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吉斯頁岩動物群

研究發現,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的生活時代大約在中寒武紀(距今5.05億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寒武紀大爆發時期。 他們的發現基於林日白在貴州凱里發現的323塊保存精美的“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的化石。 通過對這些化石的深入研究,他們認定,潛居生物並不是蠶食“布爾吉斯頁岩型生物群”的天敵。

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動物群的發現

1909年8月,著名美國古生物學家、美國史密森協會主席維爾卡特帶領全家到加拿大落基山脈的布爾吉斯山旅行。在回來的路上,他的夫人騎的馬被一塊石頭絆倒。當他撿起這塊石頭查看時驚奇地發現,這是他從未見過的一種動物化石。這隻動物從頭部伸出兩對觸角,身體多節。維爾卡特用他的一位朋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馬爾三葉形蟲”。
第二年春天,維爾卡特專程回到這裡,開始大規模發掘工程,結果得到了100多種保存十分完好的無脊椎動物化石,有的像海母、海葵等腔腸動物,有的像環節動物,有的像海參等棘皮動物......
由於“馬爾三葉形蟲”及後來發現的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化石都是在一種被叫做“布爾吉斯頁岩層”的地層中發現的,所以這些動物被統稱為“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
研究發現,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的生活時代大約在中寒武紀(距今5.05億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在此期間,大量動物種群在較短時期內(也許僅幾百萬年內)突然出現,幾乎現在所有的生物種類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祖先,而在此之前,動物世界還只是由多細胞後生動物及小殼動物等簡單生物所組成。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成為寒武紀大爆發的重要證據。
布爾吉斯生物群的發現給當時的科學界帶來極大震撼,它使科學家們第一次清楚地認識到,在寒武紀海洋中具有骨骼的動物僅占少數,絕大多數是不易保存的軟軀體動物門類,從而糾正了人們對寒武紀僅存有三葉蟲等少數硬體動物的錯誤認識。
‍

中國專家宣布推翻其消失原因假說

“距今約5.13億年前的寒武紀‘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消失並不是因為貝殼、蠕蟲等潛居生物的擾亂與破壞。”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林日白宣布,他和他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找到有力的佐證,推翻了此前學界普遍認同的假說。
林日白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國際地學核心期刊《三古》上,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共同關注。
在中寒武紀,地球上曾出現過一個奇特的“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它們生活在海洋中,同一時期大量出現,又在幾千萬年後大量消失。它們是寒武紀大爆發的重要證據,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無法解釋的“自然之謎”。 林日白介紹,在眾多的假說當中,潛居生物的崛起造成後期生物擾動頻繁,導致布爾吉斯頁岩型生物群在寒武紀之後大量消失是被大部學者認同的一個解釋。
不過,林日白及其團隊經過潛心研究,發現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們發現了潛居生物與布爾吉斯頁岩型生物群共同生活的痕跡。
他們的發現基於林日白在貴州凱里發現的323塊保存精美的“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的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的深入研究,他們認定,潛居生物並不是蠶食“布爾吉斯頁岩型生物群”的天敵。
指著其中一塊名叫“始海百合”的化石,林日白告訴記者,通過與英國一所大學合作,他們用最先進的X光微體掃描設備以及三維模擬軟體,成功還原了“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的“生存環境”,“結果我們發現,在這個“始海百合”身邊,有潛居動物頻繁穿越運動而形成的無數坑洞。這說明,這兩種動物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還有一塊叫“納羅蟲”化石也提供了佐證。林日白介紹,這塊化石完整保存了遠古“納羅蟲”的消化器官,雖然它被沙土掩埋後,尾巴的部位明顯因為某種潛居動物的穿越而被破壞了,但這個潛居動物顯然只是偶爾路過,似乎並沒有想傷害它。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