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鎮

峨山鎮

峨山鎮隸屬於安徽蕪湖市繁昌縣,位於繁昌縣城東郊,東徑118.14',北緯31.04',屬於季風氣候顯著的亞熱帶濕潤氣候。東與平鋪鎮接壤,南與南陵縣家發鎮毗鄰,西接縣城、繁陽鎮,西北隔峨溪河與“江南第一茶市”的三山區峨橋鎮相望。還有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峨山鎮峨山鎮
全鄉總面積76.6平方公里,東西長約8.5公里,南北長約13.5公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有山有圩,地形複雜。農業耕地面積926.7公頃,可養水面121公頃,林業用地3950公頃,有林面積2867公頃,被省林業廳授予“安徽竹鄉”。2004年5月進行村級區劃調整,峨山鄉由原來14個村(象形村、灣店村、接官村童壩村、童月村、峨山村、鳳形村、沈弄村、沙園村千軍村城山村、東島村、柳塘村、柏樹村)合併為8個村即象形村、灣店村、童壩村、鳳形村、沈弄村、千軍村、東島村、柏樹村,275個村民小組。2006年底全鄉總戶數7750戶,總人口24374人,其中非農人口698人,主要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族、壯族、苗族、侗族、布依族。

鄉政府機關原駐柏樹村,1995年遷至省道南新公路旁的鳳形村,距離縣城2公里、沿江高速公路互通1公里、蕪銅高等級公路2公里、滬銅鐵路貨運站3公里、長江新港碼頭20公里。2007年4月峨山鄉經省民政廳批准改為峨山鎮,原區域不變。

資源優勢

峨山鎮峨山鎮
境內交通便捷,沿江高速公路穿過境內12公里,在童壩村設有進出口互通,在千軍村設有服務區。省道s216、縣道灣平公路穿境而過,村村通水泥路並全部通公車與縣城相連,形成了“三橫三縱”道路網路,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

2006年底全鎮總戶數7750戶,總人口24374人,其中非農人口698人,主要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族、壯族、苗族、侗族、布依族。

峨山鎮政府機關駐省道南新公路旁,距離縣城2公里、沿江高速公路互通1公里、蕪銅高等級公路2公里、滬銅鐵路貨運站3公里、長江新港碼頭20公里。有35KVA變電所1座,經過農網改造,實行同網同價;境內有峨溪河、山河4條,在冊水庫5座,5畝以上當家塘151口。新建的衛生院一所,中學1所、完小5所、一個教學點、私立學校一所,繁昌縣第二中學於2007年8月遷址境內。

境內交通便捷,沿江高速公路穿過境內12公里,在童壩村設有進出口互通,在千軍村設有服務區。省道s216、縣道灣平公路穿境而過,村村通水泥路並全部通公車與縣城相連,形成了“三橫三縱”道路網路,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境內石灰石貯藏量10億噸,還有鐵、鋅、銅等金屬類礦產和石灰石、沸石、膨潤土、瓷土、白雲石、大理石、煤等非金屬類礦產。全鎮竹木資源豐富,其中竹林面積2000公頃,毛竹年可採伐量11000噸。經過林業“二次創業”和退耕還林,林業資源更加豐富,桃、李、杏、板栗、石榴、銀杏、中藥材等經果林隨處可見,花卉、盆景遠銷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用材林蓄積量5萬立方米,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峨山鄉有山有圩,環境優美,有金峨洞天、倒杉奇觀、千軍炮台等景色,境內還有穿山甲、麂子、紅腹角雉等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峨山鄉人傑地靈,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古有徐貢員、李天官,今有全國“十佳”少先從員石鋒,具有深厚的人文優勢。

經濟狀況

峨山鎮峨山鎮
峨山鎮積極利用縣城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文化娛樂服務設施,主動接受縣城的輻射,充分發揮優勢,社會經濟快速發展,1985年,全鄉稅收38.08萬元,財政收入46.6萬元,工業總產值644萬元。2007年全鎮工商稅收1216.6萬元,財政收入1910.3萬元,工業總產值20846萬元。21年來,稅收增長31.9倍、財政收入增長40.9倍、工業總產值增長32.6倍,曾躋身全省百強鄉鎮。

境內有35KVA變電所一座,經過農網一期、二期改造,實行同網同價,降低用電價格,提高用電安全。峨山鎮經過多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抗旱排澇能力。鎮境內有縣在冊水庫5座,其中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4座,山河4條,當家塘壩156口,有排灌站5座,裝機總容量550千瓦。峨溪河經過培高加固,抵禦了1999年特大洪澇災害。投資500萬元的峨山自來水廠建有加壓泵,將潔淨衛生的長江水逐步覆蓋全鄉,改善人們生產生活用水。
峨山人民積極開展特色經營:城山的竹墊、沈弄的西瓜,接官的掃把、童壩的竹籃,灣店的竹製品,東島、象形的烘筍,柳塘的桃,各有特色,拓寬農民致富的途徑。很多民眾利用山場養殖豬、牛、羊、雞,鄉成立畜禽協會指導扶持民眾發展養殖業,峨山竹林雞養殖具有一定的規模。峨山鎮農作物品種豐富,沈弄村在全縣最早種植雜交西瓜,西瓜、草莓遠銷南京、銅陵等地。

農業發展

峨山鎮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以繁昌縣華園米業有限公司、鑫峨竹製品廠和恆鑫木業為龍頭,帶動糧油種植和竹木產業化發展。積極申報了土地治理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其中土地治理項目治理土地面積6000畝,投入國債資金94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核心項目區2000畝,投入財政資金1000萬元(其中省財政750萬元,地方配套250萬元)。2007年生產糧食8128噸、油料892噸,農業總產值9709萬元。全年共發放糧補、種補37.2萬元,發放退耕還林補助3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19元。

工業發展

峨山鎮峨山鎮
峨山鎮充分發揮靠近縣城,交通便捷的優勢,於2002年8月興建峨山工業園。峨山工業園位於繁昌縣城東南2公里的峨山鎮鳳形村,鄰近鎮政府。距沿江高速互通不到1公里、蕪湖高等級公路2公里,滬銅鐵路貨運站3公路,省道S216公路穿境而過。峨山工業園區的建成區500畝,擬建區150畝。峨山鎮政府先後投入250萬元對工業園區內征地、道路、供水、供電、場地平整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同時逐步配套水、電等基礎設施及亮化、綠化工程,提升了工業園區品位,為企業發展打造良好的平台。園區內的企業和新建項目涉及新型建材、軸承、銅材延壓、消防器材、竹地板加工、紡織服裝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為了使鎮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峨山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7年共與25家企業簽訂了項目契約,其中工業項目21個,公益性項目4個,投產營業13個,在建項目12個,如:繁昌縣私立志成雙語學校、安徽今騰盛膜結構技術有限公司、艾立特新材料科技(蕪湖)有限公司等。2007年底,峨山鎮境內有規模企業1O家,規模企業增加值2406萬元,規模企業工業總產值11600萬元。規模以下法人企業24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90萬元。

特色產業

峨山鎮峨山鎮
峨山鎮境內資源十分豐富,目前開採並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鋅、銅等金屬類礦產和石灰石、沸石、膨潤土、瓷土、白雲石、花崗岩、煤等非金屬類礦產。其中石灰石資源尤為豐富,儲量約5億立方米左右,氧化鈣含量在52%以上,是生產水泥的一級原料。

峨山鎮西北部遼闊平坦,盛產西瓜、草莓等瓜果作物,東南部山巒疊翠,林業資源豐富,全鄉林業用地5.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1.5%,其中竹林面積2.2萬畝,占林業用地37%,境內生產毛竹、元竹、淡竹、紫竹、金竹等十幾個竹類品種,被安徽林業廳授予“安徽竹鄉”稱號。

社會事業發展

峨山鎮峨山鎮
投資80萬元新建了鎮衛生院門診樓、住院部大樓,徹底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各村有較規範的村級醫療室,方便民眾看病。2005年底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2007年有92.5%的農村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年累計報銷醫療費76.8萬元。鎮敬老院l所,投資100多萬元,新建改建兩棟公寓式五保住宿樓,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條件。支持民辦繁昌縣養老服務中心在柏樹村建設,能安排96名老人的一期工程於2007年12月竣工使用。

峨山鎮有中學1所(峨山國中),完小4所(峨山中心國小、峨山二小、柏樹國小、灣店國小),2個教學點,私立學校1所(繁昌縣誌誠雙語學校),2006年1O月繁昌縣第二中學遷址到峨山鎮鳳形村並動工建設,2007年8月新校舍竣工並招生。

旅遊文化

峨山鎮峨山鎮
峨山鎮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境內有新石器時期的繆墩文化遺址,有商、周時期的油柞墩遺址、落花墩遺址、馬廠遺址、鷺鷥墩遺址、高墩頭遺址、沙元墩遺址,春秋時期的峨山銅礦冶煉遺址,五代至北宋的半邊窯址,元代的千軍嶺炮台、城山寨址。地下文物豐富,出土了大量文物。譚震林將軍指揮新四軍進行的著名的峨山頭保衛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使繁昌縣城成為皖南少數幾個沒被日軍長期占領的縣城。

峨山鎮有山有水,風景優美,周邊有三處曾被列為“繁昌十景”:“峨溪匹練”、.“浮丘丹月”、“隱靜禪寺”。鳳形村金峨洞里的金鵝神奇展翅,化作峨山,繁昌的商賈店鋪喜愛用“金峨”命名。東島村倒杉木要兩人合圍,杉木的樹枝倒著向地下伸展,據傳說,是一山民將杉木沖擔(山民打柴用具,一頭大一頭小)小的一頭插於地下被呂洞賓點化而成。境內還有準提庵、玉笥庵等宗教活動場所,有千軍秧歌燈等民俗活動,有繁昌縣唯一批准的象形村喜紅黃梅戲劇團。

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

峨山鎮峨山鎮
概述

峨山鎮由區劃前的峨山、蘿藤、左莊三鄉組成,地處棗莊、臨沂兩市交界處,東與蒼山縣接壤,北靠206國道,郯薛公路橫穿東西,蘿甘公路縱貫南北。全鎮總面積117平方公里,轄61個行政村,人口5.3萬人。

峨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境內有二疏城、落星石、仙人橋等名勝古蹟。二疏城遺址位於峨山鎮蘿藤村,是漢代大文學家官拜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疏廣、疏受的故里,已於1992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

峨山物華天寶,物阜民豐。境內白雲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石英石儲量達3億餘噸,白雲石產量達2.6億噸,均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峨山鎮峨山鎮
經濟狀況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人民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放開搞活,加快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1年,全鎮第一、二、三產業總產值實現7.75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05億元、1.03億元和9467萬元。實現財政收入8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65元。先後被評為“省級安全文明鄉”、“棗莊市信訪三無單位”、“區突出貢獻單位”、“棗莊市依法行政先進集體”、“棗莊市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棗莊市文明鄉鎮”等。

行政區劃

前馬、各大埠、李流井、黃泉、城四、峨山灣、仉塘、榮莊、高莊、蘿同、峨山後、左莊、石西、前屯、三山、冬流井、夏莊、劉莊、後利增、仙橋、後馬、楊堡、仁莊、大鮑、居沃、姚莊、小鮑、劉河崖、張莊、石東、後山頭、太平莊、李卜、城二、付林、西馬、石布、黃莊、河口、店子、前山頭、官莊、候流井、辛莊、後屯、城一、石拉、沃洛、王莊、晏莊、前利增、馬樓、城三、賈樓、趙莊、周官莊、呼莊、孫莊、東任莊、周莊、於流井

峨山鎮核桃
特色產業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進行了總投資1500餘萬元的國家級寨山土地整理項目建設,整理規模10000餘畝。經有關專家勘察論證,項目區土壤類型為褐土類,化學性質顯弱酸反應,有機質含量適中,適合栽植核桃。為加強該區域農業的產業化、標準化標準,帶動周邊地區形成以優質果品產業化經營為主題的高新技術體系,增加區域內農民收入,峨山鎮按照自籌和爭取上級扶持相結合的辦法,計畫在該區域發展薄皮核桃基地10000畝。

該項目已投入資金136萬元,在項目區內栽植薄皮核桃5000畝,進行了整地、挖坑、良種引進、撫育管理、農民培訓等工程建設,修建環山路1條,鋪設山石路2公里。同時,抽調全鎮農林技術人員25人,並培養林業實用技術人員2000餘人,建立了以市、區林業局為中心,鎮林業站為龍頭,包村技術人員為骨幹,民眾實用技術人員為主體的科技服務網路,科技服務力量較為雄厚。在下步工作中,該鎮將根據現代農業的內涵和發展趨勢推進基地建設,以開發為手段,探索一條以科技為導向,區域化經營為依託,農業資源的高效持續利用為根據,走規模化、標準化經營的新路子,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力爭用2—3年的時間,把基地建成科技與農業相結合、基地與農戶相結合、農業生產與市場相結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觀光旅遊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化、規模化核桃生產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