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亭

岳飛亭

岳飛亭全稱岳武穆遺像亭,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岳飛成為激勵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愛國楷模。武漢抗日民眾團體在清理傾圮的岳王廟時,從瓦礫中發現一尊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四月鐫刻的有岳武穆遺像和雲南太和(今大理)人張翼先所撰四言像贊詩的青石碑,於是眾人推舉辛亥首義同志會的胡贄負責籌措資金,在現址東8米處建岳武穆遺像亭,置碑於亭中。亭以碑得名。亭額刻“岳武穆遺像亭”六字,為孔慶熙所題,其下石柱楹聯為:“撼山抑何易,撼軍抑何難,願忠魂常鎮荊湖,護持江漢雄風,大業先從三戶起;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奉讜論復興家國,留得乾坤正氣,新猷端自四維張。”碑上所刻岳飛像,線條遒勁,意態英武,亦屬藝術傑作。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岳飛亭岳飛亭
岳飛亭,全稱岳武穆遺像亭,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主路56號黃鶴樓景區東區岳飛廣場。

人文歷史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岳飛曾在黃鶴樓下的鄂州(今武昌)屯兵鎮守達7年之久。他3次北伐抗擊金軍都以鄂州作為基地。其所填《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即出自這一時期。紹興十一年(公元1142年),12月,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陷害致死。孝宗時為岳飛平反昭雪,下令恢復其官職,追謚“武穆”,以禮改葬;當岳飛之子岳霖到鄂州時,鄂州軍民哭泣而迎,以表達對岳飛的深切懷念。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鄂州民眾在武昌立忠烈廟以示祭祀。嘉泰四年(公元1204)岳飛被迫封為鄂王,忠烈廟改名為鄂王廟(俗稱岳廟),廟旁移植有岳飛生前栽植的松柏,被稱為岳柏、岳松。元代,統治者為壓抑漢族民族精神,將鄂土廟拆毀。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重建岳王廟(亦稱精武廟)於武昌大東門外。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置祠於賓陽門內。清同治初年,岳王廟及岳松、岳柏均毀。

旅遊信息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主路56號黃鶴樓景區東區岳飛廣場,其位於公園東區岳飛銅像前,蛇山中部的山脊上,在黃鶴樓以東574米、白雲閣以東302米、武昌路涵洞上偏東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