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病

崩漏是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出血的總稱。臨床以陰道出血為其主要症狀。若出血量多而來勢兇猛者,稱“血崩”或“崩下”;若出血量少,但持續不斷的,稱為“漏下”。本病多發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現代醫學中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和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症,皆屬崩漏的範圍。本處著重介紹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崩漏是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出血的總稱。臨床以陰道出血為其主要症狀。若出血量多而來勢兇猛者,稱“血崩”或“崩下”;若出血量少,但持續不斷的,稱為“漏下”。本病多發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現代醫學中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和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症,皆屬崩漏的範圍。本處著重介紹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病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簡介

崩漏是婦女非行經期間陰道出血的總稱。臨床以陰道出血為其主要表現。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斷的稱漏。現代醫學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腫瘤等所出現的陰道出血,皆屬崩漏範疇。
以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為主要表現的婦科中醫重證。一般以來勢急、出血量多者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淨者為漏。崩漏多由素體陽盛,或感受熱邪,或肝鬱化火,陰虛精虧,虛熱內擾,血熱妄行;素體脾虛,飲食勞倦,損傷脾氣,統攝無權;情志不舒,或感受寒濕,瘀血凝滯,血不循經;早婚早育、多產房勞、久病傷腎,封藏不固等引起。

常見證型有:①陰虛血熱型崩漏。證見經來無期,淋漓不斷或驟然量多,血色深紅,潮熱,口乾咽燥,手足心熱,或失眠,煩躁,舌紅苔黃,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涼血固經,方用清熱固經湯等。②肝鬱血熱型崩漏。證見經亂無期,時漏時崩,色深紅質稠,煩躁易怒,乳脹,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熱開郁止血,方用丹梔逍遙丸等。③脾虛氣陷型崩漏。證見忽然崩下或淋漓不斷,血色淡質稀,面色不華,氣短無力,食少胸悶,心悸,或便溏,舌淡,脈虛弱。治宜補氣攝血,方用固本止崩湯、歸脾湯等。④血瘀阻滯型崩漏。證見經血淋漓不斷或突然下血量多,血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瘀塊排出痛減,舌暗紅有瘀點,脈沉澀。治宜活血祛瘀,止血,方用桃紅四物湯等。⑤腎虛不固型崩漏。證見出血量少,淋漓不止,或突然下血量多,色淡紅或紫暗,腰脊酸軟,小腹空墜,或失眠盜汗,煩熱,或畏寒,便溏,舌紅或淡,脈細數或沉弱。

特徵

⒈規則性出血,經期延長量多;
⒉不規則出血,量多或淋漓出血,時間長短不一,長期出血者可致貧血。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與肝、脾、腎三髒有關。

⑴肝:精神刺激,使肝鬱氣滯,郁久化熱,熱盛迫血忘行。

⑵脾:思慮傷脾或飲食不節損傷脾氣,脾虛不能統血,營血外溢引起。亦有由於平素陽盛血熱,飲食不節,脾不運濕,濕從熱化,濕熱內蘊,血熱妄行而引起的。

⑶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或大病久病耗傷陰血,而致肝腎陰虛,沖任不能固攝而出血。

病因辨證

⒈肝鬱血熱(多見於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或發病初期):經前胸脅脹痛,性情急躁,頭暈頭痛,口乾,尿黃,大便乾結,月經量多,色紅或深紅,粘稠有塊,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稍數。治宜平肝解郁,清熱涼血。

⒉脾不統血(多見於出血日久患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面目下肢浮腫,食慾減退,便糖,心跳失眠,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治宜健脾益氣,固攝沖任。

⒊濕熱內蘊(多見於功能性子宮出血合併盆腔炎):下腹灼熱,尿黃尿頻,白帶黃稠有惡臭味,月經量多,色紫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⒋肝腎陰虛:頭暈,眼乾澀,視物不清,手足心熱,腰酸痛,腿酸軟,肩背酸沉,記憶力減退,尿貧急,舌紅或正常,脈弦細。治宜滋補肝腎,固護沖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