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洋鎮

平洋鎮

平洋鎮隸屬泰來縣管轄,位於縣境中部。地處嫩江流域,位於泰來縣城北25公里,南臨克利鎮,北與江橋鎮接壤,東與勝利鄉比鄰,西至小綽爾河與六三農場接壤、與內蒙相望。1958年9月,改為平洋人民公社。1962年2月,劃出部分區域成立克利公社。1984年3月,將平洋公社改為平洋鎮。屬於典型的季風氣候,地處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平陽鎮全境地勢東高西低,較為平坦。以農業為主,兼多種經營。農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葵花、西瓜等。境內有“解放村古居址”、“鎮磚廠古墓葬”,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平洋鎮隸屬泰來縣管轄。位於縣境中部。平齊線鐵路和泰齊公路從鎮內通過。鎮政府駐地距縣城25公里。

歷史沿革

平洋鎮,原名“五廟子”。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扎賚特旗扎薩克在此修建一座興經寺,由五座廟宇組成,故名。1946年為紀念於1945年11月犧牲的原嫩江軍區副司令員兼嫩南軍分區司令員張平洋將軍,將他生前居住和戰鬥過的“五廟子”改為“平洋”。泰來設治之初,隸屬設治局第三區。1927年5月,改隸泰來縣第四區管
平洋鎮平洋鎮
轄。東北淪陷後,初隸第四區一保,1938年3月改設五廟子村,1939年6月併入江橋村。1941年4月,復設五廟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為泰來縣第五區,1955年6月改為平洋區。1956年4月,並村劃鄉,設定平洋等3個鄉。1958年9月,改為平洋人民公社。1962年2月,劃出部分區域成立克利公社。1984年3月,將平洋公社改為平洋鎮。

經濟

平陽鎮全境地勢東高西低,較為平坦。全鎮總面積2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7萬餘畝,草原5萬畝。以農業為主,兼多種經營。農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葵花、西瓜等。建有5處養魚場、2處蘆葦場。鎮辦工業主要有木器廠、鐵業社、磚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378萬元。

行政劃分

全鎮共轄平洋、向陽、四合、新建、雙山、長發、解放、遼原、東勝、新河、戰鬥、永發、山頭、溫得、新力、太平等16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約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66人。鎮政府駐於鎮內。境內有“解放村古居址”、鎮磚廠古墓葬”,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