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度

府兵分編為24軍,由六柱國分領。 ”隋初,定府兵軍府名稱為驃騎府,以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為正副主官。 府兵軍人稱軍士,分別由中央十二衛統領。

設府取兵、以府統兵的種軍事制度,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制度之一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宇文泰創立。府兵分編為24軍,由六柱國分領。六柱國下設12大將軍、24開府。每開府統一軍。府兵於民戶之外另編戶籍,由各級將領統領。北周武帝時,府兵軍士不屬於村國,而歸中央直接統率,改稱“侍官。”隋初,定府兵軍府名稱為驃騎府,以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為正副主官。有時,單獨設立車騎府。#d 隋大業三年(607),驃騎、車騎府改稱鷹揚府,以鷹揚郎將和鷹擊郎將為正副長官。府兵軍人稱軍士,分別由中央十二衛統領。府兵戶籍亦改歸州、縣。唐初一度恢復驃騎、車騎府舊稱,不久改為折衝府,以折衝都尉為統領官。此時府兵,平時務農,農閒教練軍事,徵發時自備兵器資糧,分番到京師宿衛,或到邊境執行戍守任務。折衝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統兵1200人,中府l000人,下府800人,府下的編制單位有團、旅、隊、火四級。唐高宗時,因均田制受到破壞,府兵負擔過重,逃避兵役現象日趨嚴重。玄宗開元年間,因府兵無力自備兵器資糧,須政府撥給,於是改行招募,戍邊兵士亦改用官健。天寶八年(749),折衝府無兵可交,府兵制名存實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