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獎狀

廣告獎狀

廣告獎狀,是指在學生獎狀正面或者背面加印了商家廣告。之於學生,能夠贏得一紙獎狀,是一件滿心歡喜的事,然而當涉事中學的孩子接過那張整版“插播”商業廣告的獎狀時,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這種向學生強制灌輸商品概念與消費理念的“牛皮癬獎狀”,除了消減獎狀本身的精神激勵意義之外,只會招致公眾反感,引發社會強烈的牴觸情緒與視覺疲勞。

事件

廣告獎狀廣告獎狀
2016年6月,山東濱州經濟開發區第一中學下發的獎狀背面帶有廣告,引發眾多學生、家長不滿。多張網傳圖片顯示,在該校頒發獎狀的背後,整面都是某電子產品商家的廣告,有門店地址、電話、產品推介等廣告內容,並稱學生憑此獎狀可領一份精美禮品。

針對此事,濱州市教育局在其官方微博@濱州教育發布通報稱,對此事造成的不良影響道歉,並責成涉事學校加以整改。通報稱,6月10日,某電子產品商家與涉事學校聯繫,稱可免費為學校設計印刷獎狀,並在背面印上公益助學活動說明,學生可憑證書領取精美禮品。涉事學校考慮到沒有任何廣告標誌,背面只是助學說明,加之認為大部分獎狀都貼在牆上,只有正面展示於人,遂答應讓對方印製一部分獎狀。該校全校只有一年級下發此類獎狀。

據《大河報》2012年2月1日報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一所國小被曝在發給國小生的獎狀上“植入”廣告,且正面和背面都有廣告信息,被網友們吐槽為“廣告獎狀”、“宣傳單”,引發社會熱議。

原因

市場經濟時代,商業廣告無孔不入,公車上、捷運里、電視上、網路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行銷廣告。涉事商家之所以選擇“廣告獎狀”作為宣傳媒介,說到底無非是看重了獎狀本身明顯的宣傳優勢。這是一家主要銷售讀書郎等教育電子產品的商家。站在商家的角度,學生及其家長當然是其最大的潛在客戶群、消費群,通過“捆綁”學生獎狀將廣告“直擊”目標消費人群,無疑實現了一次成功的“對位行銷”“精準行銷”,對商家而言,這種“全新”的廣告模式既提高了廣告造勢的效率,也節省了二次行銷的成本與資源,可謂是“一石二鳥”。

而站在校方的立場,商家免費設計印刷獎狀,一來節省了教育經費,二來背面印刷的公益助學活動也與教育的本質一脈相承,表面上看並不存在多大的問題。

影響

廣告獎狀廣告獎狀
對社會而言,“廣告獎狀”的存在,不管是從道德底線還是從社會責任出發,都隱藏著諸多不可預知的風險與危害,未必就是好事一樁。一方面可能誤導學生及其家長盲從迷信讀書郎等教育產品,進而導致衝動性消費,買回一堆沒多大價值的教輔材料。另一方面,“廣告獎狀”還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難以磨滅的心理傷害,糟蹋了孩子的付出與努力不說,更會貶低獎狀本身的精神激勵意義,這恐怕是當初“校商合作”時當事校方所忽視與遺漏的最為重要的一點。

話又說回來,商家依託廣告搶占先機、贏得市場,本無可厚非,但不該過度侵占教育資源,不該喧賓奪主搭獎狀之“便車”。“校商合作”之間,究竟有無利益抽成。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廣告獎狀”這種夾帶“私貨”的做法,不僅有違社會公序良俗,還在極大程度上挑戰了公眾的心理承受底線,至少在感情上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教育是崇高的,同樣的,獎狀也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容不得絲毫的利慾薰心與利益的浸染,不管何種教輔材料及其相關的衍生產品,都應該自覺主動地與名利絕緣,這應該是從教人員的集體共識才是,而現在小廣告泛濫、牛皮癬滋生,不僅直接損害著教育部門的形象與聲譽,同時更傷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與感情,傷了教育,更傷了民心。

觀點

廣告行銷說到底只是一種商業行為,而教育作為公益事業,承載著與生俱來的公益屬性與社會責任感,在本質上兩者就是兩個永無交集的平行線。因此,有關部門不僅要儘快彌補監管的空白,強審核、強監管,以行政之手鐵腕整治教育領域過度插播廣告的行業陋習,規範廣告市場的環境與秩序。作為商家而言,也應有所收斂,切忌“廣告圍城”,而對學校等教育主體來說,也該嚴格自律堅守底線,切勿無節操、無底線、無原則地幫著商家站台、吆喝,如此才能贏得社會尊重,還孩子一片純淨的藍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