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俊英[北京市懷柔縣雁棲鎮蓮花村個體經營者]

常俊英[北京市懷柔縣雁棲鎮蓮花村個體經營者]
常俊英[北京市懷柔縣雁棲鎮蓮花村個體經營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常俊英,女,北京市人,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市懷柔縣雁棲鎮蓮花村個體經營者,優秀女企業家。

基本信息

所獲榮譽

常俊英與外國朋友合影 常俊英與外國朋友合影

1999年,獲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2000年,獲北京市勞動模範、人事部、農業部一等功、全國勞動模範。2002年,獲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2006年,獲京郊農村傑出實用人才、北京市“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先進個人。2008年,獲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2009,作為農民代表,站在了國慶60周年遊行隊伍的花車上。2010年,獲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優秀女企業家。

人物事跡

涉足養魚業

常俊英工作掠影 常俊英工作掠影

常俊英剛嫁到蓮花池村時,做了村裡的婦聯主任。後來常俊英到村裡的一個礦泉水廠當了6年的會計。剛開始,挺高興的,畢竟當時很少能有農民掙工資,這就意味著能和城裡人一樣了,況且乾的還是風吹不著雨打不著的“白領”工作。很多人都很羨慕。可是日子一長,她想村裡的姐妹無論春夏秋冬,每天都得站在水裡累死累活地幹活兒,卻掙不到幾個錢。1992年,懷柔剛剛興起養殖虹鱒魚。當時的蓮花池村只是個偏遠、閉塞、貧窮的小山村,對於養殖虹鱒魚這個新鮮事兒,許多人都在觀望,不敢去嘗試。常俊英卻萌生了養殖虹鱒魚的念頭。常俊英把自己的想法和丈夫說了,得到了丈夫支持。養殖虹鱒魚,要建魚池,首先遇到的就是資金問題。要在3畝地上建起5個魚池,修建一個大面積的停車場,再建一個120平米的中式房,起碼需要幾十萬元。資金是實際問題,一旦投入會有風險,家人也出於擔心進行勸阻。他倆厚著臉皮一家一戶地到親戚朋友家去借。一聽說是要建魚池,還是一個婦道人家,大家都不願意借錢。這些都沒有動搖常俊英的決心,她頂著巨大的壓力,堅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動證實婦女一樣可以乾成大事業。

常俊英個人肖像 常俊英個人肖像

畢竟借錢不是靠幾句大話狠話就能借得到的,親戚朋友家的門檻都被她踢破了,好話也說盡了,可是收效甚微。大媽張福蓮最終被常俊英感動了,是村里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常俊英的,她把自己辛苦積攢的全部積蓄600多塊錢全都拿了出來。常俊英接過這筆錢,激動得兩手都在顫抖。漸漸地,很多村民也覺得福蓮大媽的話有道理,大家開始給常俊英送錢,啟動資金總算湊齊了。當年下半年,常俊英就建起了自己的虹鱒魚養殖場,購進了5萬尾小魚苗投入魚池,這些小魚苗被她當成眼珠子一樣沒白天沒黑夜地呵護著、培育著。可是常俊英萬萬沒想到,就在魚長到七、八兩重的時候,突然有很多魚漂浮在水面上,每天都會看到有魚飄上來,常俊英的情緒也隨之波動著。懷柔區婦聯的領導們得知此事,立即派來了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對死魚進行解剖,幫她查原因、找對策。通過科學技術鑑定、對症下藥,控制住了死魚現象,將她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點,一下讓她從困境中走了出來。為幫助常俊英迅速掌握飼養過程中的科學技術,區畜牧水產服務中心的領導不僅讓常俊英定期參加冷水魚養殖培訓班,學習科學養殖技術,還專門派技術人員到養殖場對常俊英進行技術指導。他們耐心向她傳授一些常見病的觀察診斷和治療知識,並誠懇地提出讓她從蓮花池泉水的源頭接水,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魚的缺氧問題。常俊英採納合理建議,又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投資9萬元,鋪設了2公里長的地下管道,開始從蓮花池源頭接水,真正從養殖環境、養殖技術上獲得了巨大的改善和提高。

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與常俊英交談 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與常俊英交談

會養虹鱒魚的常俊英成功了。常俊英沒有忘記她的啟動資金用的是村里鄉親們的血汗錢;也沒有忘記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是各級領導為她請來的技術人員教會她養虹鱒魚的。常俊英多年來在發展自己事業的同時,又把精力投入到幫助村民致富上。在養魚成功後,她先後拿出70餘萬元扶持14戶村民走上了養殖虹鱒魚共同致富的道路。在向他們提供資金扶持的同時,還無償向他們提供虹鱒魚的養殖技術,幫他們解決養殖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有一年,山裡的大杏豐收了,但是豐收的農民卻笑不起來,因為不光本地的大杏豐收了,全國的杏樹都是碩果纍纍。已經開始搞民俗旅遊的常俊英來到地頭,市場上收購杏仁18元一斤,常俊英卻按25元一斤收購4000多斤。僅這一次常俊英就虧損了3萬多元。

學做烤魚人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山莊接見常俊英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山莊接見常俊英

1995年,常俊英並不知道怎么搞民俗旅遊,也不知道民俗旅遊。常俊英學著別人新蓋了個小院專門接待城裡來的客人。可就是野味不好辦,做來做去都是那幾樣。常俊英發愁了。一天,常俊英的小院來了一批俄羅斯客人,是俄羅斯議長一行,常俊英感到不知所措。就在常俊英犯愁的時候,隨行翻譯說不用她張羅。常俊英就更是一頭霧水了。俄羅斯客人開會完,他們就烤魚。而且不光生著爐子烤,他們還將魚洗乾淨切片生吃,他們對虹鱒魚興趣十足,切成片,烤成段,中午吃了,晚上還要接著吃。每人一條魚,烤魚也是一條,生魚也是一條。俄羅斯客人待了一整天,到晚上8點多才走,一共吃了400多斤魚,消費了4600美元,他們還覺得特別的便宜。常俊英仿佛撿了一個大便宜似的,算來算去,守在家裡就賣了將近4萬塊錢的魚,就這樣,常俊英成了虹鱒魚一條溝的第一個烤魚人,自此,虹鱒魚一條溝漸漸出名了。

成為山莊主人

垂釣燒烤為常俊英打開了最初的市場,隨後幾年在常俊英等人的影響下,懷柔虹鱒魚一條溝以垂釣、採摘、休閒為特色的農家樂旅遊開始興起,虹鱒魚一條溝的知名度不斷增加,她的農家小院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好去處。但隨著眾多城裡人攜巨資進入虹鱒魚一條溝淘金,同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並且白熱化。論資金論實力,常俊英都不是對手,雖然增加了數十個農家菜的品種,但是在眾多對手的衝擊下,生意從當初接待幾百人一直跌到六七十人。

在一種尷尬的局面里,常俊英急需突出重圍,2003年6月,她把她的苦惱告訴了懷柔婦聯。婦聯建議她改名叫勞模山莊,用勞模做生意品牌。北京市懷柔區婦聯副主席張茹莘說:“虹鱒魚一條溝,像常俊英這樣的全國勞模就這一個,所以這個榮譽不是一般人能夠得到的,怎么能夠把她這個全國勞模和財富聯繫到一起,讓她這個全國勞模真正成為一種金字招牌,來吸引更多的客源”。

常俊英左右為難:用榮譽換效益,這畢竟是在農村,人家會不會這樣說,說你當了勞模,然後用自己勞模這個牌子,作為自己山莊的牌子,這不是顯示自己嘛,拿自己的榮譽換錢。

2003年7月,常俊英把原來蓮花池虹鱒魚的招牌換成了勞模山莊,名字一換,遊客馬上多了起來,2003年十一黃金周時間,她接待的遊客超過了1萬人。勞模山莊已經成為虹鱒魚一條溝的品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