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希爾

巴里·希爾

巴里·希爾(Barry Hill)澳大利亞作家、詩人。出生於墨爾本,成長在一個政治上十分活躍的工人階級家庭。他的短篇小說被采入許多小說選集中,有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曾獲“非小說、詩歌和散文總理獎”等多項大獎。主要作品有《學校》、《靠近精煉廠的地方》等。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名:巴里·希爾
巴里·希爾巴里·希爾

外文名:BarryHill
國籍:澳大利亞
出生地:墨爾本
出生日期:1943
職業:作家,詩人
畢業院校:墨爾本大學
主要成就:獲得維多利亞州長獎
獲得國家傳記文學獎
代表作品:《學校》《靠近精煉廠的地方》《最美的圖畫

基本信息

巴里·希爾在墨爾本大學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在倫敦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先後在墨爾本和倫敦做過心理學家、記者和教師,講授哲學、創作等課程,1975年起成為專業作家,作品有小說、非虛構作品、詩歌以及廣播劇、舞台劇、音樂劇等。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轉向歷史研究和詩歌創作,靈感來自在澳大利亞中部地區的田野考察。現為《澳大利亞人》雜誌的詩歌編輯,居住在維多利亞州的昆士克里阜。

主要作品

巴里·希爾的主要作品有《學校》、《靠近精煉廠的地方》、《最美的圖畫》,短篇小說集《藍色的邊緣》、《勒頭摔跤和其他故事》,詩集《木筏》、《威廉·巴克利幻象》、《內海》,傳記《傷心之歌》等。

主要成就

巴里·希爾在小說和詩歌等領域的成就為他贏得了豐碩的獎項。《傷心之歌》獲維多利亞州長獎,國家傳記文學獎、新南威爾斯文學研究州長獎、塔斯馬尼亞州太平洋地區二百周年歷史獎、澳大利亞文學研究會文學金獎等五項大獎,《威廉·巴克利幻象》獲新南威爾斯州長詩歌獎,《入座》獲新南威爾斯州長非小說獎,2003年獲內蒂·帕爾默非小說文學獎,新近詩作《汲取弗洛伊德及其他詩歌》、《長距離游泳》、《喜馬拉雅之火》分別被列為2003年、2004年、2005年最佳詩歌。

社會評價

著名雜誌《外國文藝》評價巴里·希爾的作品說,他的小說經常跨越文類的界限,探討澳大利亞作為囚犯的歷史,和性別禁忌、家庭關係、現實的性質以及虛構和現實之間模糊的界限等主題,挖掘靈魂深處不同的自我。以生動、樸實的語言,勾畫童年的生活,展現了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而在童年舊事的美麗圖景後面,是家鄉在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物質生活豐富了,但異化已經侵入了家庭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