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天柱山摩崖刻石

天柱山遍布東漢、北魏、東魏、北齊及金、元等歷代摩崖刻石,尤以魏碑名世,俗稱“天柱山魏碑”。 因與掖縣雲峰山刻石內容和書法相同,故稱天柱山魏碑為“上碑”,雲峰山碑為“下碑”。 天柱山摩崖刻石,深受國內外書法家崇尚。

天柱山摩崖刻石位於平度市以北25公里處,大澤山西南方,屬大澤山山脈。“孤峰秀峙,高冠霄星”,孤峰拔地於群山中。天柱山遍布東漢、北魏、東魏、北齊及金、元等歷代摩崖刻石,尤以魏碑名世,俗稱“天柱山魏碑”。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柱山最著名的刻石刻于山陽處“鸞峰直上、鶴嶺橫懸”的一塊天然巨石上,高3.2米,寬1.5米,文19行881字,系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於永樂四年(511年)為其父鄭羲所立。碑文主要記述鄭羲的生平和著述,書法極為精湛。清代中期以來,著名書法家原元、包世臣、葉昌熾、康有為等,都極力推崇,有“魏書之冠”之譽。因與掖縣雲峰山刻石內容和書法相同,故稱天柱山魏碑為“上碑”,雲峰山碑為“下碑”。
天柱山峰頂東北側,有一天然形成的寬大高敞的石洞,俗稱“石室”,北壁鐫有鄭道昭撰寫的《天柱山東堪石室銘》;山西麓劈石門旁的《天柱山銘》,傳為鄭道昭之子,北齊光州刺史鄭述祖,於天統元年(565年)書鐫。皆為魏書精品。劈石門旁有一石窟,俗稱“石屋”,窟內壁鑿有數10尊佛像,尚清晰,壁上刻有東魏武定六年(548年)《姚保顯造石塔記》尚清晰可辨,是重要的北朝文化遺蹟。
天柱山摩崖刻石,深受國內外書法家崇尚。國外以日本、韓國書法家最為仰慕,每年前來觀賞千餘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