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圖爾其廣場

庫圖爾其廣場

“庫圖爾其”鄂倫春語為“有福氣的地方、吉祥寶地”之意。庫圖爾其廣場座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阿鎮林業三中西側。廣場始建於2006年7月,占地15.36萬平方米,廣場建有5座鄂倫春民族“仙人柱”式浮雕牆及9個雕有蛇神、風神、鷹神等圖案的圖騰柱;整個場地從空中鳥瞰,是鄂倫春民族樺樹皮盒蓋的圖案。夜晚在燈光效果下整個場地恰似七色彩虹托起的一團篝火。整個場地創意的構思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鄂倫春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和樺皮文化、狩獵文化,是鄂倫春民族標誌性建築工程。場地西南側矗立著團結抗戰勝利紀念碑,是鄂倫春人民與東北抗聯將士團結互助、共御外寇的歷史見證。

基本信息

簡介

庫圖爾其是鄂倫春語,意為“有福氣、吉祥的地方”。庫圖爾其廣場始建於2006年7月,占地面積153,600平方米,它北距大祥瑞寺2公里,西距嘎仙洞5公里,南距團結抗戰紀念碑、民俗村0.5公里和1公里,是鄂倫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旅遊景點鏈的核心環節。

建築風格

庫圖爾其廣場,包括東門牌樓、圖騰柱、阿尼爾神像、浮雕牆等四個組成部分。東門樓的樣式和建築風格,既有東歐巴比倫式相對稱的城堡風格,又有長城箭樓的造型。

主要景點

篝火節永久性場地

庫圖爾其廣場庫圖爾其廣場
庫圖爾其篝火節永久性場地的核心部分:整體為圓形圖案,圓心半徑180米,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整體地面配以青灰色大理石,飾以棕紅色雲水卷和火焰般的圖案。

篝火節時在中心會場浮雕牆前面燃放一堆最大的篝火,供領導、來賓和德高望重的族人起舞歡歌。在台階的外側,依然燃放八堆篝火,供遊人歌舞娛樂。

南四北五威嚴聳立的9根漢白玉石柱上用青銅鑄件鑲嵌著鄂倫春民族信仰崇拜的圖騰:狐神、虎神、風神、雷神、龍神、日神、月神、鷹神、鳥神-----向西望去,沿九級台階拾階而上,是五座象徵鄂倫春古老民居的仙人柱浮雕牆,牆的兩側也都鑲嵌著他們信奉的神偶:司馬神、祖先神、山神、雷神、火神 ,浮雕牆雕刻著鄂倫春民族昨天的歷史、今天的奮鬥和對未來的憧憬。

浮雕牆兩側的是鄂倫春民族中古老的傳說阿尼爾神像群。塑像兩側各有一盞不息的神燈。聳立在主席台兩側的電子顯示螢幕為32平方米。慶典活動時可進行現場轉播,播放字幕及相關信息。

團結抗戰勝利紀念碑

庫圖爾其廣場庫圖爾其廣場
團結抗戰勝利紀念碑,高22.2米,基座高3.8米,碑冠高3.8米,碑寬4.2米,占地5,700平方米。紀念碑是為紀念鄂倫春民族英雄蓋山、義爾格程、廷寶、倫布列和抗聯的王明貴、陳雷等11位抗日將士樹立的豐碑;是鄂倫春自治旗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供遊人瞻仰緬懷,發奮勵志。碑文是原黑龍江省省長、省委書記、中顧委委員陳雷同志的墨寶。

1941年7月,活動在嫩江流域畢拉河地區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三支隊王明貴部,與鄂倫春族佐領蓋山偶遇。在與王明貴的交往和開導下,他們意氣相投、心氣相通。按江湖規矩,焚草為香,結拜為兄弟,每人一份名譜。蓋山年長,排行老大,王明貴和陳雷分別排行老七和老十。他倆時任三支隊的支隊長和政委。抗聯與蓋山的獵民同胞在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獵民兄弟為抗聯掩護傷員,藏匿軍需物資,傳遞情報;抗聯將士給獵民糧食,藥品和槍枝彈藥。

民俗村

庫圖爾其廣場庫圖爾其廣場
民俗村,民俗村建於2007年,全部建築為鄂倫春的傳統民居“仙人柱”即“撮羅子”的造型,整個民俗村共有48座仙人柱,占地3.6萬平方米。位於民俗村中心地帶的演藝中心,直徑30米,高21米,可最多容納300人同時觀看演出。為迎接全市兩個文明現場會的召開,2008年11月開始對民俗村內的仙人柱進行內部裝修,裝修風格以體現鄂倫春森林文化、樺皮文化薩滿文化為主。從空中俯瞰整個民俗村呈雄鷹展翅的形狀,寓示著鄂倫春民族的發展騰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