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是一間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設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來源

 黃埔軍校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國民黨敗逃台灣後,一併遷至台灣高雄縣鳳山市。而昔日的黃埔軍校舊址於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史

1984年,廣州市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1996年,廣州市政府按國家文物局批覆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則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積10,600平方米,耗資2000餘萬元,復原了孫中山、廖仲愷、周恩來及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各部的辦公室和課室、師生的飯堂、寢室等,但由於趕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質量隱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萬元進行全面修繕,將嚴格按照“修舊如舊”和“不趕工期”兩大原則。
1995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被評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現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總理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築。

介紹

選址

長洲島位於珠江中央,四面環水,環境幽靜。島內築有多處炮台,與魚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難攻,便於學習與練武;由於當時軍閥盤踞廣州,為避開軍閥的控制和干擾,需選擇交通不便,遠離市區的地方;還有島上有清陸軍國小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還可節省人力和資金。因此孫中山決定把軍校設在長洲島上。

大門

軍校大門坐,面臨珠江,在牌坊門額上書有白底黑字的“陸軍軍官學校”橫匾,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的手筆。門前有兩個哨崗,後面的兩間房子是衛兵室。

校本部

大門內正面有一幢走馬樓,稱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嶺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築,兩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四周有圍牆,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全校自總理校長黨代表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部,機構總數約40個,還設有學員宿舍飯堂展覽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戰爭中,遭日本戰機炸毀。1996年5月初,廣州市政府耗資2000多萬重建,於同年11月12日落成。

孫中山故居

大門西側有一幢2層磚木結構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因民國6年(1917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逝世後,改建為總理紀念室;1984年又改為黃埔軍校紀念館,陳列黃埔軍校校史和孫中山在廣東革命活動的照片。

孫中山紀念碑

民國17年(1928年)11月,在校園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孫中山紀念碑。1930年在紀念碑頂上豎立孫中山銅像。紀念碑的造型獨具匠心,利用兩邊交叉而上的階梯及銅像,構成“文”字,暗含了孫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軍校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碑座底層7級,上層5級,中間隔有較長的平級將其截然分開。7級代表軍校在此辦了7期,5級則代表軍校師生共參加了五次戰役;也指軍校在長洲島辦了7期,在外地辦了5期,中國大陸共辦了12期。紀念碑身正面刻有“孫總理紀念碑”六個隸體大字,為胡漢民的筆跡。東面刻有孫中山彌留之際呼喚的七字“和平、奮鬥、救中國”。碑身背面刻有總理像贊,是孫中山一生的寫照。西面刻有總理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孫中山銅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眾、神采奕奕,高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當年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出資,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場鑄造。碑的正面為“孫中山紀念碑”六個隸書大字,背面為總理像,東面為總理遺訓,西面為總理開學訓詞。從山底到山頂的階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裝飾,表面鑲有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其銅像,與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山陵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孫中山銅像一致。在中國,一般的紀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該紀念碑卻坐南朝北,隱含著孫中山北定中原、統一中國的遺願。

東征陣亡將士墓

在萬松嶺北麓,有東征陣亡將士墓。此墓1925年動工,次年落成。墓中埋葬了在兩次東征等戰役中陣亡的516名將士。墓的西邊是十七將校墓,為一座仿巴黎凱旋門式建造的建築,上書“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 紀功坊的後面是入伍生和學生墓群,東邊是一座單人墓——蔡光舉烈士墓。

北伐紀念碑

校園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紀念碑。紀念碑高7米多,為紀念1929年北伐中陣亡的將士而建。校園西南面,建有劇場式的俱樂部,其西側設有游泳室。

園區歷史

軍校於1924年6月16日創辦,1926年3月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8年5月更名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同年9月又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0年9月遷往南京,其後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廣州解放後,廣州市政府和駐軍修復了軍校部分建築。196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對外開放,2000年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交通路線

1可到廣州天河區乘43、210、227、292、261路車到魚珠碼頭站下,或在南方大廈乘水上巴士到魚珠碼頭下,再換輪渡,票價1.5元,就可以到達軍校碼頭;
2從廣州動物園出發乘137路公共汽車至終點站新洲碼頭;從海珠區的赤崗乘座262路公共汽車至終點站新洲,從新洲碼頭坐船到軍校碼頭即可
3外地來廣州可從,廣州火車站坐捷運2號線,到琶洲站(琶洲站是捷運2號線的倒數第二站)票價為5元,轉137路或者262路(這兩路公交站的名字也為琶洲站)票價為2元,到新洲碼頭換乘輪船到達,票價為1.5元,回程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