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東文化

[uai] [iau] [iu]

嶺東地區

《水經注》載,“‘嶺南’背靠五嶺而面大海,‘嶺東’則為五嶺之東,而窮於海,蓋以五嶺為始,而訖於揭陽也”。
這表明嶺東地區包括“汀(汀洲,今龍巖、三明市部分)虔(虔州,今寧都瑞金石城)梅(今梅州市)惠循(惠州、循州,今惠州河源興寧五華等地)之地”。而“訖於揭陽也”,說明嶺東地區與潮汕地區無關。
至於“嶺東”一詞之所以出現在潮汕地區,是歷史緣故。歷史上(今程鄉縣梅州大部,除興寧、五華、豐順)北宋時期隸屬於潮州府。清朝光緒25年秋,梅州人丘逢甲在潮州鎮平會館(當時梅州東部屬於潮州府,相當於去市區辦學)著手開辦“東文學堂”。而後丘逢甲將“東文學堂”遷移至汕頭並將學堂改名為“嶺東 同文學堂”。由此部分潮汕學者誤以為潮汕地區是嶺東地區一部分。但由《水經注》、《臨汀匯考》等文獻,我們可知,嶺東地區訖於揭陽也。

嶺東古文明

嶺東,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據史載,夏商周時期的百越族人,是這裡的主要先民。嶺東的百越族人和嶺南的百越族一樣,原都生活在今閩粵交界處至浙江部分地方,以會稽(今紹興)為都,地處濱海,頗得漁鹽之利,逐步發展,至越王勾踐時日趨強盛,春秋後期,與吳國一爭高下,圖盛霸業。但至戰國中期勢趨衰微,至公元前306年為楚國兼併,餘部散居於今浙江江南部和福建山區,史稱“百越”。“百越”的一支於戰國後期南徙兩廣。他們為開發中國東南地區作出了貢獻,並與北方長江、黃河流域的巴蜀人、荊楚人,秦晉、齊魯人,一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
1983年廣東省文物考古隊在蕉嶺縣三圳鎮東嶺下等處,就發現了石斧、石錛、石刀一大批。1984年,省文物考古隊在五華縣獅雄山發現了一座古建築(長樂台)遺址,一時轟動了省內外考古學界。經過四次仔細普查發掘,面積達14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除有大批石斧、石錛、石鏃等石造生產工具外,還有陶罐、陶盆、陶碗、陶杯、陶盂等生活器具。而在與五華相鄰的龍川坪頭嶺遺址也發現有五六千年前的古稻種,以及其它石製造工具。我們從考古學研究中知道,新石器時代,相當於我國的夏商周時期,這時的歷史文化一個突出特徵,就是磨製石器增多,發明了陶器,開始穀物的種植和動物的飼養。從上述出土的石器和陶器足以研究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即五、六千年前,古嶺東地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其原始居民,已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他們不但有了原始農業、畜牧業,而且有了手工業,經過使用犁耕和弓箭,還知道用網捕魚和紡織縫衣。
春秋戰國時期,嶺東地域的經濟已進一步發展,突出特點一是鐵器使用和牛耕的普及,這是農業生產力水平空前提高的主要標誌;二是青銅器普遍使用,不但品類日漸繁多,而且製作工藝日趨精巧,這說明手工業獲得迅速發展。體現這一經濟發展水平的文物考古發現是,1982年、1985年夏,廣東省文物考古隊兩次到大埔縣楓朗王蘭考察發掘古墓葬群22座,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等141件,其中陶器有砂陶紡輪,說明本地域在農業、手工業發展基礎上,紡織業已相當普及,生活水平提高。此外,1984年,省文物考古隊對興寧新圩鎮發掘出土的6個編鐘進行鑑定,認為這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高檔藝術珍品文物。這不但說明此時期嶺東地域與長江流域的荊楚吳越人已有相當的交往和聯繫,而且亦可說明這一時期楚國或吳國的統治勢力已經深入到嶺東這邊遠山叢地域。
綜上所述,古嶺東地域的先民在六七千年前,與黃河、長江流域的先民是差不多同時進入母系氏族社會的,但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則比較緩慢,不但比中原地區慢,而且比嶺南地區也稍慢。因此出土反映這一時期的古文物不多,也不系統。但是,絕不能因此而藐視或否定這一地域悠久的歷史。

嶺東近代文化

明代,被稱為嶺東先賢的有李士淳羅萬傑等。在清代中期以前,梅州一帶就出了被稱為嶺東才子的宋湘溫訓楊纘緒、饒曼唐等。清末,來自嘉應州的丘逢甲黃遵憲、興寧縣的胡曉岑、潮州府的丁乃潛,因詩文別具一格,形成了“嶺東詩派”,他們成為嶺東詩派的開創者,被稱為“嶺東四大詩人”。還出現了被稱為“嶺東三大女詩人”的范荑香黎玉貞葉璧華。另外,嶺東文派的代表人物有:溫仲和溫廷敬、丘晉昕、吳世驥等。
另外,丘逢甲黃遵憲丁日昌和大埔縣的何如璋,又被稱為清末“嶺東四先生”。梅州所管轄的七個縣域,所產生的名人,自古就被冠以“嶺東”之名。尤其是“嶺東詩派”的代表人物,完全是產生在現在梅州地級市所管轄的範圍之內,而又不限於古梅州,比如范荑香、丁日昌、溫廷敬這幾個人,是來自原潮州府,劃給現在的梅州地級市的大埔縣、豐順縣;胡曉岑、溫伊初等人,來自直到清代初期仍屬於惠州府的興寧縣、長樂縣。
台灣有嶺東科技大學

圍龍屋

“圍龍屋”是中國建築藝術奇芭,建築藝術獨具特色,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被國際建築學界譽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殊形式之一,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圍龍屋一般座北朝南、依山傍水,在建築上圍屋的共同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規整,有方、圓等形式。標準傳統的圍龍屋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圓形,屋大門前有禾坪、半月形池塘、照壁,和正堂後的弧形“圍龍”組合而成。圍屋前低後高,多層次的天井,有利於通風、採光和排水。特別是地下排泄渠道清污隔離的科學性堪稱建築史上的典範。大門前的禾坪供晾曬、活動和乘涼。池塘蓄水防旱防水、養魚及淨化污水,塘泥肥田,是一個科學的自給自足的小自然生態圈。 ­

嶺東服飾

嶺東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藍、黑、白色最為流行。農村女子普遍繫著的一種圍裙"掩腹",其實可以掩胸,下擺寬及兩側,上端縫花刺繡,另加“頸鏈”、“腰鏈”和“牙牌”、“手鐲”等服飾。姑娘梳辮,少婦盤髻。勞動者則多穿對補救短衫的,俗稱褂哩。讀了書的男子多改著西式褲。
鞋襪方面,多穿布鞋,是家庭婦女自製的。

嶺東語

概述:

嶺東語,又稱粵東語,是我國漢族分支嶺東民系的通用語言,中央電視台稱嶺東民系人口使用人數達1億5千萬人。舊稱唐音、唐嶠語、廣福話。香港學術界將廣府話、嶺東語並列為粵語。

分布:

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國外澤主要分布在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拼音體系:

字母
拼音採用拉丁字母。ê 是字母 e 的變體,用以代表 [ɛ]。

聲母

聲母總數為19個。不以輔音為首的音節,稱為零聲母。列表如下:

b [p] 波

p [pʻ] 婆

m [m] 摸

f [f] 火

v [v] 窩

d [t] 多

t [tʻ] 拖

n [n] 挪

l [l] 羅


g [k] 哥

k [kʻ] 科

ng [ŋ] 我

h [h] 河


j [ʦi-] 擠

q [ʦʻi-] 妻

x [si-] 西



z [ʦ] 資

c [ʦʻ] 雌

s [s] 思



資 zi、雌 ci、思 si 等字的韻母用 i [ɪ]。

韻母

韻母總數為74個。列表如下:

i [ɪ] 資

i [i] 衣

u [u] 姑

a [a] 阿

ia [ia] 也

ua [ua] 掛

o [ɔ] 喔

io [iɔ] 喲

uo [uɔ] 過

ê [ɛ] 這

iê [iɛ] (撒)

uê [uɛ] 穢

ai [ai] 挨

iai [iai] 椰

uai [uai] 怪

oi [ɔi] 哀



au [au] 凹

iau [iau] 腰


êu [ɛu] 歐




iu [iu] 有



iui [iui] 銳

ui [ui] 貴

am [am] 庵

iam [iam] 淹


êm [ɛm] 砧



em [əm] 針

im [im] 陰


an [an] 班

ian [ian] 煙

uan [uan] 關

on [ɔn] 安

ion [iɔn] 阮

uon [uɔn] 管

ên [ɛn] 恩

iên [iɛn] 邊

uên [uɛn] 耿

en [ən] 真

in [in] 因



iun [iun] 允

un [un] 敦

ang [aŋ] 冷

iang [iaŋ] 影

uang [uaŋ] 礦

ong [ɔŋ] 江

iong [iɔŋ] 央

uong [uɔŋ] 光


iung [iuŋ] 雍

ung [uŋ] 工

ab [ap] 鴨

iab [iap] 葉


êb [ɛp] 粒



eb [əp] 汁

ib [ip] 邑


ad [at] 八

iad [iat] 乙

uad [uat] 刮

od [ɔt] 遏



êd [ɛt] 北

iêd [iɛt] 鱉

uêd [uɛt] 國

ed [ət] 質

id [it] 一



iud [iut] 郁

ud [ut] 骨

ag [ak] 扼

iag [iak] 錫

uag [uak] □

og [ɔk] 惡

iog [iɔk] 約

uog [uɔk] 郭


iug [iuk] 育

ug [uk] 督

m [m] 唔

n [n] 五


i 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yi、ya、yo、yê、yai、yau、yu、yui、yam、yim、yan、yin、yun、yang、yong、yung、yab、yib、yad、yid、yud、yag、yog、yug。

聲調


調類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陰入

陽入

調號

1

2

3

4

5

6

調值

44

11

31

52

11

55


fu

fu

fu

fu

fug

fug

例字







子音

符號

注音符號

備註

符號

注音符號

備註


b



h


國音ㄏ為[x],不同於嶺東語的[h]


p



z




m



c




f



s




d



v

(萬)

國際音標作/v/


t



ng

(兀)

國際音標作/ŋ/


n



zh

(ㄓ)

新竹腔專用


l



ch

(ㄔ)

新竹腔專用


g



sh

(ㄕ)

新竹腔專用


k



rh

(ㄖ)

新竹腔專用

元音


符號

注音符號

備註

a



e



i



o



u



-ii


空韻,用在z、c、s

er


新竹腔專用

-p


入聲符號

-t


入聲符號

-k


入聲符號

聲調


調名

符號

備註

高平調

a

似一聲

低升調

á

似二聲

低平調

a

似三聲

中降調

à

似四聲

低入調

ak

似三聲,但短促

高入調

ak

似一聲,但短促

中平調

ā

介於一聲和三聲之間,新竹腔專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