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霞鎮

山霞鎮

山霞鎮是福建省惠安縣東部的濱海小鎮。東與崇武古城接壤,南瞻泉州灣,北眺湄洲灣,東南方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區位十分優越。山霞鎮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近5萬人。這裡有巍峨連綿的大青山,主峰海拔146.8米,在惠安東部一峰獨秀。山霞鎮素有“海岬明珠”之稱,山川秀美,風光旖旎。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山霞鎮海濱避暑勝地
山霞鎮區位優越,氣候宜人。山霞鎮位於東經 118°52'30″,北緯24°55'00″,屬沿海丘陵地帶,東與崇武古城接壤,南瞻泉州灣,北眺湄洲灣,東南方與台灣島隔海相望;這裡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0.5°C,最低氣溫2月份11.3℃,最高氣溫8月27.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

惠安縣山霞鎮,是閩東南地區一處不可多得的海濱避暑勝地。其連綿13公里的秀美沙灘上,沙質細膩、無一礁石,具有海面開闊、大陸架平坦、風浪較小的特點。沙灘寬達百米,適合觀賞、休閒,又可開展游泳、沙灘運動及水上運動等參與性項目,是一個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海濱浴場。與青山灣相毗鄰的 青山宮,建於太平興國年間,訖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奉祀的是五代閩將張悃。青山宮作為惠安影響最大的古寺廟,在海外的分靈就達100多座,每年前來謁祖晉香的海外三胞絡繹不絕。

山霞鎮山霞鎮

山霞鎮山川秀美,風景獨特。山霞鎮素有“海岬明珠”之稱,山海相依,風光旖旎。這裡有巍峨連綿的大青山,主峰海拔146.8米,在惠安東部一峰獨秀。山上有與“天妃宮”、“慈濟宮”並稱“閩中三宮”的千年古廟“青山宮”。大青山的東南方是被譽為“八閩第一金灘”的青山灣。青山灣碧海青嶼,綠樹白沙,佳景天成,是遊覽觀光的勝地。大青山的東北方是“綠色之夢”的赤湖灣。赤湖灣毗鄰赤湖森林公園,林木蔥蘢,環境寧謐,是休閒度假的樂園。這裡還有閩南石居、惠女風情,這些構成了一幅幅美妙絕倫的民俗風景畫卷。

山霞鎮地靈人傑,人文薈萃。這裡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文人雅士層出不窮,宋有莊壬,明有陳勃,清有陳猶龍、李樂邦、陳捷南等等;這裡是著名的“建築之鄉”和“石雕之鄉”,能工巧匠眾多,其中的李州(又稱李周)被譽為惠安石雕承上啟下的藝術大師,相傳他曾得“月華”傳技,所作石雕,生動逼真,巧奪天工。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山霞鎮更是名師薈萃,人才濟濟,豪翔石業的雕刻大師劉國文可謂其中的佼佼者,其雕刻的《夜光杯》等作品在全國雕藝比賽中屢獲大獎。

資源優勢

山霞鎮石雕
山霞鎮是被譽為“中華一絕”的惠安的發源地。早在五代時期,閩將張悃駐守青山,其部下就把中原的石雕技藝帶到青山一帶並傳播開來。山霞的石雕技藝由原來單純的鑿刻發展到立雕、圓雕、浮雕、線雕、影雕、微雕等六大類別,產品類型也由原來的石獅、石燈籠發展到墓碑石材、建築構件、園林藝品、旅遊珍玩、生活器具等五大系列成千上萬個品種。

山霞的石雕石材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石雕石材產業是山霞鎮的支柱產業。山霞鎮充分發揮區位、山海等優勢,致力於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整合盤活各種資源,建立了總面積達8000多畝的石雕石材生產基地,促進支柱產業升級增效。

這裡面對閩中漁場,海洋魚類多達300多種,黃花魚、海鰻是暢銷的名產。內海的子魚、沙梭烏仔魚鮮嫩肥美,是餐桌上的佳肴。灘涂上還養殖著花蛤、吊蚵、鮑魚等海產品,可謂名產薈萃,各領風騷!

青山灣的旅遊開發已列入泉州市旅遊建設重點項目。2006年9月6日,惠安青山灣旅遊度假區開發規劃通過了省級評審。 整個度假區東接崇武西沙灣旅遊區,西至張坂浮山島,北連青山,南到海濱,總規劃用地13.31平方公里。該項規劃整合青山灣及周邊區域的各類旅遊資源,突出濱海旅遊主題和民俗文化、石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提出了“一灣(青山灣)、兩翼(西翼天堂灣康體休閒區、東翼光明頂觀光休閒區)、三組團(“海絲”文化主題廣場、海景度假休閒功能組團、濱海娛樂休閒功能組團)”的空間結構方案,重點建設“海絲”文化娛樂廣場,“海絲”文化主題度假酒店、青山宮宗教主題活動中心及海洋文化主題商業街區等項目。

沿革區劃

山霞鎮山霞鎮
1958年置飛躍公社設山霞管區,

1961年屬崇武公社,

1974年析置山霞公社,

1984年改鄉,

1992年改鎮。

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4.9萬,惠崇、泉崇公路過境。轄山霞、固、宣美、鷹園、前張、田墘、新塘、後洋、山腰、大淡、田邊、青山、東坑、東蓮、埭透、下坑16個村委會。

歷史人文

山霞鎮後洋村軍事會議舊址
山霞鎮後洋村軍事會議舊址是那場載入革命史冊的策源地之一,寺旁一塊傾倒地下的石碑記述著那段歷史:1929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掀開了中國共產黨武裝鬥爭的序幕。1930年的7月,福建省委書記羅明來惠安進行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在湖埭頭村召開了泉州特委和惠安縣委的聯席會議,決定由陳平山、藍飛鳳、藍飛鶴林權民陳琨等共同領導暴動。並成立了“福建紅軍惠安暴動總指揮部”和“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下轄2個團),陳平山任總指揮和第一團團長兼政委;藍飛鶴為第二團團長、陳琨為政委,合計1000餘人。同時由陳興佳、陳冬水和陳琨三人組成惠安縣蘇維埃籌備委員會

1930年9月14日晚,紅二團在後洋集結,召開了著名的軍事會議。15日凌晨紅一團首先在惠北打響了暴動的第一槍,在陳平山的率領下,迅速地包圍了“惠楓車站”(地霸陳速生的老巢),一時久攻不下,遭到有力的反擊,挫傷了銳氣,紅一團只好退守泗洲、洪厝坑一帶;16日早藍飛鶴、陳琨率領的紅二團,因為準備充分,在惠東一舉攻克民團堡壘,擊斃了民團團總陳鳴周、土豪陳奕昭,鎮壓了了前林村的地主林孝純、林亮川。

先後成立了五陳鄉和湖埭頭村的蘇維埃政府。18日下午紅二團進駐嶼頭村,準備和紅一團合攻縣城。19日凌晨,國民黨的海軍陸戰隊在林壽國的帶領下和民團約1000多人,分三路包圍了紅二團。雙方在嶼頭山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紅二團政委陳琨、營長曾賚弼在戰鬥中犧牲,團長藍飛鶴在突圍中被俘,9月26日被殺害於惠安縣城東門外的馬山。10月16日林權民在惠東被捕,受盡酷刑,壯烈犧牲,隨後陳平山也在惠北遭敵槍殺。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暴動”雖然失敗了,但是革命的種子依然在這一帶生根發芽。不久省委恢復和建立了在惠安的黨組織和地方武裝,在普安的打銀店裡設立了地下交通站;在惠北開闢了以三朱為中心的革命游擊根據地。

旅遊開發

山霞鎮青山宮
惠安的山霞鎮位於泉州東海岸,與台灣島隔海相望。山霞鎮把海灘、古蹟、惠女等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本身資源優勢融入大泉州旅遊大市場,從本地實際出發,圍繞打造濱海工貿旅遊新城鎮的發展定位,注重生態、環境、景觀三統一,綠化、美化、潔化三配套,致力於創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一是結合旅遊開發,啟動了自然資源保護工程。建立健全了自然資源保護管理機制,聯合開展整治盜採海沙行動,保護了青山灣、赤湖灣等重點海灣的千米防護林帶;聯合開展整治非煤礦山行動,依法查封無證採石場,保護了青山山體等旅遊資源。二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了海堤建設工程、溪流整治工程。全鎮先後投入資金1300萬元,完成山霞、赤湖、後洋、大淡、下坑等溪流整治和龍港、東蓮、下坑、埭透等一些海堤加固建設;加大農村改舊建新力度,重點實施精品村的“五通”、“五改”建設,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三是結合“清潔家園”行動,抓好惠崇公路山霞段的工貿繁榮帶、省道201線沿海旅遊繁榮帶的衛生保潔工作。

山霞鎮加快旅遊開發步伐,致力於建設濱海旅遊強鎮。進一步完善旅遊配套建設,順利完成濱海大道山霞路段、省道201線通青山宮1公里道路建設,完善配套景區停車場、部分景點設施。同時進一步加強“兩灣”防護林帶和沙灘、青山宮山體等旅遊資源保護,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努力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積極抓好泉州海洋城、海峽西岸會展中心等旅遊開發項目前期土地報批等基礎性工作,為開發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泉州海洋城的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該項目由美國桑尼禮品公司投資創辦,計畫總投資2990萬美元,外資額2500萬美元,經營範圍為:在惠安縣山霞鎮青山灣旅遊建設規劃範圍內開發、建設、經營濱海休閒、水上樂園、海上遊艇、健身療養中心星級酒店、美食村、普通住宅、寫字樓、商鋪及其相關配套設施。

濃密蔥鬱的防護林帶、結實漂亮的海堤溪岸,成為一道道防汛抗災的屏障,也為旅遊開發增添一道道亮麗的風景。良好的生態環境,不但吸引了白鷺,而且也吸引了商家和遊客。泉州海洋城、省交通廳老乾休養中心、海峽西岸會展中心等旅遊項目紛紛在此落腳。

環境治理

山霞鎮山霞鎮
1、加強治安巡邏。組建鎮專職治安巡邏隊,每天分兩個時段巡邏,組建護村巡邏隊在各村進行巡邏,組織老人協會義務巡邏。

2、加強治安監視。在赤湖路口設立治安崗,全天候值崗監控,在重要路口和單位設立11個監控點。

3、加強防控網路建設。4個警務區實行“一區一警”, 組織廠家28家、店家82家開展“十店”、“十廠”聯防活動。

4、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建立入戶辦證、分類管理、宣傳訪視、維權服務等工作機制,對流動人口分放心戶、一般戶、重點戶三類分類管理,有442戶房屋租賃戶均按規定簽定了治安管理責任書,共為外來人口辦理暫住證2162本,辦證率97.3%。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