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螺

峨螺

峨螺,腹足綱,新腹足目,峨螺科的一種動物。

基本信息

簡介

英文名: Whelk/SeaSnail 俗名: 海螺(sea snail),峨螺,鳳螺(conch)。 產地及產期: 維吉尼亞,北卡羅萊納,加利福尼亞,阿拉斯加

經濟價值

海螺,又稱峨螺,在美國大西洋沿岸以及加利福尼亞海岸和部分部分阿拉斯加海岸十分常見。這些軟體類成員通常生活在淺水或平坦的泥地,但也可見於深達600英尺(200米)的深水中。多數海螺使用誘捕箱或拖網捕撈,它們也可是其它產品的順帶捕撈品。因品種差異海螺肉可呈白色至黃色不等。

峨螺峨螺

海螺幾乎食用任何一樣東西,它們可用它們的硬殼撬開或擊碎其它軟體動物的外殼來覓食殼內的肉。它們通過一隻大而健壯的足來行走,而來自這隻足的肉使海螺成為全球共享的海鮮產品。多數海螺體長約為7至10厘米,某些可長至近20厘米。多數海螺可產出100至450克去殼淨肉。

美國境內水域有多種海螺,而產量最大的是溝螺(Busycon canalic-ulatu),亦稱滑殼螺。儘管這種海螺從緬因至佛羅里達的淺水沙底均有分布,幾乎所有商品海螺全部來自維吉尼亞和北卡羅萊納水域。那裡駕駛小船的漁民使用以鱟為誘餌的誘捕箱捕撈,年產量近1500噸。幾乎所有產品均出口至亞洲地區,主要是香港和中國。溝螺肉色為黃色,質地與象拔蚌相似。

在大西洋海岸,漁民們也大量捕撈科諾比(Knobby)海螺(Busycon carica)。這種海螺價值不如溝螺,肉色為白色。這種海螺通常加工成罐頭,銷往美國國內市場。

捕撈溝螺始自20世紀90年代初,那時溝螺作為價值更高的加勒比海螺的替代品出口至香港。在1995年,當象拔蚌價格飆長的時候,溝螺需求迅速增長用以替代象拔蚌。平均每年有800噸溝螺出口至亞洲市場,其中約半數銷往香港。

活溝螺捕撈後運至加工廠,在那裡用機器破開貝殼。海螺肉經手工摘除內臟。海螺足未脫離表明海螺在加工時依然存活(海螺足脫離表明海螺已死亡)。海螺肉通常用冰水浸泡12-18小時,分級後以5磅(2。27公斤)一塊包裝。海螺肉分為特大(每磅1-3隻),大(每磅3-5隻),中(每磅5-7隻)和小(每磅7隻以上)。四個級別在成品中所占比例幾乎相同。

拉斯加巨大的白令海大陸架擁有大量海螺資源。日本捕撈船於20世紀70年代開發了普瑞比洛夫(Pribilof)海王螺(Neptunea pribiloffen-sis)捕撈場,一度年產量超過5千噸。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數隻美國捕蟹船轉為以海螺為主的捕撈作業,在1996年產量突破1500噸。活海螺直接運抵加工廠,在那裡經煮熟並摘除海螺肉,冷凍出口至日本。後來因日本的海螺價格下跌,漁民們因無利可圖便停止捕撈。

如今中國逐漸成為阿拉斯加海螺的一個巨大潛在市場。加工商對向中國出口整隻海螺,經加工後供應當地市場表現出渾厚興趣。阿拉斯加海螺肉的色澤和質地與象拔蚌十分相似。然而,由於順帶捕撈的阿拉斯加雪蟹死亡率較高,限制了海螺的捕撈,阿拉斯加海螺資源將難以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在加利福尼亞可少量捕撈凱勒特(Kellet)海螺,這種海螺是誘捕蟹和龍蝦時偶然捕獲的。這種海螺大多鮮活銷往加州及亞洲的餐館。這種海螺肉色呈淡橙色和白色,質地十分堅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