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

演化,廓在古代就是虢字,隨著時間流去變化成現在的郭姓氏。

基本信息

名詞

城廓 城廓

(形聲。從廣(yǎn),郭聲。“廣”甲骨文、金文象屋牆屋頂形,這裡表示與建築物有關。本義:通“郭”。外城)同本義〖outerwall〗

匈奴無城廓之守。——《鹽鐵論·論功》

又如:城廓(內外城的城牆,指城池)

物體的外緣〖outline〗

白描,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圖畫》

又如:耳廓,輪廓

(an outline; a rough sketch; contours; lines);

但在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廓字音為“郭”。字典未收錄。

形容詞

大,廣大;空闊〖wide;extensive〗

窈而深,廓其有容。——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又如:廓如(寬宏;寬闊);廓大(寬闊);廓落(寬大的樣子;空寂的樣子);廓廓(空曠、開闊的樣子)

豁達,開朗通達〖sanguine and reasonable〗。如:廓達(豁達,開朗通達)

空寂;孤獨〖lonely〗

廓然獨居。——班固《漢書》

又如:廓處(獨自居處)

肅清、清除。

《晉書·桓溫傳》:“廓清中畿,光復舊業。”

動詞

開拓,擴大〖expand〗

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荀子》

爾乃廓開九幣。——張衡《西京賦》

又如:廓土(開拓疆域);廓開(擴張,開展);廓恢(擴大,發展);廓充(擴充);廓大鏡(放大鏡);廓大(擴大)

清除〖clean〗

廓妖氣於遠服。——《北史·隋紀上·文帝》

又如:廓清(清理;肅清);廓平(廓清平定);廓定(廓清平定)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音鞹。《爾雅·釋詁》大也。《詩·大雅》上帝耆之,憎其式廓。《吳志·周瑜傳》性度恢廓。
又《說文》空也。《前漢·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
又《集韻》開也。《揚子·方言》張小使大,謂之廓。《荀子·狄隘篇》荀子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後漢·班勇傳》廓開朝廷之德。
又《集韻》或作郭。《韓愈·徐偃王廟》堅嶠之後,達夫郭之。
又劒削曰廓。《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東,或謂之廓,或謂之削。
又州名。《廣韻》廓州,漢西羌地,前涼湟河郡,周為廓州。

拼音是kuo的漢字

拼音是kuo的漢字共有21個,如下: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