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瓦納古路

岡瓦納古路

岡瓦納古陸,是一個假設的存在於南半球的古大陸,也稱南方大陸,它因印度中部的岡瓦納地方而得名。在印度半島,從石炭紀到侏羅紀包括其下部的特徵冰磧層到較上部的含煤地層,統稱為“岡瓦納(岩)系”。南半球各大陸都發現有這一時代的相似岩系和化石,根據這一相似性和其他證據,便給這個推論為統一的古大陸命名為岡瓦納古陸。

岡瓦納古路又稱南方大陸。大陸漂移說所構想的南半球超級大陸。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上述各大陸被認為在古生代及以前時期曾經連線在一起。“岡瓦納大陸”是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E.Suess)於1885年在《地球的面貌》(The Face of the Earth)一書中提出的。根據印度中部岡瓦納地區石炭紀到侏羅紀的地層——“岡瓦納系”得名。休斯認為,非洲、印度等大陸具有相同的地質歷史和古植物群,過去曾是一個統一的大陸。石炭紀一二疊紀時,南方大陸的大規模冰川活動已由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亞、印度等地發現的冰磧岩所證實。該古陸上發育的大冰蓋,其中心在南極洲東部和非洲南部,冰流由此輻散出去。古地磁資料也表明,當時這一帶靠近古南極,大冰蓋分布於古南緯60°以內。二疊紀時期,南方大陸占優勢的植物群是種子蕨類植物舌羊齒,其分布遍及南美洲、中非、南非、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印度,而在包括北美洲、格陵蘭、歐亞大陸在內的北方大陸則沒有出現這類植物。一般認為,岡瓦納古陸在中生代開始解體,新生代期間逐漸遷移到現今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