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托克獎

布拉姆•斯托克獎

布拉姆·斯托克獎由享有“吸血鬼之父”之稱的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名字命名。

來源

布拉姆•斯托克獎源於恐怖小說,以愛爾蘭作家,享有“吸血鬼之父”的稱號的布拉姆•斯托克的名字命名而成。布拉姆·斯托克於1897年出版的《嗜血幽靈--德拉庫拉伯爵》使得吸血鬼傳說成為一個流傳至今的現代神話,啟發了此後許多作品的靈感,成為魔幻經典之作,而布拉姆.斯托克也被譽為“鬼怪小說之父”。布拉姆•斯托克(BramStoker1847—1912)也因《德拉庫拉》而享有“吸血鬼之父”的稱號。這部恐怖小說以15世紀神秘的瓦拉幾亞公國的領主弗拉德三世為原型創作出集高貴、智慧、邪惡與柔情於一身的暗夜之王。布拉姆•斯托克由此成為吸血鬼小說鼻祖,影響了後世幾代作家,其作品被不斷翻拍,成為經典電影。以其姓名命名的布拉姆•斯托克獎,是恐怖小說界的最高獎。美國當代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等都曾獲該榮譽獎項。

獎項評選

布拉姆·斯托克獎獎盃布拉姆·斯托克獎獎盃

布拉姆·斯托克獎由恐怖小說作家協會(HWA)主持,首屆評選舉辦於1988年,其後每年一度延續至今。獎盃是由雕塑家史蒂文·柯克特別為協會製作的一尊8英寸高的鬼屋塑像,其形象充滿奇思,栩栩如生。通過鬼屋的大門可以看到一個黃銅銘牌,上面刻著獲獎作品和作家的名字。

布拉姆·斯托克獎的初選名單是由恐怖小說作家協會的會員從上年的作品中推薦產生,其後通過一輪投票產生最終候選名單,再經過第二輪投票產生最終的優勝者。協會特別指出這個獎項的評選原則是選出每年的“突出貢獻者”而非“最佳”,所以允許並列獲獎的情況出現。

在布拉姆·斯托克獎十幾年的歷程中,獲獎次數和獲提名次數最多的就是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分別為7次和20次。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獎項並沒有硬性規定,但從實際操作看,入圍作品均為“超自然”恐怖小說。

獎項設定

布拉姆·斯托克獎通常在每年6月份的協會晚宴上頒發。獎項設定較多,包括最佳長篇小說獎,最佳新人小說獎 (FirstNovel)、最佳中篇小說獎(Long Fiction)、最佳短篇小說獎(ShortFiction)、最佳個人文集獎(FictionCollection)、最佳詩集獎(PoetryCollection)、最佳文集獎(Anthology)、最佳非小說作品獎(Nonfiction)、最佳繪圖故事獎(IllustratedNattative)、最佳劇本獎(Screenplay)、最佳青少年向作品獎(WorkforYoungReaders)。另外,會上還將不定期公布終身成就獎(LifetimeAchievement),旨在表彰那些對恐怖小說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作家。

2006年獲獎人物名單

《鬼路布魯斯》封面《鬼路布魯斯》封面
最佳長篇:史蒂芬·金:《莉茜的故事》《Lisey'sStory》
最佳新人長篇:喬納森·馬貝瑞(JonathanMaberry):《鬼路布魯斯》(GhostRoadBlues)
最佳長篇故事:諾曼·帕特里奇(NormanPartridge):《黑暗豐收》(DarkHarvest)
最佳短篇故事:利莎·莫頓(LisaMorton):《受測》(Tested)
最佳文集:(並列)
喬·R·蘭斯戴爾(JoeR.Lansdale):《RetroPulpTales》 約翰·斯基普(JohnSkipp):《MondoZombie》

相關人物介紹

亞伯拉罕·布拉姆·斯托克(英語:Abraham"Bram"Stoker,1847年10月8日-1912年4月20日),愛爾蘭籍英國小說家。
斯托克1847年出身於都柏林郊區克隆塔夫(Clontarf);大學畢業後,進入演劇界。創作了科幻小說《水晶杯》,魔幻小說《命運之鞋》,長篇小說《卑微職員的義務》,同時他還擔任《都柏林郵報》特約戲劇評論員,後任《愛爾蘭回聲報》編輯。1878年開始,成為戲劇演員亨利·艾爾文(HenryIrving)的秘書,後來編著了《艾爾文個人回憶片斷》(PersonalReminiscencesofHenryIrving);1897年出版了以吸血鬼為題材的小說《德拉庫拉》並因此成名,至此這本小說和另一位愛爾蘭作家喬瑟夫·雪利登·拉·芬努的《女吸血鬼卡蜜拉》(Camilla)一起成為吸血鬼文學的經典小說。以其命名的“布拉姆·斯托克獎”,是世界恐怖小說界的最高獎項。獲得該獎的代表人物有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