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二十名景

廈門二十名景

廈門二十名景,是廈門市的20處著名景點,即萬石涵翠、大輪梵天、雲頂觀日、五老凌霄、太平石笑、天界曉鍾、東環望海、金榜釣磯、北山龍潭、虎溪夜月、東渡飛虹、金山松石、青礁慈濟、鴻山織雨、胡里炮王、篔簹夜色、皓月雄風、菽莊藏海、鼓浪洞天、鰲園春暉。

廈門二十名景

萬石涵翠、大輪梵天雲頂觀日五老凌霄太平石笑天界曉鍾、東環望海、金榜釣磯北山龍潭、虎溪夜月、東渡飛虹、金山松石、青礁慈濟、鴻山織雨胡里炮王員當夜色、皓月雄風、菽莊藏海鼓浪洞天鰲園春暉

介紹

萬石涵翠:“萬石”指萬石岩,“翠”意翠綠的熱帶、亞熱帶的植物,亦即萬石山風景區。區內有園林植園和眾多古景,還有11座規模不等的寺廟,文化內涵頗為濃厚,是廈門旅遊風光最集中的地方。
大輪梵天:“大輪梵天”景觀由大輪山和梵天寺組成。大輪山是同安境內東北的主峰,層巒起伏,橫亘數里,從應城山奔躍而來,狀如車輪滾動,故名。位於大輪山麓的梵天寺,始建於隋代,千年古剎,名聞遐邇。
雲頂觀日:洪濟山是廈門島上最高的山。主峰雲頂岩高339.6米。舊時絕頂築有“觀日台”,供遊人看日出奇觀,因而“洪濟觀日”列為廈門二十四景之首。如今的雲頂岩比以前更嫵媚動人,可是洪濟山少為人知,雲頂岩則是家喻戶曉,因而更名“雲頂觀日”。
五老凌霄:本景包括五老峰及山麓的南普陀寺。五老峰位於廈門島南部,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如五個老人,昂首天外,故名。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重建,因寺宇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
太平石笑:“太平石笑”系原“小八景”之一,地外園林植物園內。因太平岩前有四塊岩石,兩塊相疊,一端巾合,一端張開,由另兩塊巨石頂立,形成石門,自然構成笑口常開景觀,自清代以來就稱其為“太平石笑”。進得石門,回首可見岩壁有“石為迎賓開口笑,山能作主樂天成”的詩刻。
天界曉鍾:“天辦曉鍾”原系“小八景”之一,位於園林植物園內,因天界寺每天清晨要放鍾108下,鐘聲特別悠揚,傳入市區,催人夢醒,有“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之說,天界寺的晨鐘也就成了獨特的風景。
東環望海:“東不望海”是指廈門島東部的環島路風景線。它是一處觀山望海的帶狀公園,又是海濱大地雕塑博物館,眾多不同質地、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圍繞著大海這箇中心,表現特區蒸蒸日上、人民盼望統一的主題。
金榜釣磯:“金榜釣磯”亦稱“金榜玉笏”,是金榜公園內“海濱鄒魯”景區(即金榜山)中的主體景點。金榜山上有一高16丈的巨石如“玉笏”,挺立天際,莊嚴威武。近年,在它周圍已復建了“迎仙樓”、“釣魚磯”、“釣隱亭”,修整了陳黯隱居石室,並設定陳黯半身雕像,雕像下方鐫“金榜山記”全文。
北山龍潭:“北山”指同安的北辰山,“龍潭”為其“十二龍潭瀑布”,位於北辰山山麓北側,飛瀑直下,把山體衝出1公里多長的峽谷,形成了1000多米長瀑布,這就是北山瀑布,歷經千年而不涸,雨季變寬,旱季變窄,把山岩衝出十二水潭,故稱“十二龍潭”。
虎溪夜月:明萬曆年間,廈門人林懋時愛石成癖,見虎溪岩巨石崢嶸玲瓏,便自費在一虎口形巨石之底部挖出一個大石洞,取名“稜層石室”。石室里居有一虎,由伏虎羅漢趙乾馴養,因而又名為“伏虎洞”。當年,伏虎洞前流泉成溪,曰“虎溪”。月到中秋分外圓,虎溪岩又是中秋月的佳境,故而得名。
東渡飛虹:“東渡飛虹”是指海滄大橋、橋樑博物館以及以此為中心的東渡景區。海滄大橋是中國橋樑建築史上的里程碑,與之相連的牛頭山公園、中國橋樑博物館、火燒嶼和正待開發的太平山莊所構成的旅遊區,具有多種文化的兼容性和高科技的現代感。
金山松石:“金山”位於廈門島萬石山麓東段黃厝村境內,現劃歸景州樂園進行開發建設。金山海拔202米,直接面對大小金門、大擔二擔島。這裡樹木岩石保護得非常完好,滿山青翠欲滴的松林、千姿百態的岩石,構成各種景觀,充分展現廈門風光“一城如花半倚石”的特色。
青礁慈濟:慈濟東宮在海滄青礁東鳴嶺龍湫坑畔,供奉神醫吳本。慈濟東宮現存有三座宮殿,有十二根蟠龍大石柱,一對花瓶式大石柱。此外,八角石柱、石屏,雕刻精細;樑上木刻、鐘鼓樓藻井、神物彩畫、椽仔黑白畫以及清代歷朝碑刻,堪稱奇絕,使東宮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鑑賞價值。
鴻山織雨:位於思明南路中段的鴻山,每逢風雨交加,山上雨隨風轉,相互交錯,狀如織布,因而有“鴻山織寸”的雅稱,為原廈門“八大景”之一。目前的鴻山公園,是個既有名勝古蹟、自然風光,又有現代娛樂設施的城市公園。
胡里炮王: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島南部曾厝突出於海面的山崗上,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目前尚余東炮台大炮一門、鋼輪炮2門。大炮長14米,重59888公斤,口徑28厘米,膛線84條,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和6040米,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大的火炮,也是世界炮王。
員當夜色:員當湖地處廈門市區核心地帶,水域面積1.7平方公里,湖中灘地40萬平方米。其中,十幾萬平方米建成的白鷺洲公園連同人民會堂、南湖公園、西堤公園,構成一處新的旅遊區。因為舊時這裡有“員當漁火”景名,遂將新景改名為“員當夜色”。
皓月雄風:鼓浪嶼東南隅海濱的復鼎岩上,矗立著鄭成功戎裝雕像及其毗鄰的皓月園巨型青銅群像浮雕,構成“皓月雄風”景觀。以紀念鄭成功為主題而設計的皓月園、布局精雅的亭台樓閣、曲橋幽徑等等,嬌巧玲瓏,另有情趣。
菽莊藏海:菽莊花園位於鼓浪嶼東南部,是園主人林爾喜用他的字“叔藏”的諧音命名的。園主人44歲時建四十四橋,橋下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形成大海、外池、內池三個水區,硬是把大海藏入園中,故名“菽莊藏海”。
鼓浪洞天:聳峙與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海拔92.7米,人們統稱它為日光岩。在日光岩上的巨石峭壁有80多處題刻,現存時刻年代最早的,是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於明萬曆元年題寫的“鼓良洞天”四個大字。由此可見,400多年前已經出現了“鼓浪洞天”的雅稱,後來又成為廈門“八大景”之一的命名。
鰲園春暉:“鰲園”為集美嘉庚公園之精髓,“春暉”泛指嘉庚先生傾資辦學的愛國精神。集美學村是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創辦的,其規模之宏大,設備之完善,在當時確為國內外所罕見。集美學村的建築物是中西合璧的典範,又是閩南傳統建築的代表作,具有濃郁的閩南特色和南洋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