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主義的興衰

布希主義的興衰

《布希主義的興衰》是2012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緝思。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布希主義的興衰布希主義的興衰
《布希主義的興衰》認真梳理了冷戰後美國對外戰略的演變,尤其是對其21世紀初的重要表現形式,布希主義做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不但理清了布希主義的來龍去脈,也對在其影響下美國與世界主要大國和地區之間的關係做了詳盡的分析。

圖書目錄

緒論 冷戰後美國大戰略與布希主義

第一章 美國大戰略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孤立主義戰略

第二節 在國際主義和孤立主義之間搖擺

第三節 全面介入世界事務與冷戰戰略

第四節 不確定的過渡

第二章 布希主義的戰略內涵

第一節 布希主義的形成及主要內容

第二節 從“制度霸權”走向“新帝國”

第三章 布希主義的戰略實踐

第一節 布希主義在反恐戰爭中全面展開

第二節 布希主義的調整、修補和“善後”

第四章 “9·11”事件對美國社會心理的衝擊

第一節 衝擊:“狼真的來了!”

第二節 懸疑:“他們為什麼恨我們?”

第三節 反思:“都是極端主義、專制主義惹的禍!”

第四節 回應:“沒有他們的民主,就沒有我們的安全!”

第五章 布希主義與美國國內政治的極化趨勢

第一節 黨派政治極化

第二節 意識形態極化

第三節 “新帝王般的總統”:戰時總統的強勢地位

第四節 選舉政治的周期律:“鐘擺開始往回擺!

第五節 國內政治與大戰略

第六章 布希主義與新保守主義外交思潮

第一節 新保守主義外交思潮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20世紀後半葉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運動

第三節 “9·11”事件:新保守主義興盛的歷史契機

第四節 “火神派”的關係網:新老保守派的連結

第五節 興盛:伊拉克戰爭——新保守主義的試驗場

第六節 衰敗:魂斷伊拉克

第七章 布希總統的個性因素及其執政風格

第一節 信仰改變人生

第二節 本能重於理性

第三節 原則高於權變

第四節 信任、放權、承擔責任的執政風格

第八章 布希主義與大國關係

第一節 跨大西洋聯盟——更加鞏固還是瀕臨瓦解?

第二節 以美日聯盟為軸心的亞太戰略——“重心東移說”的新詮釋

第三節 美俄關係——充滿矛盾的合作關係

第四節 美印關係——維護地區平衡的砝碼

第九章 布希主義與穆斯林世界

第一節 美國對穆斯林戰略中的反恐與結盟

第二節 美國對穆斯林世界的“打破現狀”戰略

第三節 美國對穆斯林世界的推進民主戰略

第四節 美國對穆斯林世界的援助與發展戰略

第五節 美國對穆斯林世界的公眾外交戰略

第六節 小結

第十章 布希主義與中美關係

第一節 布希政府對華戰略與中美關係的演變

第二節 反恐背景下中美關係的調整與發展

第三節 超越雙邊的中美全球合作

第四節 超越國家的中美相互依賴

作者簡介

王緝思,中國當代國際政治學家,美國問題學者現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美國外交、中美關係、國際政治理論代表性著述有:《國際政治的理性思考》、《高處不勝寒: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與世界地位》(主編)、《文明與國際政治》(主編)、《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外交研究》(論文)、《美國霸權的邏輯》(論文)、《美蘇爭霸的歷史教訓和中國的崛起道路》(論文)、《美國對華政策中的“戰略大三角”》(論文)、《美國意識形態的新趨勢》(論文)、《關於戰爭與和平理論的思考提綱》(論文)、《美國外交思想傳統與對華政策》(論文)、《“遏制”還是“交往”?評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論文)、《From PaDer Tiger to Real Leviathan.China's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1949》(論文)等。

部分內容

二、布希政府大戰咯調整的背景與內涵

2001年1月布希領導的共和黨政府開始執政,標誌著右傾保守勢力在美國政治中取得了主導地位。布希政府上台伊始,就對柯林頓的內外政策大加鞭撻,奉行全面否定柯林頓的ABC (Anything But Clinton)原則。以布希本人和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法務部長阿什克羅夫特等人為代表的右翼保守勢力借“9·11”後“反恐戰爭”之機,擴大權力,在政府中任人唯親,推進自己的政策主張。

所謂右翼保守勢力,可以分為相互部分重疊的四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聚集了巨大財富的壟斷財團和企業,特別是以投資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集團。它們從布希的減少稅收、刺激經濟、縮小社會福利、放鬆金融監管的對內政策中獲益,也從促進海外投資和貿易、維護美元主導地位的對外經濟政策中獲益,是美國全球霸權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個板塊是軍工利益集團。通過政府採購大批武器裝備和國內反恐支出,通過新式武器的研究、開發和銷售,軍工利益集團對美國國防政策的影響無孔不入,是美國軍費和研發費用增加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美國推行強硬外交政策的有力支持者。軍工集團在政府中的代言人如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十分崇尚技術、軍事手段.成為橫行一時的“新保守主義”的核心力量。

第三個板塊是宗教右翼,其主體是基督新教的右翼保守勢力。在全球化的衝擊下,特別是在“9·11”事件的巨大衝擊下,美國社會開始趨向保守,對文化多元傾向和新移民有抗拒心理,許多人希望回歸傳統,維護盎格魯一撒克遜文化、基督新教和白人在美國社會的主導地位。宗教右翼的復興適應了這種社會需要。宗教右翼對意識形態、政治生活、對外政策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美國一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是美國最大的親以色列遊說集團,對美國的中東政策以至國會及其選舉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第四個板塊是媒體中的保守勢力。過去,美國媒體被認為是自由派占優勢的輿論陣地,有三權分立以外的“第四權力中心”之稱。但一段時間以來,媒體依附權貴,討好政府,而政府操縱敲打媒體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媒體的獨立性大打折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