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脈蜻蜓

巨脈蜻蜓

巨脈蜻蜓(學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的一種昆蟲,在外貌上與現代的蜻蜓接近。它的翅膀展開闊達75厘米,是已知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昆蟲物種,但是早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就已滅絕。它以其他昆蟲及細小的兩棲動物為食物。

基本信息

化石介紹

巨脈蜻蜓 巨脈蜻蜓

巨脈蜻蜓的化石是於1880年在法國發現。於1885年,法國古生物學家Charles Brongniart描述及命名了這個化石。另一個化石標本是於1979年在德比郡的博爾索弗發現。完模標本現正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

體型理論

就巨脈蜻蜓如何在石炭紀能生長成如此巨大的體型一直都是討論的焦點,因為氧氣經氣管擴散至昆蟲身體的方式會限制它們的體型,而這種史前昆蟲的體型卻超越了這個限制。

最初有指巨脈蜻蜓能夠飛翔是因當時氧氣在大氣層較平時多20%,這個理論最初不被接納,但就有關巨大畸形症及可獲取氧氣之間關係的研究證實了這個說法。若這個理論正確的話,巨脈蜻蜓的滅絕可能是因氧氣含量下跌造成,並且肯定的是它們不能在現今的環境生存。

存在時期

巨脈蜻蜓的翼展達2.5英尺(0.75米),科學家認為它們主要吃其他會飛的和爬行昆蟲,甚至吃一些更小的早期兩棲類動物(剛開始從海洋移居陸地的動物)。遠古蜈蚣蟲的身體能伸展到8.5英尺(2.6米),它們可能既吃植物,又吃小型動物。巨型古廣翅鱟Jaekelopterus rhenaniae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一種廣翅鱟海蠍子,生活在4.6億到2.55億年前。它可能是以我們的最初的海生祖先為食,也吃它們遇到的其他東西。Jaekelopterus rhenaniae的體長可達8英尺(2.4米),是地球生物進化史上最大的節肢動物。

自然界體積龐大的蟲類

簡介: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大部分蟲類都很小,甚至可以用“渺小”來形容,但是這種古老的節肢動物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全球所有有生命的有機體的一半還多,其中有些蟲的體格之大令人驚嘆。
巨脈蜻蜓 | 避日蛛 | 田鱉 | 日本大黃蜂 | 大沙螽 | 皇蛾 | 亞歷山德拉鳳蝶 | 亞馬遜食鳥蛛 | 狼蛛霍克黃蜂 | 尖刺足刺竹節蟲 | 巨型深海大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