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瓦氏菌

希瓦氏菌

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微生物即“希瓦氏菌”與金屬和礦物接觸時會產生電流,這將是一種理想的生物電池,可適用於無法獲取太陽能的地下環境。這種生物電池有望未來10年內實現。

基本信息

簡介

這種細菌有望用於製造新型生物燃料電池這種細菌有望用於製造新型生物燃料電池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合成海洋細菌:希瓦氏菌,該細菌的蛋白質可以將細菌內部的電流送遞至岩石。他們將希瓦氏菌插在囊泡層中,這是非常小的液體囊結構,它們構成了細菌薄膜。

生物特性

希瓦氏菌的化學物質僅是觸摸金屬或者礦物質便能產生電流穿過細胞膜,這意味著能夠直接利用微生物產生電池,更進一步地實現有效生物燃料電池。

物化性質

相關科學家首次能夠發現細菌薄膜成分如何與不同物質發生互動作用,並理解金屬和礦物在細胞表面發生互動的差異性。該細菌具有成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巨大潛能,另一種可能是使用這些細菌作為電極表面的微型工廠,發生在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通過蛋白質產生電流可作為供給電源。之前科學家曾知道有時細菌與礦物和金屬產生互動反應,但這是首次表明它們能夠直接釋放出電流。

實驗

相關科學家測試了電子如何穿梭於內部電子施主體和外部帶有礦物的鐵,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生物學家湯姆-克拉克博士指出:“我們知道細菌可以傳輸電流進入金屬和礦物,它們之間的互動取決於細菌表面的特殊蛋白質。但是我們並不清楚這些蛋白質是直接還是間接穿過環境中一種未知介質。我們最新研究表明這些蛋白質可以直接接觸礦物質表面,並產生一股電流,這意味著在鐵和礦物質表面的細菌可通過細菌薄膜傳導電流。”

套用

將細菌作為電池不久將為人們的電器設備提供電能,科學家發現細菌表面蛋白質產生的能量可作為電源,這項突破性技術有助於形成源自細菌的環保電流,或者作為“生物電池”。

相關資料

菌株保藏編號*(2) 1A01328中文名稱(3) 希瓦氏菌
屬名*(4) Shewanella
種名加詞(5) sp.
原產國(10) 南非近海(中國分離)
模式菌株*(12) 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13) 分類,研究
生物危害程度*(16) 不清楚
培養基編號*(23) 0471
培養溫度*(24) 25℃
機構名稱*(28) 中國海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機構名稱縮寫(29) MCCC
隸屬單位名稱*(30)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資源保藏類型*(31) 培養物
保存方法*(32) 液氮超低溫凍結法,-80℃冰櫃凍結法,真空冷凍乾燥法
實物狀態*(33) 有實物
共享方式*(34) 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
提供形式*(35) 凍乾物
獲取途徑*(36) 郵寄,自取
聯繫方式*(37) 合作單位可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