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幡

幢幡

幡 fān 〔幡然〕同“翻然”。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幢 chuáng 古代原指支撐帳幕、傘蓋、旌旗的木竿,後借指帳幕、傘蓋、旌旗。〔幢幢〕形容影子搖晃。

幢幡幢幡

幢 意解

(形聲。從巾,童聲。本義:古時作為儀仗用的一種旗幟)
垂筒形、飾有羽毛、錦繡的旗幟。古代常在軍事指揮、儀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pennant or streamer used in ancient China]。如:幢幡(佛前所立的旌旗。後泛指一般旌旗);幢隊(行軍時,舉旗幟作先導的部隊);幢牙(軍營前飾有羽毛的大旗)
刻著佛號或經咒的石柱子。書寫佛號或經咒於帛上者稱經幢,刻於石上者稱石幢 [stone pillar]。如:幢相(佛幢)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百人為幢 [hundred soldier]。如:幢主(部隊首長)
量詞。俗稱房屋或樓房一所為一幢

幢幡幢幡

另見 zhuàng

zhuàng

張掛在舟、車上的帷幔 [a curtain (for a carriage)to screen from sun]

撫鴻幢,御矰繳,方舟並駕,俛仰極樂。—— 《後漢書》
【詞性變化】


zhuàng

愚昧無知 [ignorant]

是故君先立於仁,則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愨,女憧,婦空空。七者,教之志也。——《大戴禮記》
又如:幢愚(愚昧);憧憧(憨愚無知的樣子)

zhuàng

[方]∶房屋的棟數。如:一幢房屋
另見chuáng

幡 意解

〈名〉
(形聲。從巾,番聲。本義:擦拭寫字板的布)
同本義 [rag]
如:幡布(抹布)
用竹竿等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泛指旗幟 [pennant;long,narrow flag]

青崔白鵠舫,四角龍子幡。——《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幡幢(作為儀仗用的旗幟);幡信(題表官號以為符信的旗幟);幡旆(旗幟之類);幡旄(旌旗的羽毛飾);幡麾(指揮用的幡旗)
冠上的巾飾 [streamer]

卻非冠,制似長冠,下促。宮殿門吏僕射冠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僕射幡皆如之。——《後漢書》
簿冊 [book]。如:幡薄(丹書符籙之類)
通“幡”。長幅下垂的旗 [pennant;long,narrow flag]

絳幡之素霓兮,載雲氣而上浮。——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如:舉幡
【詞性變化】


fān

〈動〉
通“翻”。變動;反覆;翻轉,翻騰 [change;seethe;churn]

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孟子·萬章上》

君子之學如蛻,幡然遷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漢書》
又如:幡幡(翻動的樣子);幡纚(飛揚的樣子)

【常用詞組】

幡兒
fānr

[long narrow flag made of paper] 舊俗出殯時舉的窄長像幡的東西,多用白紙條剪成
幡然
fānrán

[change quickly and completely] 迅速而徹底地

君子之學如蛻,幡然遷之。—— 《荀子·大略》

幡然悔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