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是由擁有六十年歷史的輸配電設備製造企業廣州南洋電 器廠轉製成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金為5000萬元人民幣。把原廣州南洋電器廠、廣州市電器工業公司、廣州第四電器廠、廣州高壓電器廠有關 高、中、低壓斷路器、成套設備、工控元件、電梯電器及配件等產品以及生產設施,整合劃入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是我國的高、中、低壓電器、成套設備製造行 業的骨幹企業之一。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

廣州南洋電器成立於1948年,具有悠久的電器設備生產歷史,是廣東省最 大的電器成套裝置和高低壓電器元件的國有企業,是原國家機械工業部重點企業,曾被國家計委和機械工業部列為全國機械行業220家“特定振興企業”之一,先 後被評為廣東省先進企業;國家統計局列入“中國500家最大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企業”行列;被國務院發展中心和國家統計局評為中國電氣機械及器材行業 100家最佳效益企業之一。綜合經濟指數居全國同行業前茅。1996年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1997年榮獲廣州市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 1998年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其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市級技術中心。2000年公司被授予“廣州市文明企業”和廣州市2000—2001年度“精神文明單位 標兵”稱號。2003年低壓電器設備通過強制性3C認證。2004年公司通過ISO14001:2004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從2004年開始至今連續 五年成為廣州市“守契約、重信用”企業。2005年,企業的“N”牌商標被評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2006年企業被評定為“廣州市富有競爭力力企 業”。2007年公司獲得“廣東省誠信示範企業”稱號。廣州南洋電器的產品被認定為廣東省名牌產品,其新產品曾先後32次獲得國家、部及省、市、局的一 等、二等及優秀新產品獎,部分產品被國家推薦為可替代進口產品,51個低壓類產品取得3C認證。廣州南洋電器的“N”牌商標也被評為廣東省著名商標。廣州 南洋電器被國家經貿委首批認定為全國城鄉電網改造所需設備生產企業之一。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現有廠房面積達6萬平方米,職工人數500名,各 類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25.3%,其中工程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19.8%,各類生產設備200餘台,其中有十餘台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廣州南洋電器有 限公司擁有廣州市市級技術中心,匯聚了一大批多年從事電器成套設備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工程服務的優秀人才,為電器工程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廣 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是全國CAD工程套用示範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普遍實行了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管理技術以及MIS物流管理系統,大大提 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的年生產能力達高壓成套設備3000餘台,低壓成套設備5000餘台,主要高低壓開關電器元件 4000餘台,普通低壓元件40萬件。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不斷引進技術,開發新產品,部分產品榮獲國家級新產品稱號,被國家推薦為可替代進口產 品。經過多年的發展,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技術力量,可為用戶提供從產品設計、生產到調試、維護等一整套的服務。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為加大技改力度,加速設備更新,先後添置 和引進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水平的生產加工設備,其中一些關鍵設備有從美國引進的多工位數控沖床、數控直角剪板機、三點式數控板料折彎機;從日本引進的數控車 削加工中心、數控立式鑽銑加工中心、數控臥軸雙工作檯加工中心、數控立軸鏜銑加工中心;從瑞士引進的數控慢走絲線切割工具機;從英國引進的數控銑床以及坐標 磨床、數控母線沖孔機、噴塗生產線等。這些設備的使用,提高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保證了產品的精度和質量,從而也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廣州南洋電 器有限公司還擁有一批先進的試驗裝置,如30萬伏雷電衝擊試驗裝置、50千安大電流試驗裝置、6千安三相溫升試驗裝置、十萬伏工頻電壓試驗裝置、局部放電 裝置以及三坐標測量儀、萬能測長儀等,為產品的檢驗、開發和質量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證。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的產品涵蓋高低壓成套設備與高、中、低壓元器件 數十個型號規格,技術水平位於國內同類型產品的前列,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套類產品主要包括引進日本東芝的KYN29(VE)、 KYN54(VUA、VUB)、KYN2(VC)以及KYN28、XGN2等高壓真空開關櫃;KYN54(VUC)高壓真空接觸器(F-C) 櫃;XGN15、HXGN15高壓負荷開關櫃;MNSG、GCL-B以及與施耐德合作生產的BLOKSET等低壓配電櫃;GZ、GZDW直流電源櫃等,元 件類產品主要包括引進日本東芝的ZN18高壓真空斷路器、引進日本三菱的DW18萬能式空氣斷路器、LW29高壓SF6斷路器等,多項產品榮獲“國家級新 產品獎”、“廣東省優秀新產品獎”、“廣東省優質產品獎”等榮譽證書,相關產品全部通過國家強制3C認證。公司擁有先進的機械加工能力,為國內著名電梯公 司加工配套電梯電器和機械配件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五年電梯電器和機械配件的產銷量每年以20%的在遞增。公司在鞏固原有的技術、質量優勢的基礎上, 堅持科技創新,與時代同步,使產品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以"求 實、創新、盡責"的企業精神,充分運用好各種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依靠奮發向上的高素質人才,集全體員工的智慧結晶,合理地拓展產業領 域。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競爭與發展並存,機遇與挑戰同在,南洋人決心以“產業科技化、企業股份化、管理規範化、行銷全球化”為發展方向,努力把 公司建成一流的國內知名企業。

公司文化

1950年廣州南洋電器廠成立工會組織以來,工會領導工人積極參與生產管理,在國家引導的各項活動中南洋廠都成為排頭兵,通過活動企業凝聚了工人當家作主 的意識,為南洋廠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創造了條件,在企業的發展中逐步培育起“南洋電器”敢為人先的 開拓創業精神,從而使南洋廠所取得的各種榮譽居省內同行業之冠;但正式導入企業文化理念是在1994年。 1994年,中國企業家管理協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在深圳召開“‘94中國企業CI戰略推廣研討會”, 內容以加強企業自身建設,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向世界經濟接軌為目的,向全國推廣企業改革開放的熱門話題:“CI”——企業形象戰略。這年,南洋廠產值首次突破億元,達1.17億元,同比增長三成多,但利潤卻與 上年持平,而且在已往幾年裡,產值、銷售雖然保持較高的增長,但利潤出現下滑,企業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才能尋求出路,“CI”的導入就是南洋廠在此次改革中 的一個重要議題。

經領導班子討論決定,除了在全廠實行“最佳化組合”、制定《基礎效能工資分配方案》、重點培養人才打破論資排輩、打破大鑊飯等改革措施外,努力從品位上提高 企業形象,制定廠旗、標識、廠歌、企業口號、制服以及名片、產品樣本、文化用品等統一理念設計。為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和向心力,經常開展各種名目的技術培 訓班、勞動競賽、旅遊、文藝表演等,強調“以人為本”的觀念,開展“每周一星”的宣傳專欄 (每周表揚一職工),激勵員工積極向上和對企業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共同創業的團隊精神。

由於國企的不斷改革變動等內在原因,有些視覺形象文化未能全部實施,但人才培養已成為 企業發展的動力機制。企業文化的革命使南洋廠培養出以廣州市委宣傳部號召學習的“全國十大傑出工人”、“全國勞動模範”劉鐵兒為代表的一批 批技術精湛的員工隊伍,以獲得“廣州市科技金鼎獎”張德民為代表的工程技術人員,以獲得“廣州市勞動模範”黎業升為代表的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他們用新的管 理思維和應變決策能力融貫於公司的生產、經營中,為“南洋電器”這個老字號國企可持續發展打下扎紮實實的基礎。

南洋60年來員工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無論書畫、琴棋、歌舞等百花齊放, 在藝術水平上也有一定造詣,他們在對外活動中也獲得不少榮譽,有的在省、市安全生產月活動比賽中獲得省、市總工會的獎勵,有的被評為“三會”(廣州工業聯 合會、廣州市企業聯合會、廣州市企業家協會)的優秀通訊員,有的作品入選省、市展覽、刊物等,“社會主義榮辱觀”漫畫被市紀委定為2008年宣傳教育基地 的中共海珠區紀檢委收藏,作為開展紀律教育的文化活動,有的在市的文體比賽活動中名列前茅……,這一切,成為“南洋電器”知名度得到不斷提升的最佳效益廣 告。

“南洋電器”的品牌文化戰略是在1997年的“N”牌高低壓電器成套設 備、自動化控制裝置、高低壓電器元件等幾十個系列的上百種產品被認定為“廣州市名牌產品”; 南洋廠在1998年被認定為“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和市內同行業中第一家被市經委認定為“市級技術中心”企業。

南洋廠以上述認定為契機,同年申報南洋“N牌”商標為“廣州市著名商標”並得到認定。當年著名商標的頒獎典禮是在廣州友誼劇院由廣州市政府、廣州市工商行政管 理局和廣州電視台主辦的“輝煌里程”大型文藝晚會上舉行,會上由張誠副廠長代表南洋廠接受頒獎,使“南洋電器”在新聞媒體上榮耀風采。當時很多企業在品牌 意識還不強的情況下,“南洋電器”有此超前意識實屬難能可貴,從名牌發展到品牌經營這一先進理念“南洋電器”已經在當時全市同行業中率先行動了;十年 “N牌”著名商標為國內外許多重要工程項目奠定了“南洋電器”品牌的優勢地位。

在2005年經上級的調整規劃組成了以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為核心,由控股企業廣州市電器工業公司、全資企業廣州南洋工貿總公司、廣州市進口設備電器配件 中心、參股企業TCL南洋電器(廣州)有限公司等,聯合組成以N牌產品為主導的“大南洋電器”, 年銷售總額達到2億元以上,這年“N牌”商標被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在2006年又被授予“廣州市富有競爭力企業”稱號,企業得到了穩步發展。

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一直是廣東省電氣行業中的支柱企業之 一,現時分別是省、市機械行業協會、電氣行業協會、和市“三會”的常務理事單位、市機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南洋電器”正在新的一輪思想大解放中,以其企業文化戰略塑造全新的企業形象,在更寬闊的發展道路上邁進。

公司發展歷程

1948年11月1日,南洋電器廠在廣州正式開業,從廠長到員工僅18人,廠房面積500 平方米,以修理外國的變壓器、電動機、發電機等為主。

廣州解放後,人民政府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扶持私營企業恢復生產,給 予貸款和加工定貨任務,使南洋廠獲得新生。

1950年,為廣東揭陽糖廠設計 製造了第一批8台低壓配電板,這是華南地區第一批國產低壓配電板,標誌著南洋廠開始從維修廠向設計製造廠轉變。後來,產品經過不斷更新換代,從仿製蘇聯產 品到自主研發,廣東地區糖廠低壓配電板幾乎全由南洋廠生產。

1951年1月, 南洋廠自行設計製造出華南地區第一台100kVA2300V/400V油浸變壓器。同年2月,為華南文工團試製成功了當時國內新型的單相2KV動圈式調壓 器,供舞台調節燈光。

1953年10月製造出 525KVA6600/400L變壓器,第二年又自行設計製造出625KVA3150/400L變壓器,是當時華南地區最大的變壓器,南洋廠成為華南地區 製造變壓器的主要企業。

1955年10月16日,王文贊帶領工作隊,對南洋 廠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穩步推進公私合營籌備工作。12月17日,南洋廠公私合營,王文贊為公方首任廠長。

1956年3月至10月間,廣州市政府先後將光華、錦興隆、達安、興華、新光明、藝光、華大、代月、李浩 記、南通等十間私營小廠併入南洋廠,並從此時起正式納入國家指令性計畫進行生產,為配合廣東省製糖業的發展,南洋廠理所當然地成為廣東省製糖業低壓配電板 的“龍頭”,南、番、順和東莞、廣東華僑糖廠等所有低壓配電板全由南洋廠生產,BSL型配電板是當時參加全國聯合設計的定型產品,其製造技術處於華南地區 領先水平。

1958年,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和省長陳郁等同志到南 洋廠指導工作,將南洋廠旁邊的原郊區法院、省建二公司託兒所等地塊,無條件劃給南洋廠,廠區面積擴大到22500平方米,廠房面積擴大到7500平方米。 這年7月,南洋廠黨組織由總支升格為黨委,首任黨委書記何瓊,廠長為溫堅。為配合大煉鋼鐵,南洋廠研製了吊車控制設備支援高爐吊運鐵水,受到市委的嘉獎, 研製出拖拉機“心臟”磁電機並替代進口產品,自製土簡機械設備264台,使機械設備增加了一倍。

磁力發電機過去靠進口,後來靠外省供應, 為此,廣州市委召開有關企業負責人會議,市委第一書記王德、書記曾志號召與會者迅速製造出磁力發電機,廣州市機電局把這個任務交給南洋廠,要求一個星期內 完成。這是一件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廠長溫堅、副廠長王文贊和工人們一起通宵達旦地乾,終於提前試製成功拖拉機用的磁力發電機,向“五一”國際勞動節獻了 禮。

1958年是南洋廠在建國後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職工人數由1957年300多人猛增到1000多人,產品結構由過去單件小批生產轉為專業化大批量生產, 產品規格從小型向大型轉變。根據當時原材料供應情況,採取以鋁代銅,對電機轉子大膽採用離心澆鑄鋁新工藝,成為華南地區首創,提高工效七倍。設計製造出五 用電焊機,提高工效三十倍,這台設備在參加全國機械工業土設備評比中獲得二等獎。

1958年完成產值為1957年的五倍,利潤同比增長四 倍,完成變壓器693台,為上年五倍,低壓開關板182面,同比增長46%,生產電風扇347台,增長87%。在新產品方面,開發出電動機、電焊機、鼓風 機、吊車控制設備、1800KVA煉矽鐵電爐變壓器等。此時的南洋廠,建立了變壓器、電動機、開關板、工具維修、綜合平衡輔助五個車間,發展成為綜合性的 企業,無論是產品種類、產量和技術力量,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大電器製造廠,產品行銷全國,其中電焊機出口到越南民主共和國。

1959年,南洋廠繼續高速發展,產值、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85%和34%,為國慶十周年獻上一份厚禮。 南洋廠被東山區機電行業評為先進廠,被省機械行業評為一等先進單位,出席了全國機械工業慶功大會,被國家正式列為華南地區工業基地建設重點單位。

1961年,國家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廣州市政府對南洋廠進行了充實 和提高。原計畫單獨設立的廣州電器控制設備廠於1959年併入國華電機廠,改名為國華電器控制設備廠,1961年,國華廠併入南洋廠,使南洋廠不但人員增 加,更重要是增加了一批新設備,大大提升了南洋廠的生產加工實力。同時,將南洋廠變壓器車間和80多名職工轉到廣州高壓電器廠,而將曾經轉給東聲電器廠的 北極牌颱風扇及35名職工再轉回南洋廠。

1962年國家下達給南洋廠的任務 僅三成,其餘全靠自尋出路生產自救。為貫徹中央的“八字”調整方針,南洋廠採取擴大維修業,爭取來料加工,以副業養主業等做法,派出100多人次走村串 社,分赴南、番、順、東莞、高要、中山、羅定等地七十個公社和排灌站巡迴檢修電器設備,針對農村普遍存在低壓配電設備不足的實際,開發出控制電機與配電屏 相結合的新產品組合式啟動器,還為農村培訓了100多位電氣學員。設計製造一些短平快、小型化的產品適應市場。南洋廠設計製造的小型軸流泵,被農民兄弟稱 為貼心“電水車”,一時成為供不應求的緊銷貨,獲得市經委三等獎。

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在一次有40個重點企業參加的會議上說:“南洋 廠的產品性能雖然好,但樣子難看,老是二等品。”1964年,南洋廠通過大力開展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兩個會戰,一舉摘掉了“老是二等品”的帽子。這年3月 至5月,市委政策研究組一行4人隨市委第一書記王德到南洋廠蹲點,朱森林、鄒爾康等同志是工作組成員。工作組總結出南洋廠大搞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兩個會戰 的經驗,市委於5月23日發文,(64.市委字第108號)《市委批轉市委南洋電器廠工作組〈關於南洋電器廠以革命化為綱組織“兩個會戰”的情況的報 告〉》批示說:“市委同意市委南洋電器廠工作組的報告,南洋電器廠這個時期的工作是有成績的,他們的做法也是好的,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具有普遍性,特發各廠 作參考。”

南洋廠生產的颱風扇曾叫過“北極牌”和“南洋牌”,後首創“鑽石牌”。按照陳郁省長的指示,南洋廠對原來的風扇進行“脫胎換 骨”地大改進,新型風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般颱風扇只能固定吹或轉角只有90度,而且只有三檔轉速,但南洋廠的“鑽石牌”颱風扇有四檔轉速,可在60度 和120度任意轉動,而且風力比其它牌子的大,加上耗電少,起動易、可定時關機等特點,在1965年在第十八屆“廣交會”上被外商搶購一空。

1965年,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視察了南洋廠,了解推行托勒斯專業化生產模式的可行性。廣 州市領導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和市場情況,根據廣東地區電器市場的發展前景,以南洋廠為骨幹,於1966年4月重新成立廣州市電器工業公司,所屬企業包括南 洋廠在內有18個,開展托勒斯式的生產方式,公司領導班子以南洋廠領導班子成員為主,黨委書記鄭仰,經理王文贊,總部設在南洋廠內。6月,為擴大風扇出口 創匯,將南洋廠風扇車間遷到麓湖路組建專業化的“廣州遠東風扇廠”,廠名是由梁湘起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這十年間,南洋廠同全國一樣,生產上受到一定的衝擊,但總體上還算平 穩。

生產上,圍繞上級有關“立足於備戰,大力支農確保軍工,保三線”的指示進行生產。“文革”期間,南洋廠開發的新產品主要 有:CJ10、CJ12交流接觸器;JB15熱繼電器;QJ10系列電機式減壓啟動器;LW5萬能轉換開關;QC10磁力起動器;RM7中國式塑膠熔斷器 和RTO熔斷器;DW10、DZ10空氣斷路器;N型單晶矽和50A、200A、500A可控矽等。

按照上級“援越抗美”需要,南洋廠承 接了大批軍工槍械模具製造任務,以及船用“三防”低壓電器新產品的研製任務,形成了南洋廠建廠後新產品開發又一個高峰期,低壓電器元件自配率由過去的兩成 提高到五成,為日後發展低壓元件產品打下基礎。

進入七十年代,南洋廠已成為華南地區生產開關板和低壓電器元件的主要廠家,產品供不應求。 為提高生產能力,廠領導決定走自力更生、自我武裝的道路,建造電泳塗漆生產線、無氰電鍍流水線和冷作機械化(包括平板機、折彎機、60T深虎口沖床、角鋼 調直機、250噸油壓機等),簡稱“兩線一機”。從1973年起,為不影響日常生產工作,廣大職工利用業餘時間參加挖土方、運余泥、清場地等勞動。據初步 統計,參與“兩線一機”工程的職工人均義務勞動一個月以上。經過兩年的努力,“兩線一機”主要項目完成,結合新材料、新工藝的套用,使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 大為提高,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改善了作業環境。

在自製專機方面,自製了4mm自動彈簧機、260T摩擦壓力機、雙頭24軸鑽床、 40T、60T、100T油壓機。在提高模具加工能力方面,自製和外購一批加工設備,如:高頻脈衝工具機、線切割工具機、無心磨床、雙柱坐標鏜床、光學坐標鏜 床、雙頭大立銑床、大鑽床等,使模具加工質量和能力大大提高。

南洋廠生產的CJ12(F)交流接觸器採用多縱縫滅弧方式,其技術處於當時 全國領先水平。

1966年初,為貫徹中央“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南洋廠選派一支十幾人組成的先遣隊奔赴花縣梯面山區建立“三線廠”, 編號1106廠,隸屬南洋廠管理(現花都梯面廣州市第二工人療養院對面)。1967年1106廠開始生產低壓開關。1106廠1978年改為獨立核算的第 六電器廠,1980年1月撤消編制,全部資產和大部分人員後來回到南洋廠。

1968年12 月,根據上級精減機構要求,將原南洋廠拆分出來的低壓電器廠、電器模具廠、電器維修廠、1106廠,再加上其他兄弟廠,如:廣州電器社、建 新電器社,以及原來已經獨立設定的工具機電器廠,絕緣材料廠、大德雲石製品社等,重組為一個廠,命名為“廣州第一電器廠”,厂部仍設在黃華路43號院內,將 各分廠恢復為車間,職工人數達2000多人。在全國學解放軍的活動中,各車間又改稱“連”。

1970 年春節前,厂部決定全廠動員,集中力量,搶時間爭速度打一場單晶矽爐和矽元件生產大會戰。“五一”節前夕,第一根600多克重的單晶矽拉出 來了。廣州市“革委會”主任和廣州軍區領導黃榮海、白平以及機電局副局長王文贊親臨現場表示祝賀。上級領導的鼓舞振奮了大家的信心,厂部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造一台5公斤的單晶爐,拉制截面更大的單晶矽,向“七一”獻禮。在“七一”前第二台單晶爐造出來了,並拉制出3000多克重、最大切面直徑達60mm的 N型單晶矽。與此同時,矽元件組也試製成功一批額定電流分別為50A、200A,正向電壓1000V的可控矽管芯。從厂部決策到試製出可控矽元件,前後只 用了短短五個月時間。

生產電子元器件需要工藝衛生十分高的環境,厂部決定自籌資金3萬元建造矽元件生產車間。為了節省資金,從基礎挖掘到余泥、 建築材料的運輸,大多是通過廣大職工義務勞動完成的,前後用了半年時間,就建成三層高、800平方米的矽元件樓。從單晶矽大會戰到矽元件樓的建設,無不體 現出“南洋人”敢於挑戰,團結拼搏的精神。

1972年國家調整電子工業的生 產布局,將單晶爐和可控矽生產設備調撥給無線電局屬下的對口企業。南洋廠院內的車間和1106廠合成一個廠,仍稱廣州第一電器廠,院外的廠實行獨立核算, 取消連隊番號。

1976年,南洋廠辦起了工人大學,設機械、電器兩個專業 班,首批學員31人。工人大學的開辦,為包括南洋廠在內的不少企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已成為各個層面上的技術骨幹。

1978年12月,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 來”這一重大戰略決策,這是我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978年國家對國民經濟實行三年調整,提出“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 針。南洋廠苦練內功,提出“改造、挖潛、革新、提高質量,革新工藝”工作方針,自行設計製造完成了直流電泳底漆污水過濾處理裝置,大大提高了噴漆件的產量 和質量,該設備技術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當年完成較大的技改項目23項,如:立式磨床吸塵機、硫酸槽、角鐵剪邊夾具,攻克了電板冷作難關,提高工效15 倍,新產品JBK時間順序器正式投產,研製成DW10-2500A和4000A空氣開關,這是當時南洋廠開發製造的最大容量開關。

1979年,黨中央提出了“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的方針。南洋廠的治廠方略由計畫經濟開始向商品經濟過 渡。

一是將經營職能從生產部門抽出,設立經營科;二是改變過去那種“皇帝女不愁嫁”的作風,在中山四路職工宿舍樓下開設產品展銷部,開展 送貨上門服務,運輸班長劉鐵兒在開展送貨上門過程中,為提高勞動效率,刻苦自學,陸續設計製造出一系列搬運裝卸機械,後來成為全國勞動模範;三是策劃廣告 宣傳,在各大媒體刊登廣告,提高企業知名度;四是組織行銷“駱駝隊”分赴全國各地招攬生意;五是成立“技術經濟情報室”,收集分析市場動態;六是開發電視 機穩壓器和吊風扇等民用產品,渡過三年調整期的難關。從這一系列舉措可以看出,南洋廠開始向商品經濟(後來稱市場經濟)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為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廣州南洋電器廠”這塊老招牌更具影響力,1980年經上級批准,把“廣州第一電器廠”的廠名恢復為“廣州南洋電器廠”。並大批量 生產吊風扇,供不應求。

1981年,一機部對風扇質量進行檢查評比,南洋廠 生產的48吋吊風扇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榮獲”一機部優質產品”稱號。南洋廠研製的JSK2-20順控器獲市科委新產品二等獎;電晶體繼電保護器獲市科委表 揚獎。

1982年為配合省出口公司任務,南洋廠研製出星三角啟動器出口巴基 斯坦。矽鋼片鐵芯極面氮化處理工藝獲得市新工藝三等獎;CJ12(F)獲得一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5年起,廠領導頂住內外壓力,果斷將供不應求的吊風扇轉出,集中資金、場地和技術力量研製技術含量 高的開關櫃和開關,尤其是1986年以技貿方式,分別引進日本三菱和東芝技術,研製DW18(AE)低壓框架式斷路器、ZN18(VK)高壓真空斷路 器。

剛調任廣州市委書記的謝非同志十分關心南洋廠的發展,到南洋廠考察了新產品開發的情況,對南洋廠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

1988年南洋廠對DW18和ZN18斷路器進行國產化工作,1991年進入批量生產。與 此同時,利用引進VK開關零件進行組裝,1987年將組裝的VK裝入KYN2(VC)高壓開關櫃,首批18台VC櫃是為第六屆全運會舉辦地廣州天河體育中 心生產的。同時,將AE開關裝入1983年投產的GCL抽出式低壓配電櫃,VC高壓開關櫃和GCL低壓配電櫃成為南洋廠的“拳頭”產品,從而使高、低壓配 電設備同時躍上一個新的台階。這一系列舉措,使南洋電器的產品結構得到大幅度調整,將一些“大路貨”產品放棄,進入研發科技水平較高的配電設備新階段,南 洋廠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排在全國同行業前十名。

GCL-口抽屜櫃1985年獲得市新產品證書,1986年獲得市技術開發優秀成果二等獎;鐵 芯極面防鏽新工藝在1988年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獲得金牌獎;KYN-10高壓櫃在1990年獲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有一批產品和工藝技術獲得其它獎 項。

由於南洋廠在高、低壓成套設備擁有一批技術含量高的“拳頭”產品,紛紛打入一些重點工程,主要有:廣州白天鵝賓館、廣州花園酒店、廣 州天河體育中心、北京亞運村五洲大酒店、陝西省政府大樓等等。

1991年是 國務院提出的“質量、品種、效益年”,南洋廠對職工進行質量再教育,制定了《優質產品製造獎勵暫行辦法》,狠抓產品創優工作,KYN、PGL等成套產品和 DZ10、DW10、CJ12等元件產品相繼通過國家技術監督局、省市監督性質量抽查、優質產品複查、領證產品檢查和IEC國標檢查,均達合格,GCL抽 屜櫃榮獲省優產品稱號;VC櫃、GCL、KYN三種產品在第三屆全國新技術、新產品展銷會上分別獲得金獎、銀獎和優秀獎。

1992年,在黨的十 四大精神和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下,思想又一次大解放,南洋廠抓住機遇乘東風破浪前進,產值同比增長近三成,銷售收入同比增長四成多,利潤增長15%,職 工收入增長兩成,實現厂部提出的“四個同步增長”的目標,創下南洋廠又一個新的歷史水平。

1992年,南洋廠分別獲得機械工業部安全級企業、省機械系統設備管理先進企業、廣州市設備管理先進企業 等榮譽。

1993年和1994年,南洋廠在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同時,銷 售收入和完成產值先後突破億元大關,分別達到1.4億元和1.17億元。

1993年,DW18斷路器通過市級鑑定,SF6環網開關櫃通過 “兩部”技術審查。南洋廠被評為全國500家最大機械及器材製造企業,並被評為廣州市機電一體化產品開發暨電子技術套用與開發先進單位。1994年南洋廠 被評為“中國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最佳效益企業”。

九十年代中期,南洋廠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積極推行“全方位抓行銷”,抽調人員充實行銷推介隊 伍。組織人力編寫了《樹立經營意識,全方位開展行銷活動》、《加強思想教育,適應市場需求,做好企業質量工作》等教材,在全廠職工中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意識教育。為加快新產品研製步伐,實行了《技術承包方案》,把技術工作與行銷工作密切掛鈎。同時,按照“邊際貢獻法”原理,測算產品成本,靈活調整銷售價 格,大力推介DW18開關、ZN18開關。組織推介隊伍帶著產品到全國十個城市“廣織網、打基礎”,召開了16場推介會,又派出技術人員參加了6個城市設 計院的六個會議,到三個城市舉辦展銷會。

“全方位抓行銷”翻開了南洋廠歷史上產品推介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一頁。中直機關辦公大樓、北京 陽光廣場、全國當時第三重點工程“9.21”工程選用了南洋廠的開關,並開始打入較難進入的上海市場。

1996年3月,中南海西華廳選用了南洋廠DW18斷路器,這是中央領導接見外賓的地方,要求十天提供 13台DW18斷路器,而且要將交流電控制改成直流電控制。為全力以赴完成好這項政治性任務,技術和生產部門突擊加班,用四天即高質量地完成這項任務,受 到中南海管理部門的充分好評,為此,中南海派出專人為南洋廠獻上一面錦旗。

1996年,通過ISO9001質量貫標認證,成為廣東省同行 業首家獲得認證的企業。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國家的巨觀經濟調控實現 軟著陸,巨觀經濟開始走出低谷。根據厂部和黨委提出的“育人工程”,南洋廠教育部門舉辦了行銷人員培訓班、捷運售後服務培訓班、公關禮儀培訓、車間生產管 理、GCL-B和VK開關裝配技術培訓、UG軟體使用和操作培訓等等,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4期,培訓人員2369人次,還選派一批幹部職工參加廠外培訓, 這是南洋廠歷史上培訓人員最多的一年。

這一年,南洋廠產品進入廣州捷運三個大站、長春奧林匹克冬運會、上海金山、福建和江西煉油廠、重慶 珞璜電廠等重點工程,首次打開青海、寧夏、新疆、貴州等西北地區電訊工程的市場。

1997年,南洋廠被授予“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 “N”牌產品被廣州市評為名牌產品。引進美國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項目投入到捷運工程等實際設計工作之中。

1998年,南洋廠以申報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為契機,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和創名牌工作,VC櫃、 DW18開關、GCL-B抽屜櫃、CJ12(F)開關全部通過部、省、市產品質量統檢查和抽檢,GCL-B經機械部統檢受到機械部表彰,在省抽檢中評定為 “產品質量優質,質量管理成效顯著”,獲得省優秀新產品稱號。

到九十年代,南洋廠生產的產品包括高低壓電器成套設備、高低壓電器元件及自 動化控制裝置七大類,十六小類,四十三個系列,700多個品種,1400多個規格,是華南地區綜合性電器製造重點企業。

1999年是世紀之交、千年之交,是建國五十周年大慶。在新的世紀即將到來之際,南洋廠的發展向何處 去?在機電集團的統籌安排下,構建“大南洋”的戰略發展思路開始拉開帷幕。從1999年南洋廠一直在努力探索構建“大南洋”戰略發展之路。

這一年,廣州南洋電器廠與廣州市電器工業公司進行合併重組,企業名仍為“廣州南洋電器廠”。

南洋廠在幾十年發展進程中,歷經多次重組和分拆, 這次與電器公司重組,標誌著南洋廠開始向“大南洋”戰略發展邁出重要的一步。此後的幾年間,南洋廠不斷努力探索著多種多樣的發展之路。

1999年,南洋廠科技進步負責人之一的張德民,榮獲廣州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金鼎獎”,政府獎勵十萬元,由張德主持開發的GCL-B組裝低壓成套開關設 備,獲得廣州市1998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廣東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從GCL到GCL-B抽屜櫃,一直是南洋廠拳頭產品之一。

2000年,南洋廠獲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1997-1999年度先進集體稱號;黨委獲得 機電系統1997-1999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KYN29A-12(Z)/T2000-40鎧裝移開式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VE)獲得市99年度科技 進步二等獎;多接觸片組合式動觸頭盒獲得第四屆市專利實施二等獎。

“N”牌低壓抽出式成套設備被認定推薦為二000年廣州名牌產品,是這批69 個名牌產品中唯一的低壓成套配電產品。南洋廠獲得“廣州市文明企業”稱號;“N”牌商標被市工商局認定為“廣州市著名商標”。

2002年,南洋廠順利通過了ISO9001-2000版質量體系認證;建立計算機物流管理系統,成為 全國CAD套用工程示範企業;被選為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高低壓開關成套設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南洋廠獲得廣州市2000-2001年度“精神文明單 位標兵”稱號。

2003年2月,市經委平欣光主任、工委陳書記等來南洋廠考察,對南洋廠發展規劃給予了充分肯定。5月20日機電集團領導謝連元 等同志,親臨南洋廠參加“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成立及掛牌儀式,南洋廠正式轉入公司制,董事長鍾振輝。

這一年,“非典型性肺炎”在全球 暴發,南洋公司的職工與全市人民一道共同抗擊“非典”。廣州市胸科醫院是救治“非典”病人主要醫院之一,市胸科醫院的配電房急需進行增容改造,成套二車間 黨支部發動黨員和骨幹,在加強自身保護的情況下,冒著風險圓滿完成了任務,為抗擊“非典”貢獻了一份力量。

這年10月,由南洋公司生產的 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航站樓全部竣工交貨。這宗三千多萬元的契約,包括156面高壓開關櫃、341面低壓抽屜櫃,標誌著南洋電器躍上新的台階。

這 一年,南洋廠低壓電器成套設備及元件均通過強制性3C認證;成套一車間獲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2000-2002年度“先進集體”稱號;公司黨建學會和政 研會獲得機電系統“優秀政研會”稱號。

2004年,南洋公司取得廣州大學城 配電設備一期工程的訂單。4月30日,為慶祝廣州大學城配電設備一期工程完工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公司職工舉行了大型文藝表演,職工自編自演了20 個節目,總經理莫海燕等200多位職工參加了演出。

2005年,黨委按照上 級黨組織的部署,認真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繼續保持和發揚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這是一次對黨員進行再教 育的重要活動,絕大多數黨員通過先進性教育和民主評議,被評為合格黨員。

4月19,廣州南洋電器有限公司和TCL集團公司在廣東大廈舉行了 “TCL南洋電器(廣州)有限公司”簽字儀式,我方代表張竹筠、鍾振輝,TCL方代表鄭傳烈、張傑分別代表出資四方在《合資契約》上籤字,共同組建 “TCL南洋電器(廣州)有限公司”,合作生產、銷售南洋電器的成套產品。

公司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對水電等進行設施進行改造,黃華路 和景泰坑兩個廠區完成供水管網和計費水錶改造工程後,用水量下降了4000多噸;採用85W高效節能為燈管代替原來450W水銀燈,有效地降低了用電費 用。

2007年加大VK3推介力度,這一年獲得廣東省“誠信示範企業”稱 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