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寶光

峨眉寶光

當遊客站在峨眉山金頂背向太陽而立,而前下方又瀰漫著雲霧時,有時會在前下方的天幕上,看到一個外紅內紫的彩色光環,中間顯現出觀者的身影,且人動影隨,人去環空。

簡介

峨眉寶光峨眉寶光

峨眉寶光,又稱佛光佛經中說,它是釋迦牟尼眉宇間放射出來的光芒。在峨眉山上出現這種自然奇觀,又和佛教傳入山中的歷史密切相關。自公元63年發現以來,不僅具有19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並以世界奇觀名馳中外。

介紹

類似峨眉寶光這種自然現象,國內外已曾多次多處出現:在國內有山西的五台山佛光寺,江蘇南京鐘山、北極閣,浙江靈岩寺,安徽的黃山、潛山,江西的廬山,山東的泰山,雲南的雞足山,西藏的拉薩河谷,四川的大小瓦屋山等處;在國外尚有南非洲的潘巴馬斯山,美國的亞利桑那大峽谷,瑞士的北魯根山,烏克蘭的米亞半島。黑海和亞速海之間的羅曼克什山,德國漢茨山的布羅肯峰等處。但這些地方的“寶光”,有的僅偶然一現,有的雖曾多次出現,但早已消失,有的雖景觀尚存,但很難得見。只有峨眉寶光,在峨眉山景區範圍內尚有天門石、接引殿、雷洞坪、靈岩寺等處曾多次出現。世界奇觀,奇勝永葆。

峨眉寶光,覺的為一七彩光環。幻變之奇,出人意外。雖數入北肩而立,人影投入環中,卻人動影隨,身影自見。絕妙之處,殊非言語所能形容,親臨目睹,奧妙自知。

近百年來,峨眉寶光這種自然現象,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重視和研究。中國學者魏福平教授等多年觀察的結果,認為寶光這種自然現象,是日光在傳播過程中,經過障礙物的邊緣或空隙間產生展衍現象,即展衍作用而出現的。當雲層較深,日光透射雲層,會受到雲層深部的水滴或冰晶的反射;這種反射再穿過雲霧表面時,有部份光偏離原來的放射方向,其偏離的角度與冰晶點的直徑成反比,與各種色光波長成正比。於是,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分別逐漸擴散開去,形成一個彩色光環。為什麼會形成環形的光反應呢?因為只有位於某一人光錐面的單色光,才能為人們的肉眼所見。這種光錐的夾視角,據粗略的計算約為9度左右,不像“虹”的夾視角大達84度左右。同時光線在衍射時,光波愈短其偏離角度就愈小,所以色彩的層次分布,一般呈紫色在外,紅色在內,愈接近環形的中心部位,色彩逐漸淡化,到了光環中心,就像一面發光的乳色玻璃鏡。

為什麼會身影自見呢?主要原因是:雖然雲層中的水滴和冰晶點很多,但人們各自所見的光環,只是各自所見為頂點的那個光錐面的水滴和冰晶點作用的結果。也就是各自照著一面小小的圓鏡,自然照見的只是各自的身影。由於這種自然現象出現的地理位置、環境、時間、形態、色彩多種多樣,這只能說明環形“攝身光”的成因。這種環形彩光,常見於峨眉山第二主動峰的金頂,19世紀初,科學界定名為“峨眉寶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