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鏈戰略

簡介

“島鏈戰略”是於1982年提出的。當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提出海軍海洋計畫的藍本,表示要“到2010年為止,確立第一島鏈內的制海權,使其內海化,到2020年確保第二島鏈內的制海權,並且在2040年為止取得可以遏制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印度洋支配權的力量”。

島鏈

島鏈示意圖島鏈示意圖
‍是由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義,又有政治與軍事上的內容,其用途是圍堵亞洲東岸,對蘇聯、中國等共產國家形成威懾之勢。簡介

島鏈又分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實際上,“第一島鏈”從地理名詞成為國際政治名詞,是源於冷戰時期。美國在第一島鏈的布局,最早並非用來對付中國,而是針對蘇聯的。冷戰時期太平洋方向是東西方對峙的重要戰線。在這裡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戰略核潛艇隨時可以進入太平洋活動,成為對美國重要的威懾力量。

第一島鏈

第一島鏈是指花彩列島中,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台灣島。它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台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第二島鏈

第二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經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至哈馬黑拉群島。

第三島鏈

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於美國而言,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太平洋鎖鏈‍

太平洋鎖鏈是美國目前在亞洲戰略部署的重點,而它所要圍困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這條鎖鏈是以太平洋上的第一島鏈為基礎,東起靠近北極的阿留申群島,日本群島,韓國是這條鎖鏈的中心,而台灣島和關島則是中軸,其一直延伸至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新加坡、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等。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