高低不一。有的單洞單葬,有的連洞群葬。淡黃色的古棺木和塹底封門之間的泥磚清晰可見。據考證,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的墓,距今已有2600年的歷史。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到的幾百件文物,如十三弦木琴、斜紋紡織機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貴,堪稱中國崖墓文化的發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館。而墓內所葬何許身份之人,為何要冒險葬進山崖,如何放進懸崖峭壁之中,至今仍是一個謎。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陸敬嚴教授經過長期研究,在龍虎山仙水岩,採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絞車、滑輪、繩索等,進行了崖棺吊裝試驗,一次成功,對於“如何安放”,便有了一個說法。現在每天在龍虎山仙水岩都有這樣的表演,由當地以採藥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遊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過程,令人驚嘆不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