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天柱山摩崖石刻

平度天柱山摩崖石刻

平度天柱山摩崖石刻地處大澤山南麓,系在一塊天然之碑狀石上琢磨而成,文20行,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3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度天柱山摩崖石刻

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3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距平度市區以北約25公里,地處大澤山南麓,以“鄭文公碑”(又稱鄭羲上碑,下碑在萊州雲峰山)為代表的天柱山摩崖石刻位於該山之陽。此碑高3米,寬1.5米,系在一塊天然之碑狀石上琢磨而成,文20行,每行45~50字不等,共881字。碑文為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所書,內容係為其父——兗州刺史鄭羲歌功頌德。此碑結字寬正,筆力雄健,系魏碑之冠,在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北宋末年,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李清照之夫)將其收入《金石錄》;近代書法大師康有為稱之為“集篆情、分味、草韻”之大成,並雲不識此碑者“不可以與之論書”;魯迅先生曾於丁巳(1917年)正月二十一日下午“買鄭文公上碑一枚,二元”,並愛不釋手;1984年,88歲高齡的藝術大師劉海粟扶杖登臨此碑,評之為“聞之有韻,掬之有聲,望之有情,滌人塵俗”,並欣然題寫了“瑰瑋博達絕壁生輝”的讚詞。天柱山刻石中另有“石室銘”,亦為鄭道昭書;“天柱山銘”,為鄭道昭之子鄭述祖所書,亦為歷代書法家所注目,被康有為稱之為“妙品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