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區

康巴什區

康巴什區位於鄂爾多斯中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距東勝區25公里、阿勒騰席熱鎮3公里,與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的阿勒騰席熱鎮共同組成鄂爾多斯市城市核心區,是鄂爾多斯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和裝備製造基地、轎車製造業基地。康巴什區是中國首個以城市景觀命名的4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區域環境

斯康巴什區康巴什區
康巴什區規劃控制面積15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32平方公里,北起109國道,東至210高速公路,距鄂爾多斯機場15公里,距世界旅遊文化名勝成吉思汗陵28公里,包西鐵路和東烏鐵路從城市外圍通過。城市北靠青春山,南臨東紅海子,三面被烏蘭木倫河環繞,地勢開闊平坦。優越的地理位置、舒適的自然環境、便捷的交通、通訊條件,使新區具有了得天獨厚的綜合發展優勢和強勁的吸引力。
新區城市建設堅持舒展、生態、宜居的思想,充分體現地域特色、民族風貌,草原文化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結合逶迤起伏、依山傍水的地形,突出了城市唯一性。

規劃設計

在規劃的設計上,用開放的思維,大範圍選擇國內外具有優秀業績的甲級規劃設計單位,邀請來自中國工程院、建設部、同濟大學等機構資深專家評審把關,編制完成各層次規劃,形成了完整配套的規劃體系。

基礎建設

截至目前(2016年),新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累計完成投資近36億元,開工建設了49條城市道路,總長度129公里,面積達479.6萬平方米,給排水、強弱電、供熱、燃氣等9種管網同步建設、一次下地。建成西區熱源廠、天然氣門站、第一淨水廠等一批重點基礎工程;建成了成吉思汗雕塑廣場;建成了總庫容量為1.1億立方米的烏蘭木倫水庫和考考什納水庫,並已成功實現了蓄水。市政工程已驗收的工程合格率達100%,市政道路工程被評為全市優秀樣板工程和自治區“草原杯”工程質量獎,綠化工程被評為全市優良工程。完成了一、二期綠化的49條道路、74個路口、5條綠帶、4個公園和中心廣場的綠化,總面積522萬平方米,達到城市規劃區的17%。

重點工程

計畫投資1.8億元,啟動實施會展公園、體育公園、西烏蘭木倫河道治理和景觀工程、考考什納護岸綠化等一批重點工程。
隨著新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綠化、美化、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原名青春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於2000年12月份批准成立。

政府遷址

2006年7月31日,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駐地如期遷址新區。
2004年4月13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康巴什新區。新區的定位是鄂爾多斯市的政治、文化、金融、科研教育中心和汽車製造業基地。
康巴什新區黨工委是原伊盟盟委於2000年9月14日批准成立的,管委會是自治區編委於2001年1月21日批准成立的,管委會與黨工委合署辦公,一套機構兩塊牌子,正處級建制。
2016年6月,國務院批覆鄂爾多斯設立康巴什區。

地理概況

斯康巴什區康巴什區
康巴什區是一座荒原上崛起的新城,市府駐地的遷址是為解決“小城鎮,大工業”和城鄉發展一強一弱的矛盾,以及東勝區交通擁擠、水資源緊張的問題。
市委、政府提出“拉大、補欠、崛起”的城市發展戰略,開發建設康巴什區,構築康巴什、東勝城區、伊旗阿鎮“一市三區”百萬人口的城市核心區。
2003年6月,市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市政府駐地遷址決議。
2004年5月,新區全面開工建設。
2006年7月31日,市政府駐地正式遷址康巴什區。
2008年市委二屆六次全委會決定舉全市之力建設康巴什區,為康巴什區的規劃建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康巴什區是鄂爾多斯新的政治、文化、金融、科教中心和轎車製造業基地。總面積355平方公里,規劃控制面積155平方公里,一期規劃建設面積3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8萬人,下轄3個街辦--哈巴格希街辦、青春山街辦和濱河街辦。東勝距新區25公里、阿鎮距新區3公里、鄂爾多斯機場距新區15公里、成吉思汗陵距新區22公里。
新區北起109國道,東至210高速公路。東烏和包西兩條鐵路幹線從城市外圍通過,整個新區處於立體交通樞紐的位置,交通十分便捷。
康巴什區背山面水,北靠青春山,南鄰東紅海子濕地風景區,三面被烏蘭木倫河環繞,境內有烏蘭木倫河、考考什納兩座水庫,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城市建設

2004-2009年6月底,新區共完工項目47項,完成投資52.88億元。

項目性質

行政辦公項目(12項)共完成投資8.49億元,包括:創業大廈、武警支隊、財稅大樓、軍分區辦公樓、金財大廈、市林業局辦公樓、市藥監局、市建委、國土大廈、市公安局、東烏鐵路辦公樓和安全局辦公樓。
文化教育項目(4項)共完成投資6.52億元,包括:康巴什第一國小、康巴什第一中學(北京師範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學部)、新聞中心和鄂爾多斯市職業學院。
工業項目(5項),共完成投資5.64億元,包括:華泰車廠建設項目、太陽能光伏電站205KW、恆信拌合廠、五鑫拌合廠、翔宇空心磚。
居住項目(6項),共完成投資10.61億元,包括:文明小區、北疆景泰園、宏源鑫都、c-60小區、珠江國際城、興泰攬勝苑。
商業項目(8項),共完成投資1.67億元,包括:中心加油站、4#加油站、5#加油站、7#加油站、8#加油站、駕校考場、熱源廠綜合樓、西部才智中心。
市政基礎(12項),共完成投資19.95億元,包括:道路工程、西區熱源廠、交通信號燈、道路照明及箱變工程、匯通水利給水工程、中水工程、考考什納水庫、燃氣工程、燃氣門站、人工湖及景觀工程、進廠管線及化糞池、道路綠化及廣場工程。

完工時間

2006年完工項目(11項),共完成投資4.83億元。包括:康巴什第一國小、康巴什第一中學北京師範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學部)、創業大廈、武警支隊、財稅大樓、恆信拌合廠、五鑫拌合廠、翔宇空心磚、中心加油站、駕校考場、熱源廠綜合樓。
2007年完工項目(26項),共完成投資31.73億元。包括:道路工程、西區熱源廠、交通信號燈、照明工程、匯通水利、中水工程、考考什納水庫、燃氣工程、燃氣門站、人工湖及景觀工程、進廠管線及化糞池、綠化及廣場工程、4#加油站、5#加油站、7#加油站、8#加油站、西部才智中心、文明小區、北疆景泰園、宏源鑫都、c-60小區、太陽能光伏電站205KW、金財大廈、市建委、國土大廈、華泰車廠建設項目。
2008年完工項目(9項),共完成投資13.82億元。包括:軍分區辦公樓、市林業局辦公樓、市藥監局、市公安局、東烏鐵路辦公樓、珠江國際城、新聞中心、市安全局辦公樓和鄂爾多斯職業學院
2009年完工項目(1項),共完成投資2.5億元。包括:興泰攬勝苑。

標誌建築

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

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
鄂爾多斯會展中心於2009年7月18日正式落成。該項目的建設過程共歷時兩年零四個月,項目占地面積83375m,總建築面積47480m,工程概算總投資約4億多元。會展中心由會議中心和展廳兩部分組成。在總體規劃上相對集中,體量龐大,注重與周邊地形相聯繫和呼應,形成了一個氣勢宏大、特色鮮明的整體形象。在細節處理上,融入了多種蒙元文化符號,主體外觀設計以蒙古包、馬鞍為設計元素,廣場設計以蒙古族哈達為主要設計元素,象徵鄂爾多斯人民的熱情好客。
鄂爾多斯會展中心造型設計中融入了多種體現蒙元文化的符號和元素,入口會堂是個蒙古包造型,後面的1個大會堂和3個大展廳是馬鞍造型。項目占地面積8337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7480平方米,由會議中心和展廳兩部分組成,其中會議中心包括一個900人多功能廳、一個300人報告廳、27間中小型會議室等;3個展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可安排600個標準展位。
會展中心的落成不僅是以“吉祥草原、祝福亞洲”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重要活動場所之一,同時也標誌著鄂爾多斯專業展覽業的正式起步,將推動鄂爾多斯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鄂爾多斯文化藝術中心
鄂爾多斯市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9年5月19日竣工驗收。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22540平米,總建築面積42285.17平米,總高度35.670米。
建築上部乳白色的輕盈變形體象徵著天空、白雲、空氣、水和乳汁,隱喻著女性、舞蹈、飄逸的哈達與自由、浪漫、吉祥;下部浮動的方形象徵著草原和大地,隱喻著男性、力量、陽剛之氣和朴誠方正的含義方與圓的結合體現人與自然的對話和宇宙模型的對應。
鄂爾多斯市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座集文化活動、娛樂休閒及群藝館辦公於一體,地下一層、地上六層的大型綜合性建築,使用年限為50年。
鄂爾多斯圖書館
鄂爾多斯圖書館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9年6月2日竣工驗收,規劃總占地面積為21200平米,總建築面積為41350.8平米,總高度39.2米。
建築與環境層疊,仿佛卷頁展開,體現了濃厚的書香文化特色,其設計造型為蒙古族三大歷史典籍:《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黃金史》,其中有兩本出自鄂爾多斯人之筆。該主題造型更代表了鄂爾多斯蒙古文化的源遠流長。
圖書館內設計藏書120萬冊,檔案、資料及珍藏庫總計2800m,是一座集圖書館、交流中心及檔案館為一體,地下一層、地上八層的綜合建築,使用年限為50年。
鄂爾多斯大劇院
鄂爾多斯大劇院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9年7月21日竣工驗收。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22700m,總建築面積38406.5m,小圓總高度24.8m,大圓總高度44.4m。
建築汲取鄂爾多斯蒙古民族男女頭飾造型,建築線條流暢而富於動感,彰顯了歌舞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風貌。是一座集劇場、音樂廳、影視文化區及辦公於一體,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大型綜合性建築。
鄂爾多斯新聞大廈
鄂爾多斯新聞大廈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8年8月竣工驗收。規劃總占地面積為16600m,總建築面積為44200m,總高度41.8m,地下一層、地上八層的大型綜合辦公建築,使用年限為50年。
大廈包括鄂爾多斯日報社、鄂爾多斯電視台、鄂爾多斯廣播電台、共享區及地下附屬用房共五個功能單元。簡約的橫豎建築線條處理體現了新聞業的真實與理性,中央“新聞眼”造型更凝聚了新聞建築固有的精神價值。
該項目是集開放性、綜合性、多功能、信息化為一體的現代化新聞大廈,包含了6個演播廳、18個錄音室及其相關配套的製作間、采編室。
鄂爾多斯博物館
鄂爾多斯市博物館,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計畫於2010年7月竣工驗收。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27760m,總建築面積41227m,總高度39.8m。
建築如一塊堅固的石頭,象徵著永恆,古銅色的金屬外表記錄著鄂爾多斯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現著鄂爾多斯開創未來的創新精神。
鄂爾多斯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展陳、收藏及博物館辦公為一體,地下一層、地上四層(辦公區八層)的大型綜合性建築,使用年限為100年。

經濟發展

康巴什區康巴什區
隨著城市開發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創業環境的改善,新區已形成了資金投入和人流、物流集聚的廣闊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優勢企業和社會資本進駐。
第三產業方面:在新區註冊的各類工商企業達222家,涉及房地產、商貿流通服務、金融、投資等20多個行業,累計註冊資本金48億元,占全市註冊資本金的10%,新區正在成為鄂爾多斯市新的投資熱土。
國內知名的汽車製造企業華泰公司2005年落戶康巴什,一期5萬輛整車生產項目已於2007年3月1日實現首車投產上市;二期年產50萬輛整車、25萬輛轎車發動機項目也已開工建設。華泰汽車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全部達產後年銷售收入達900多億元,稅收100多億元,提供直接就業崗位2萬個。屆時,將有20戶配套企業入駐新區,一個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汽車製造工業園將崛起在鄂爾多斯高原。2007年新區實現財政收入7.5億元,經濟實力快速提升,發展勢頭強勁。預計到201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10萬人。
到2005年為止,新區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已全面開工,已累計完成投資18.8億元。其中,道路橋涵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4億元,規劃的49條城市道路已經全部開工,長129公里,面積375萬平方米,主次幹道路面全部實現了黑色化;全長9.1公里的210國道輔道改造工程已接近尾聲。管網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共鋪設給水、雨水、污水、中水、強弱電、信息網、供熱、燃氣管網503公里、道路側石370公里,磚砌檢查井7691個,做到了九種地下管網同步建設、一次下地。市政廠站工程完成投資3.5億元,建成了供熱能力為497萬平方米的西區熱源廠、年供氣能力為2928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門站、日供水能力為4.5萬噸的第一淨水廠,現已基本具備了使用條件。廣場工程及綠化亮化工程完成投資2.9億元,成吉思汗雕塑廣場的5組雕塑已鑄造完成,現正在現場安裝;廣場和道路的綠化、路燈安裝已基本完成,栽種喬木、花等樹種481萬株,木本植物402萬株,種植草本植物1.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817個;培育苗圃526畝;完成山體綠化2800畝,種植各種樹木20多萬株。防洪工程完成投資981萬元,建築防洪壩5座及相應的附屬工程。考什納水庫和烏蘭木倫水庫已經建成蓄水,總庫容達到1.1億立方米。

文化教育

新區在加快城市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規劃建設了一批教育、醫療衛生、商業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
教育設施方面,新區共設定1所5000人的大學、3所高中、6所國中、8所國小、17所幼稚園。醫療衛生方面,主要規劃了三級甲等醫院1所、專科醫院6所,社區服務中心4所,社區衛生服務站20個。文化娛樂、商貿餐飲、金融服務機構逐步建立,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現已可以保障居民入住的基本要求。
康巴什區的開發建設受到了上級黨政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親臨新區視察,並對新區的發展給予了肯定與期望。
“十一五”時期,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康巴什區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國際化城市為目標,進一步最佳化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招商引資,將新區建設成為全市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和我國西部地區人居環境最為優美、創業環境最為優良、城市魅力最為優秀的地區之一。

通行語言

康巴什區的官方語言是蒙古語和漢語國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但日常生活中,康巴什區的漢族伊盟話(鄂爾多斯話),屬於晉語大包片。

空城風波

時代周刊報導
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4月5日(提前出版)刊發文章《鬼城》稱,沒有比這個問題更讓眾多經濟學家、投資者和銀行家們夜不能寐的了:中國房地產市場是泡沫嗎?
多年來,中國各地上馬大量房地產項目,吸引了私人及公司的購買者。隨著房價持續上漲,更多投資者變成投機者,他們買入嶄新房屋只有一個目的,等高價時拋出。自美國房地產業崩盤變成全球經濟衰退催化劑以來,很多人士擔心這一幕在中國重演將是災難性的。事實上,供給過剩的證據到處都是。在北京,一幢幢商業樓盤空置著。但如果深入中國內地,會有更加怪異的情景讓人無法樂觀:為數百萬居民建造的城市聳立著,卻成為了一座“鬼城”。
或許最荒涼的鬼城是內蒙古的康巴什。最初為100萬人居住、生活和娛樂而設計的這個地方卻幾乎沒有人居住。只有幾輛汽車駛過多車道公路,白天有些政府辦公室開門辦公。偶爾出現的行人,看起來就像幻覺,拖著沉重的腳步沿著人行道走著,仿佛恐怖電影中大災難過後一名孤獨的倖存者。
只用了5年時間就建成的康巴什,設計初衷是要成為鄂爾多斯對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卻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政府補貼落空
2010年,按照康巴什區“先安商氣、再聚人氣”的思路,康巴什區商務局發布了《康巴什區扶持第三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及獎勵辦法》。
按照當時的思路,這項補貼政策執行三年,2012年,已是該辦法實施的第三年,當地一些店主透露,2011年和2012年的補貼,當地政府並未兌現,此外,由於新區人少,經營狀況非常慘澹。“車比人多”、“一條馬路上見不到十個人,還包括環衛工人”是在當地生活幾年的居民對當地的描述。
在2011年12月26日,康巴什區商務局發布過一則通知,,通知內容顯示,“2011年度康巴什區扶持第三產業發展的各項獎勵、補貼活動將於近期開始,在2011年12月15日前證照齊全,掛牌營業並且沒有辦理備案登記的企業和商戶請於2011年12月31日前將營業執照正副本、法人身份證、稅務登記證正副本、租賃契約(企業須組織機構代碼證正副本)的複印件各一份交到新區管委會,逾期則視為自動放棄權利。”
但事實上,這項獎勵、補貼活動並未如期進行。
在康巴什區,新區道路兩旁分布著一些底商門店。據粗略統計,有超過10家的門店已關門,在顯眼處都能看到“出租”和“轉讓”的標誌以及聯繫方式。透過玻璃門,能清楚地看到內部此前裝修的格局以及經營種類,門店裡還有一些未搬走的家具以及散落在地上的一些報紙以及裝修材料。
2012年12月19日,康巴什區商務局工作人員告知,“2011年管委會沒錢,2012年要是能補貼的話會一起補”。從工作人員透露的信息來看,補貼何時能兌現還沒有時間表。
官方回應
2012年12月,鄂爾多斯對“空城說”做出了回應。
鄂爾多斯市政府2006年在規劃康巴什城區時的設計理念就是,主要街道上只設有公共建築,居民區均分布在主街四周,每個小區中都設有社區菜市場、平價超市,大家生活起來很方便。若無重大活動,主街上人少自是難免的。這樣的設計理念加深了外界對康巴什的誤讀。
鄂爾多斯康巴什區黨工委宣傳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康巴什的人口已經達到7.2萬人,加上夏季的外來流動人口已到10萬。這座只有4年歷史的新城,距2020總人口達到30萬的規劃還有7年時間。
冬季去鄂爾多斯康巴什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街上的行人都不多。一個原因是鄂爾多斯的汽車保有量非常高,2011年的數據顯示載客汽車34.0萬輛。各家各戶基本上都有車。所以在當地的街上看到車比人多並不奇怪。
另外,其實不光是康巴什,整個內蒙古可能除了呼和浩特、包頭兩個人口比較集中的城市,其他的城市這個季節街上的行人也不是很多。因為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特點就是地廣人稀,2470多萬人口,土地面積是118萬平方公里。而且冬季氣候比較寒冷。零下十幾二十多度的低溫下,沒什麼人有心情逛街。還有一點就是,經濟發展水平與表面上的繁榮或者熱鬧程度這兩者之間並不一定要畫上等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