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主要講了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幾個故事。記敘廉頗、藺相如在這種歷史情況下,西抗強秦,為趙國的安全和尊嚴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寫了他們二人為維護趙國的利益,彼此搞好團結的事跡。戰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一中國,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東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眈眈,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鬥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鬥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廉頗 藺相如廉頗 藺相如

藺相如是太史公所景仰的歷史人物之一,因而在這篇傳記中對這位傑出人物大力表彰、熱情歌頌。一方面表彰他的大智大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兩個歷史故事,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他面對強暴而無所畏懼的大無畏精神,也表現了他戰勝強秦的威逼凌辱、維護趙國尊嚴的機智與果敢。另一方面又表彰了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高尚品格。在“廉藺交歡”一段中生動地記述了藺相如對蓄意羞辱他的廉頗保持了極大的克制與忍讓,終於感動了廉頗,實現了將相和好,團結對敵。此後的十幾年中,秦國沒敢大規模對趙用兵,這與藺相如主動維護趙國內部的安定有密切的關係。與此成為鮮明對照的是,趙惠文王之後的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罷免廉頗,任用趙括,造成長平之役的慘敗,趙國元氣大傷。最後,趙王遷寵信讒臣郭開,捕殺名將李牧,加速了趙國的滅亡。其中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

廉頗是本篇的另一主要人物。作為戰國後期的名將之一,作者雖然也記述了一些有關他善於用兵的事跡,但都著墨不多。而對他的“負荊請罪”卻作了細緻的描寫,因為這正是這位戰功赫赫的名將身上難能可貴的美德。居功自傲,對相如不服,固然表現了他的狹隘,而一旦認識到錯誤,立即“肉袒負荊”前去謝罪,這比戰場殺敵需要一種更大的勇氣,因而為司馬遷所敬佩。經過作者的精心編撰,這段故事已成為流傳千古的歷史佳話,“負荊請罪”也成了後人常用的典故和成語。

趙奢、李牧雖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也著力突出他們各自的特點。如趙奢既善治賦又善治兵,李牧不求虛名,只重實績,都給讀者留下了鮮明印象。尤其是趙括,經司馬遷的記述之後,早已成為一個紙上談兵的典型,後人常常引以為戒。

結構特色

史記史記

本篇的結構很有特色。七十列傳中合傳占半數以上,多數合傳實際上是以分為主,幾個人物各自獨立。本篇卻是幾人互相穿插,前後鉤連。廉頗一人貫穿全篇,另外幾人都由他引出,有分有合,若斷若續。全文首尾一片,幾乎天衣無縫,所以深得後人讚賞。後世章回小說如《水滸》,敘寫英雄故事所用的連鎖結構的方法,應該說就是這篇《廉藺列傳》結構方法的繼承和發展。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1.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趙國君主,名何。

2.陽晉:齊國城邑,在今山東菏澤西北。

3.上卿:戰國時期諸侯國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4.宦者令:宦官的首領。

5.舍人:有職務的門客。

6.和氏璧:戰國時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發現的,故名。事見《韓非子·何氏》。

7.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則。

8.遺(wèi):送。

9.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10.亡走燕:逃到燕國去。

11.何以知燕王:根據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你)。

12.境上:指燕趙兩國的邊境。

13.幸於趙王:被趙王寵愛。幸,寵幸。

14.乃:卻,竟然。

15.束君歸趙:把您捆綁起來送還趙國。

16.肉袒伏斧質:解衣露體,伏在斧質上。袒,脫衣露體。質,同“鑕”,承斧的砧板。

17.宜可使:可供差遣。宜,適宜。

18.不:同“否”。

19.曲:理屈,理虧。

20.均之二策:衡量這兩個計策。均,衡量。之,這。

21.寧許以負秦曲:寧可答應,而讓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

22.奉:捧著。

23.完璧歸趙:讓璧完整無損地歸還趙國。

24.章台:秦離宮中的台觀名。

25.奏:進獻。

26.美人:指秦王的姬妾。

27.償趙城:把十五城補償給趙國。

28.瑕:玉上的斑點或裂痕。

29.卻立:倒退幾步立定。

30.怒髮上沖冠: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起了冠。形容極其憤怒。

31.負:倚仗。

32.布衣之交:平民間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稱布衣。

33.逆:拂逆,觸犯。

34.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節制飲食,表示虔誠,叫做齋戒。

35.書:指趙王的覆信。

36.庭:同“廷”,朝堂。

37.嚴:尊重,敬畏。

38.修敬:致敬。

39.列觀(guàn):一般的台觀,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見,說明秦對趙使的不尊重。

40.急:逼迫。

41.睨(nì):斜視。

42.辭謝:婉言道歉。

43.固請:堅決請求(相如不要把璧撞破)。

44.有司:職有專司的官吏。

45.案圖:查明地圖。案,同“按”。

46.都:城邑。

47.特:只,只是。

48.詳為:假裝做。詳,同“佯”,假裝。

49.共傳:等於說公認。

50.設九賓:一種外交上最隆重的儀式。有儐相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賓,同“儐”。

51.舍:安置。

52.廣成傳(zhuàn):廣成,賓館名。傳,傳舍,賓館。

53.衣(yì)褐:穿著粗麻布短衣,指化裝成平民百姓。

54.徑道:小路。

55.繆公:即秦穆公。繆,同“穆”。

56.堅明約束:堅決明確地遵守信約。約束,信約。

57.間(jiàn):抄小路,與上文“從徑道亡”相應。

58.立:立刻。

59.就湯鑊(huò):指接收烹刑。湯,沸水。鑊,大鍋。

60.孰:同“熟”,仔細。

61.嘻:苦笑聲。

62.因而厚遇之:趁此優厚地款待他。

63.卒廷見相如:終於在朝堂上接見藺相如。

64.畢禮而歸之:舉行完廷見的外交大禮然後送他回國。

65.拔石城:攻取石城。石城,故址在今河南林州西南。

66.為好:修好。

67.西河外澠(miǎn)池:西河,黃河西邊。澠池,今河南澠池。

68.欲毋行:想不去。

69.訣:告別。

70.度道里會遇之禮畢:估算前往澠池的路程和會談完畢的時間。道里,路程。

71.絕秦望:斷絕秦國要挾脅迫的念頭。

72.好音:喜歡音樂。

73.瑟:古代樂器,形似琴而較長大。通常配有二十五根弦。

74.御史:官名。戰國時御史專管圖籍,記載國家大事。

75.秦聲:秦國的音樂。

76.盆缻(fǒu):均為瓦器。缻,同“缶”。秦人敲打盆缶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77.刃:刀鋒。這裡是殺的意思。

78.叱:喝罵。

79.靡:倒下,這裡指後退。

80.懌(yì):愉快。

81.為秦王壽:祝秦王長壽,指向秦王獻禮。

82.竟酒:直到酒宴完畢。

83.盛設兵:多布置軍隊。

84.右:上。古人以右為尊。

85.相如素賤人:指藺相如這個人做過太監的家臣,向來微賤。素,素來,向來。

86.爭列:爭位次的高下。

87.引車避匿:將車子調轉躲避。

88.舍人:指藺相如的門客。

89.相與:一起,共同。

90.孰與秦王:與秦王相比怎么樣?孰與,與……相比。孰,誰,哪一個。

91.駑:愚笨,拙劣。

92.負荊:背著荊條,表示願受鞭打。

93.因:通過。

94.將軍:當時的上卿兼職將相,所以廉頗這樣稱呼藺相如。

95.刎(wěn)頸之交:指能夠共患難、同生死的朋友。刎頸,殺頭。刎,割。

96.齊幾:齊國的幾邑。按:廉頗伐齊幾,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不載,而卷四十三《趙世家》記為“攻魏之幾邑”。《集解》認為幾邑“或屬齊或屬魏”。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則認為“幾是魏邑。……此作‘齊幾’誤。”

97.這一段所記年代不盡準確,參閱《趙世家》。

98.用事者:當權管事的人。

99.縱:縱容,放縱。

100.奉公:遵奉公家的法令。

101.上下平:指上面的王公貴族和下面的普通百姓都公平相待。

102.此句中的“國”指國家實力,“趙”指趙氏政權。

103.輕於天下:被天下人輕視。

104.鼓譟:擂鼓吶喊。

105.勒兵:檢閱軍隊或操練軍隊。

106.候:即軍候,負責偵察敵情的軍士。

107.堅壁:堅守營壘。

108.間:間諜。

109.國:國都。

110.卷甲:卸去鐵甲。

111.趨:快速前進。

112.悉甲:全副裝備。

113.內:同“納”。

114.厚集其陣:交戰的佇列陣形要重點集中。

115.受令:接受指教。

116.鈇質:義同“斧質”,見前注。鈇,鍘刀或斧頭。

117.胥後令邯鄲:等以後回到邯鄲聽趙王的命令。胥,同“須”,等待。按:《索隱》斷“胥後令”為一句,認為“邯鄲”是“欲戰”的誤字,並應連下句讀為“欲戰,許歷復請戰。”《資治通鑑》則斷“邯鄲”與“胥後令”連為一句。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引錢大昕的意見說:“‘胥後令邯鄲’是五字句。趙都邯鄲,謂當待趙王之令也。”

118.距:同“拒”,抵禦。

119.病篤:病重,病危。篤,重。

120.惡:憎恨,畏忌。

121.膠柱鼓瑟:比喻但守死法,不知變通。柱是琴瑟類樂器上卷弦的木柱。“膠柱”就是把卷弦的木柱粘死,不能轉動,也就無法調節弦的高低。

122.書傳:書本。

123.合變:應變。

124.當:抵敵。

125.難(nàn):駁難,反駁。“不能難”的意思是不能駁倒。

126.將括:讓趙括為將。

127.即:同“則”。

128.這句指的是被趙奢當作老師尊敬的人。身,親身。奉,同“捧”。進,進獻。

129.東向:坐西面東。古時帝王以南向為尊,公侯將相以東向為尊。

130.稱:稱職。

131.隨坐:連坐。

132.約束:指軍中的各種規定。

133.易置:撤換。

134.銳卒:精兵。

135.坑:坑殺,活埋。以上關於長平之戰的情況,卷五《秦本紀》、卷四十三《趙世家》有簡略記載,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有更為詳盡的記載,可參看。

136.楚軍來救指的是平原君趙勝帶領門客到楚國求救,楚春申君答應派兵。見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魏軍來救即指信陵君竊符救趙事,見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

137.孤:指死於長平之戰的趙軍士卒的遺孤。

138.栗腹伐趙兵敗事,可參見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卷四十三《趙世家》及《戰國策·燕策三》。

139.假:代理。

140.見:見解。

141.晚:遲鈍,落後。

142.市道:商人做生意的手段。

143.毀:詆毀,說壞話。

144.被:同“披”。

145.矢:同“屎”。

146.代雁門:代地的雁門郡。

147.便宜:按照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148.莫府:即幕府。莫,同“幕”。古代將帥出征時,辦公機構設在帳幕中,稱為幕府。後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員的官署也稱為幕府。

149.饗:用酒食招待。

150.入盜:入寇,入侵。

151.收保:收攏人馬物資退入營壘。保,同“堡”。

152.輒(zhé):立即。

153.讓:責備。

154.田畜:種田和畜牧。

155.乃復:一再。

156.強:勉強。

157.起:起用。

158.具:準備。

159.選車:精選的戰車。

160.百金之士:《集解》引《管子》:“能破敵擒將者賞百金。”這裡即指能衝鋒陷陣的勇士。

161.彀者:善於射箭的人。彀,把弓拉滿。

162.悉:全部。

163.勒:組織起來。

164.北:敗走。

165.委:拋棄。

166.單于:匈奴的君主稱為單于。

167.陳:同“陣”。

168.襜襤:部族名,在代地的北面。

169.東胡:部族名,在匈奴之東,故稱東胡。是後世烏桓、鮮卑的祖先。

170.林胡:部族名,活動地區在今山西朔縣以北至內蒙古境內。

171.走:趕跑。

172.微捕:暗中查訪,緝捕。

173.關於李牧之死,《戰國策·秦策四、五》所記與此不同,可參閱。

174.處死:如何對待死。處,處理,對待。

175.發:發作,表現。

176.威信敵國:威力伸張出來壓倒敵國。信,伸張。

177.太山:即泰山。

白話譯文

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時為趙國將軍的廉頗率領趙軍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晉升為上卿,從此他以英勇善戰聞名於諸侯各國。藺相如,趙國人,他是趙國的宦官首領繆賢家的門客。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同大將軍廉頗以及諸大臣們商量:如果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騙;如果不給他,又恐怕秦國來攻打。尚未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尋找一個能到秦國去回復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繆賢回答說:“微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勸阻我不要去,問我說:‘您怎么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情願跟您交個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於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在您是從趙國逃亡到燕國去,燕國懼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倖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可以出使。”於是趙王立即召見,問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趙王說:“得了我的寶璧,不給我城邑,怎么辦?”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衡量一下兩種對策,寧可答應它,使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趙王說:“誰可以前往?”相如說:“大王如果無人可派,臣願捧護寶璧前往出使。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趙王於是就派遣藺相如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見藺相如,相如捧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寶璧傳著給妻妾和左右侍從看,左右都高呼萬歲。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用城邑抵償趙國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給他,相如於是手持璧玉退後幾步靠在柱子上,怒髮衝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寶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說給我們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議的結果是不想把寶璧給秦國。但是我認為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騙,更何況是大國之間呢!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寶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麼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台觀上接見我,禮節十分傲慢;得到寶璧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我。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取回寶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寶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寶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寶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並召來有司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給趙國。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根本不可能得到,於是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奉獻出來。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璧。”秦王估量,畢竟不可能強力奪取,於是就答應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背約不給城邑,便派他的隨從穿上粗麻布衣服,懷中藏好寶璧,從小路逃出,把寶璧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賓的大典禮,宴請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來到後,對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的二十餘位君主,從沒有一個是能切實遵守信約的。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已從小路回到趙國了。況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把璧送來。如今憑著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哪裡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願意接受湯鑊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從長計議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覷,發出苦笑之聲。侍從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機說:“如今殺了相如,終歸還是得不到寶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趙國,趙王難道會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最終還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見了相如,大禮完後讓他回了國。

相如回國後,趙王認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賢大夫,出使諸侯國,能做到不辱使命,於是封相如為上大夫。此後秦國並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不給秦國寶璧。

此後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殺死兩萬人。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趙王害怕秦國,打算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趙王於是前去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訣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談結束,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妄想。”趙王答應了,便去澠池與秦王會見。秦王飲到酒興正濃時,說:“我私下裡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奏瑟一曲!”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裡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來相互為樂。”秦王發怒,不答應。這時藺相如向前進獻瓦缻,並跪下請秦王演奏。秦王不肯擊缻,藺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如果我自殺,脖頸里的血可以濺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睜圓雙眼大聲斥罵他們,侍從們都嚇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興,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頭來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的大臣們說:“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獻禮。”藺相如也說:“請你們用秦國的鹹陽向趙王獻禮。”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也未能壓倒趙王。趙國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以後回到趙國,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作為趙國的將軍,我有攻戰城池作戰曠野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無法容忍在他的下面。”並且揚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後,不願意和廉頗相會。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常聲稱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藺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向藺相如抗議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傳出壞話,而您卻害怕躲避著他,膽怯得也太過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眾人都說:“廉將軍比不上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我們倆相鬥,就如同兩猛虎爭鬥一般,勢必不能同時生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後面罷了!”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同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打敗了它的一支軍隊。兩年後,廉頗又攻打齊國的幾邑,並占領了它。過了三年以後,廉頗去攻打魏國的防陵和安陽,都攻下來了。四年之後,藺相如率師攻打齊國,一路打到平邑才罷手。第二年,趙奢在閼與城下大敗秦軍。

趙奢,原是趙國徵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願繳納,趙奢依法行事,殺了平原君家當權掌事的九個人。平原君很惱怒,要殺死趙奢。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如今要是您家也不遵紀守法,國家法令就會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安享這些財寶呢?反過來,以您的地位和尊貴,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全國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就會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聽了,認為他很有才幹,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從此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秦國攻打韓國,軍隊駐紮在閼與,趙王召見廉頗問道:“能不能去救援?”廉頗答道:“相距太遠,路程又艱險狹窄,很難援救。”趙王又召見樂乘問救援之事,樂乘的回答和廉頗的話一樣,又召見趙奢來問,趙奢回答說:“道遠地險路窄,就如同兩隻老鼠在洞中打鬥,哪個驍勇哪個獲勝。”趙王使派趙奢領兵,去救閼與。

趙軍離開邯鄲三十里,趙奢就下令暫不進軍,並傳令軍中說:“有誰來為軍事進諫的,處死刑。”秦國的軍隊其實在武安的兩面紮營,他們擊鼓吶喊的操練之聲,把武安的屋上瓦都震動了。一名偵查敵情的軍侯,請求立刻派兵救武安,趙奢果然馬上把軍侯斬首了。他只把壘塹築得堅固異常,又停留了二十八天,沒有向前推進,而且更積極地增築防禦工事。秦國的奸細潛入趙軍營區,趙奢用飯菜優加款待後把他遣送回去。奸細把情況向秦軍將領報告,秦將大喜,說:“離開國都三十里軍隊就不前進了,而且還增修營壘,閼與不會為趙國所有了。”趙奢遣送秦軍間諜之後,就令士兵卸下鐵甲,快速向閼與進發。兩天一夜就到達前線,下令善射的騎兵離閼與五十里紮營。軍營築成後,秦軍知道了這一情況,立即全軍趕來。一個叫許歷的軍士請求就軍事進諫,趙奢說:“讓他進來。”許歷說:“秦軍沒料到我們的軍隊已經到了這裡,所以他們的士氣相當旺盛,將軍一定要厚集兵力,嚴陣以待,不然的話,必定要打敗仗。”趙奢說:“請讓我接受您的指教。”許歷說:“請你殺死我好了!”趙奢答道:“等回到邯鄲再說。”許歷又要求陳述戰略,他說:“能先占據北山的操勝券,後到的就要吃敗仗了。”趙奢認為可行,立刻派出一萬人先行占領北山,秦兵隨後也擁到了,兩軍爭奪山頭,秦軍由於晚了一步而無法上山,趙奢指揮兵士,展開猛烈的攻擊,大破秦軍,秦軍潰敗而去。閼與之困終於解除了,趙奢的大軍凱鏇而歸。

趙惠文王封賜趙奢為馬服君,並任許歷為都尉。從那以後,趙奢和廉頗、藺相如官階相同。

四年後,趙惠文王去世,其太子孝成王即位。趙孝成王七年,秦軍和趙軍在長平對峙,其時趙奢已經去世,藺相如也身患重病,趙王派廉頗帶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國間諜說:“秦軍最忌諱、最害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做趙軍的將帥。”趙王因此就讓趙括當將軍,以代替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僅憑虛名而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粘死調弦柱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遺留的兵書罷了,並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論戰談略,自以為天下人沒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與他父親談戰陣布設之道,趙奢也難不倒他,但是也並不因此就認為他懂兵法。趙括的母親詢問其中原因,趙奢說:“戰爭,是關係將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兒竟說得如此輕鬆容易。將來趙國不用括兒為將則已,若果真用了他,使趙國慘敗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趙括所率領的大軍就要起程時,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不可以讓趙括做將軍。”趙王問:“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飯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認作朋友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財物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從接受軍令的當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你看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答道“:您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日後一旦他不稱職,老身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她的請求。

趙括一取得了廉頗的職權,就立刻全盤更改法令,調動官吏。秦國大將白起得到情報,運用奇兵巧計,假裝戰敗退走,卻由背後偷襲趙軍的輜重及補給路線,把趙國的軍隊截斷為兩部分,趙軍軍心浮動。經過四十幾天后,趙軍飢餓難忍,趙括就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硬拼,秦軍射死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幾十萬大軍投降了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包圍了邯鄲,達一年多時間,趙國幾近滅亡,全靠楚、魏兩國軍隊來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就沒有治她的罪。

邯鄲解圍之後五年,燕國採納了栗腹的計策,說是“趙國年富力強的人全死在了長平之役,而他們的孤幼尚未成人。”燕王便發兵攻趙,趙王派廉頗領兵反擊,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栗腹,於是包圍燕國都城。燕國提出以割讓五座城邑給趙國,作為講和的條件,趙國才答應了退兵。趙王將尉文城封給廉頗,號稱信平君,又讓他代行相國的職權。

當廉頗在長平被免職回京,失掉權勢的時候,原來的門客都棄他而去。等到他又掌權任職之時,那些門人又陸陸續續地回來了。廉頗說“:先生們都請回去吧!”門客說:“唉,您的見解怎么這樣落後?天下之人皆以利害關係相交往,您得勢時,我們來追隨您;您失勢時,我們就離開,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又過了六年,趙國派廉頗攻打魏國的繁陽,奪取了它。

趙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起用樂乘代替廉頗,廉頗很生氣地打擊樂乘,樂乘離職而去。廉頗也逃到魏國的大梁。第二年,趙國任李牧為將攻打燕國,攻下了武遂、方城。

廉頗在大梁住久了,魏國並不重用他,而趙國由於屢次受秦國的窘困,就想重新命他為將,廉頗也想再被趙國起用。趙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頗,看看他還能不能任職幹事。廉頗的仇人郭開用重金收買使臣,讓他回來說廉頗的壞話。趙國使臣見到廉頗之後,廉頗當著他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鐵甲騎上駿馬,表示自己仍然健壯可用。趙國使臣回去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人雖老,飯量還不錯。可是只跟我坐了一會兒,就去大解了三次。”趙王一聽,以為廉頗已經老邁不堪任用,就不再召回他了。

楚國得知廉頗在魏國,暗地裡派人去接他。廉頗雖然做了楚國的將軍,但沒有任何建樹。他說:“我想指揮趙國的子弟兵啊。”最後,死在楚國的壽春。

李牧是趙國北部邊境的良將。長期駐守在代地雁門郡一帶,防禦匈奴的入侵。他經常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官吏,把防地內城市的租稅收入幕府,作為軍費開支。他每天宰殺幾頭牛犒賞士兵,教士兵練習射箭騎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偵察敵情的人員,對戰士待遇優厚。訂立規章:“發現匈奴兵來襲擊,要立刻退回營區自保;有膽敢去捕擄敵人的,處以斬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堅守,從不出來迎戰。像這樣過了幾年,人馬物資都沒有什麼損失。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膽小怕事,就連趙國的邊防官兵也認為自己的主將膽小怯戰。趙王責怪李牧,李牧依然不改。趙王生氣地召他回來,另派他人接替李牧。

此後一年多,匈奴每次來犯,趙軍就出來交戰。但是每次都沒取勝,損失傷亡卻很多,邊境地區又不能按時種植、畜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任原職。李牧閉門不出,推說自己有病。趙國一再懇請他復出,李牧說:“大王一定要戍守邊防,就得答應我仍採取從前的做法,我才敢從命。”趙王答應了他的要求。

李牧再回到軍中,法令一如從前。在幾年當中,匈奴都是一無所獲,但是他們仍然相信李牧膽怯。邊境的官兵每天都受犒賞而無用武之地,都希望有作戰的機會。李牧就精心選擇了一千三百輛兵車,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滿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讓匈奴活捉去。單于聽到這個訊息,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布下許多奇兵,用左右包抄的方法反擊匈奴軍,大敗匈奴,殺掉十幾萬匈奴騎兵。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並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了。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趙悼襄王元年(前244),廉頗已經逃到魏國之後,趙國派李牧攻打燕國,攻克了武遂和方城。過了兩年,龐眗打敗燕軍,殺掉其將領劇辛。又過了七年,秦軍在武遂打敗並殺死趙將扈輒,斬殺趙軍十萬人。趙國便派李牧為大將軍,在宜安進攻秦軍,大敗秦軍,趕走秦將桓齮。李牧被封為武安君。又過三年,秦軍進攻番吾,李牧擊敗秦軍,又向南抵禦韓、魏兩國的入侵。

趙王遷七年(前229),秦國派王翦進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和司馬尚禦敵。秦國用大筆金錢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讓他做反間的工作,進讒言說李牧、司馬尚圖謀反叛。趙王便派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接替李牧,李牧抗旨,趙王派人暗地裡乘李牧沒有防備就捉住了他,並把他殺了,還撤了司馬尚的官職。三個月後,史記王翦乘機猛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死了趙蔥,俘虜了趙王遷和將軍顏聚,最後滅掉了趙國。

太史公說:知道將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氣,死並非是難事,而怎樣對待死才是難事。當藺相如手舉寶璧斜視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從的時候,就面前形勢來說,最多不過是被殺,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為膽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現。相如一旦振奮起他的勇氣,其威力就伸張出來壓倒敵國。後來又對廉頗謙遜退讓,他的聲譽比泰山還重,他處事中表現的智慧和勇氣,可以說是兼而有之啊!

創作背景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併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了巴蜀,並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儘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台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戰國後期是封建割據,諸侯紛爭最嚴重的時期。趙國處在四戰之地,尤其是西鄰強秦的威脅最大。本篇記敘廉頗、藺相如在這種歷史情況下,西抗強秦,為趙國的安全和尊嚴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寫了他們二人為維護趙國的利益,彼此搞好團結的事跡。

作品鑑賞

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嘆服。

抓住人物特徵,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於抓住人物主要特徵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跡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徵為核心展開描述。正如他在本傳傳末所論贊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也。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在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事件進行描述時更是緊緊扣住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這一特徵,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層層襯染,極力蓄勢,造成人物形象的張勢。司馬遷在文中極盡渲染之能事,層層蓄勢,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勢為己用之睿智:為國紓難,利用國際輿論,借使秦負曲之勢,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償城,相如以“璧有瑕,請指示王”誆得玉璧後,抓住秦王貪婪的弱點,欲以璧擊柱,借“秦恐璧破”之勢威脅秦王;抓住秦國二十餘君“不堅明約束”之過,借理在我方之勢,使人懷璧歸趙;澠池之會,借“五步之內以頸血濺大王”之勢,逼秦王就範,為一擊缶;借“趙亦盛設兵以待秦”之勢,迫使秦不敢動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馬遷筆勢陡轉:多謀善斷、意氣風發的藺相如竟對無理取鬧的廉頗一再退忍避讓,連門客都感到羞愧。當門客要離開他時,才袒露他“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胸懷。相如的絕頂智慧和賢相風采凸現在讀者的眼前。

作者簡介

作者

司馬遷司馬遷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父司馬談,學問廣博。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馬談在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繼續自己的事業,撰寫史書。

3年後,司馬遷繼父任太史令,開始在國家藏書處“金匱石室”閱讀,整理歷史資料。20歲時,遊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併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蹟,經沅水和湘水流域,憑弔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回長安後任郎中。35歲時二次出遊,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

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軍深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於無奈,意在待機報答漢朝,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為完成《史記》,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人稱《太史公書》。

作品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本紀、世家、列傳用於記述人物事跡,書用於說明各種制度的發展變化,表用於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後世寫史的體例。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壁”,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班固稱讚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質,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魯迅也曾這樣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點。

《史記》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

相關成語

1價值連城: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2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澠池之會:也作“澠池之功”,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勳。後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勳。

4負荊請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5 刎頸之交:《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6怒髮衝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7白璧微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美中不足。

學生課本

蘇教版 六年級上冊5課

人教版 新課五年級下冊18課

人教版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必修4 第11課

蘇教版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必修3

上海版 語文高中二年級第二學期 十五課

勞動版 語文 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通用教材(第五版 上冊) 第21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