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瀨武夫

廣瀨武夫

廣瀨武夫(ひろせ たけお、慶應4年5月27日(1868年7月16日)─明治37年(1904年3月27日)是明治時代的日本帝國海軍軍人。 日俄戰爭第二次旅順港閉塞作戰時,為了搜救部下杉野孫七而戰死。年僅36歲。 因其表現的武士道精神和勇氣,被追封為軍神。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出生貧寒, 1889年(明治22年)4月 - 海軍兵學校畢業。1894年(明治27年)6月 - 甲午戰爭從軍。1895年(明治28年)3月 - 大尉晉升。1897年(明治30年)8月 - 俄國留學。後來在俄羅斯當武官,因為性格開朗樂觀而極為受社交界歡迎。前前後後在俄羅斯呆了近10年。喜歡俄國文化,甚至和一個俄國女人有一段異國戀情。過度迷戀俄羅斯文化的言行舉止據說當時也在日本軍方中引起一些非議,覺得廣瀨被歐洲腐朽生活方式“腐蝕”了、“不可靠”,他回國之後並未得到重用,只能當一艘二等戰艦的水雷長,很大程度跟這個有關。 在旅順閉塞作戰遇到困難的時候,廣瀨武夫向東鄉大將主動請纓,要求指揮第二次閉塞行動。因為他做武官的時候參觀過這個港口,所以很快得到批准。旅順閉塞戰本身就不是一個很好的作戰計畫,旅順要塞的火力強於美西戰爭百倍,這樣的計畫無疑是有很大的冒險性。廣瀨為了證明自己對國家的忠誠,開始到老舊的閉塞船福井丸上開始準備,這時候身邊的杉野曹長就開始問他:“聽說水雷長很喜歡俄國,是這樣嗎?”廣瀨很爽快地答應了:“是的,我很喜歡俄羅斯。還有很多俄羅斯朋友呢!”“那么,就要這樣也要跟好朋友們作戰嗎?”“這並不是對他們作戰,這是為了國家利益的戰爭,不能從個人友誼來考慮。”

此時,廣瀨在這艘破船上看到了一隻小貓咪,然後想起了自己的好友,在俄羅斯時一起擔任武官,也很喜歡貓咪的陸軍軍官明石元二郎,想起了他們在俄羅斯的廣袤原野駕馭雪橇馳騁,扛槍打獵,爐邊喝茶的那些色彩明艷的往事,想起了他們用俄文名字“阿廖沙”“斯弗洛沙”親昵地稱呼彼此,想起他們對於俄羅斯文學作品的談論,想起他們對於日俄之間即將發生的戰爭的憂慮。

之後,在即將沉入海底作為阻塞俄羅斯艦隊的人工島礁的福井丸上,他用油漆刷子書寫著俄語的信,寫給俄軍的信,他自信戰爭將會結束,日本將會勝利,然後這艘艦艇將會成為歷史的見證,說不定還會有一天,自己重返這戰爭的遺蹟,見證自己寫給敵軍的信。他自信可以活著見證勝利,自信只要指揮得當,會避免傷亡地順利執行任務。

在閉塞作戰中,一切都較為順利,福井丸打開了水閥門,開始自沉,海軍官兵開始向救生小艇撤退,這時廣瀨發現一直跟在身邊的杉野曹長不見了,他讓其他部下先上救生艇,深入船艙各處尋找曹長,但怎么找也找不到,眼看俄軍炮火越來越猛,只得放棄,踏上了救生艇,大家帶著對曹長失蹤的遺憾和任務完成的滿足同心協力拚命把救生小艇往回劃時,突然之間,一顆炮彈飛來,廣瀨“消失了”。

這個摯愛日本,也愛俄羅斯,精通俄語,喜愛普希金的小說,喜愛打獵,喜愛俄式茶點,終生未娶,但風流韻事不少,自信日本會勝,自信自己會活著看到勝利的平凡海軍少佐(他在海軍兵學校因為腿傷留級一年,畢業時的排名,60名學生中只排第49,在同年級同學很多都晉升為中佐時,仍然只是一名少佐,可見其在軍中只是平凡之輩),就這樣瞬間被炸得粉身碎骨,屍骨無存,只剩下一點點的血肉落在部下們身邊,部下們把他的肉末一一蒐集起來——只夠裝進不到一個飯盒大小的小木盒裡。

個人生活

阿里阿茨娜 阿里阿茨娜

廣瀨武夫的俄羅斯戀人阿里阿茨娜認識他的時候不滿20歲,兩人大量通信,屬柏拉圖式戀愛。阿里阿茨娜的兩個兄長也都認識廣瀨武夫。廣瀨武夫本人在日俄戰前致力於日俄文化交流:包括翻譯普希金詩作、推廣柔道等。據俄羅斯史學界向日本方面提供的資料:廣瀨的遺體是由當時正在旅順遠東艦隊服役的阿里阿茨娜的大哥和二哥發現的-所以阿里阿茨娜是第一時間接到了噩耗;旅順遠東艦隊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洛夫又是廣瀨的老師,整支艦隊里很多軍官是廣瀨的好友;基於騎士精神,遠東艦隊為廣瀨這位戰死的敵國軍官舉行了俄羅斯海軍戰死者規格最高的葬禮--“海軍葬”,在為廣瀨納棺的時候,海軍軍官們發現了阿里阿茨娜送給廣瀨的懷表。阿里阿茨娜直至十月革命也沒有再結婚。十月革命爆發後,阿里阿茨娜全家遷居美國。

封神

廣瀨武夫在沉船作戰中沒有表現出超常的武功,甚至只能說是一次失敗的作戰而已。但廣瀨的臨危不懼,愛兵如子的精神確表現出一名良將的素質。

廣瀨戰死後,當時的海軍軍令部參謀小笠原長生少校向媒體介紹戰況時,將廣瀨武夫視死如歸等描繪一番,大叫道“那個人就是軍神”,“他死時留在沉艇內,最後墮落海中……”在小笠原長生狂熱的煽動下,舉國的媒體炒作廣瀨武夫。僅三個星期,一本名叫《日落戰爭實記——軍神廣瀨中佐》便結集出版了。廣瀨的葬儀在東京水交神社舉行,不僅海軍省高官雲集,連天皇也派人參加,可謂死後哀榮。廣瀨的誕生地大分縣竹田市建立起以廣瀨命名的神社。與此同時,民間還發起募金運動,經過六年募捐,在東京神田最享盛名的萬世橋造起了一座大銅像,成為全日本學子修學旅行必定要去瞻仰的聖地。岐阜縣高山市的飛驒護國神社等地也建立其銅像。一曲“廣瀨中佐”的歌不僅流傳全國,還被選為國小教科書教化孩童的教材。在日本著名的日本江田島海軍軍官學校,在展存有東鄉平八郎遺物等“神物”的館內,廣瀨中佐的肖像也被高高掛起。

閉塞隊紀念碑 閉塞隊紀念碑

戰後,儘管在萬世橋的廣瀨中校的大銅像被拆除了,但廣瀨作為第一號軍國軍神,至今仍被追悼。2004年5月27日,即廣瀨戰死一百周年之際,一個由原首相中曾根康弘任名譽會長的“廣瀨武夫百年祭及戰沒者契約慰靈祭”在大分縣竹田市廣瀨神社舉行,共有一千餘人參拜。

旅順白玉山閉塞隊紀念碑 旅順白玉山閉塞隊紀念碑

日俄戰爭結束後,為了宣揚閉塞戰的戰功,把參加過兩次閉塞戰葬身於海底的廣瀨武夫少佐追認為“軍神”,晉升為中佐,並把他所指揮的“福井丸”號沉船上的錨打撈上來,以該錨為背景,在進旅順港口左側的大圓礁石上修建了一座紀念碑。東鄉平八郎親筆題寫了碑名“閉塞隊紀念”。當年,日本軍艦出港時,都要高奏《軍艦進行曲》等軍樂,艦上官兵都要向閉塞隊紀念碑敬禮。此碑在七十年代時被炸毀。碑和錨現存於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展館內。

軍歌

死後廣瀨武夫被封為軍神,軍銜為中佐,當時也有傳唱歌曲《廣瀨中佐》來紀念他的事跡。

廣瀨中佐

轟く炮音 飛來る弾丸 炮聲轟鳴流彈飛

荒波洗ふデッキの上に 濤天巨浪沖甲板

闇を貫く中佐の叫び 黑暗中傳中佐呼

歷史圖片 歷史圖片

「杉野は何処杉野は居ずや。」 杉野曹長在何處

船內隈なく尋ぬる三度 艦橋角落三度尋

呼べど答へずさがせど見えず 呼喊陣陣音訊無

船は次第に波間に沈み 波濤之中船漸沉

敵弾いよいよあたりに繁し 敵軍炮火如雨下

今はとボートに移れる中佐 隨艇飄蕩之中佐

飛びくる弾丸に忽ち失せて 轉瞬消失炮火中

旅順港外恨みぞ深き 旅順港外怨恨深

軍神広瀬とその名殘れど 軍神廣瀨威名留。

影片中的出演者

宇津井健(新東寶電影‘明治天皇和日俄大戰爭’)加山雄三(東寶電影‘日本海大海戰’)加藤剛(TBS電視劇‘海は蘇える’)美木良介(NTV電視劇‘花燃える日日~野望の國第二部・花の章’)藤本隆宏(NHK電視劇‘坂上之雲’)矢吹二朗(TBS電視劇‘二百三高地 愛は死にます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