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傾錯誤

簡介

用“左”或“右”來區別派別的習慣來源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當時的國民公會山嶽派在左,吉倫特派在右。
回首文革回首文革

山嶽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於會議大廳的最高處得名。1792年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後,山嶽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執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符合當時的實際,就是正確的;如果超越了當時的客觀實際,做了條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傾盲動(冒險)主義;如果落後於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投降)主義。
在戰爭年代,黨內"左傾"容易走向關門主義,"右傾"容易導致投降主義,因此要反對"左傾"、"右傾",但主要是反"左傾"(反"左左為右")的冒進性。在和平時期,黨內"左傾"容易走向空想主義,"右傾"容易導致妥協主義,因此還要反對"左傾"、"右傾",但主要是反"右傾"(反"左右為中")的保守性。其實,"左"與"右"的區別由來已久。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偉大的哲學家老子就說過:"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以責於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