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胞

平衡胞

平衡胞,人體基本器官。

器官介紹

平衡胞statocyst
亦稱平衡囊胞、聽胞等。無脊椎動物的平衡器官,在由外胚層陷入而成的小囊壁的裡面有感覺毛,在胞內有一顆或一塊由胞壁的細胞。即平衡胞細胞分泌的平衡石。相應於動物體軸的傾斜而由此平衡石觸及不同部分的感覺毛去感受平衡覺(平衡石說),並誘發各種平衡反射和重力趨性。具有平衡胞的動物是有限的。

基本形式

最低等動物的水母有三種型式:有刺胞類的緣膜胞觸手胞和位於櫛水母的感覺極上的結構。扁形動物,限於低等的渦蟲類(無腸類和一部分異腸類)而紐蟲類,僅限於Ototyphlonemertes procarimina、古紐蟲等少數幾種。軟體動物幼體具有平衡胞的極多,但成體很少,如有存在,則位於足的內部。節肢動物有平衡胞的已知有糠蝦類蝦類蟹類,糠蝦的平衡胞在尾肢即第六腹節腹肢的內支,與外界無聯繫,一個大型的平衡石直接與感覺毛相聯結。十足類的平衡胞在第一觸角的基節,通過其上的狹縫與外界相通,裡面有剛毛,內有一至數顆砂粒。按毛的種類的不同,而對位置(姿勢)運動和低頻振動等有反應。蛻皮時,此平衡胞壁的幾丁質層、剛毛、砂粒全部與表皮一起蛻去,幾丁質層和剛毛再新生,砂粒再從水底攝入。就以成對平衡胞維持體位的平衡機制而言,糠蝦類和十足類也形成對照,前者為左右兩側平衡胞的另一種作用形成趨目標性的定位,而後者是基於左右平衡胞興奮的拮抗進行旋轉趨向的定位。海鞘類在其蝌蚪形幼體的腦胞中雖有平衡胞,但成體中卻沒有。脊椎動物,內耳前庭裝置中特別是卵圓囊和球囊被認為是與無脊椎動物的平衡胞具有同樣功能的器官,前者與水平面上位置運動有關,後者與垂直面上位置運動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