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村

山西村是一個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城牆的方形村落,村莊坐東朝西,共有東西城門兩個。地勢比較平坦,全村371人,面積1600畝。農業種植以玉米、高粱、穀類等大秋作物為主。

基本信息

山西村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南白鄉山西村

山西村地處山西省原平市南白鄉東北部,東臨東社,北接西平,南連尚義。地勢比較平坦,全村371人,面積1600畝。農業種植以玉米、高粱、穀類等大秋作物為主,拖拉機、播種機等大小農機具40輛(台),另外還有紅棗、梨、檳果等水果樹20000餘株。近年來,在鄉政府領導下,積極貫徹黨的惠農政策,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全村經濟發展水平逐年上升。 為了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改善人們的生活,村委會計畫在以後有步驟地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在果樹栽培方面,引進新品種,大力發展優質乾鮮水果的種植,投資修建水利設施,把村建設成為一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

在蒲城縣東北約10公里的金粟山下,有這樣一個保持著明清風貌的村莊————山西村。山西村北距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泰陵僅1公里,村西100米處便是著名的高力士墓。正是隨著高力士墓的發掘,各地遊客的紛至沓來,山西村才打破了昔日的寧靜,撩開了神秘的面紗,吸引了越來越多遊人的目光,其獨特古樸的村貌也引起了一些專家的興趣。 山西村是一個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城牆的方形村落,村莊坐東朝西,共有東西城門兩個。城牆經數百年風雨剝蝕,再加人為毀壞,已有部分坍塌,但仍大部分保存了下來,尤其是東面、北面城牆保存完好,城牆上闕樓遺蹟尚存。山西村的正門為西城門洞,門洞高約6米,以磚砌而成,門楣上方正中嵌有一黑色碑石,上書“三槐並茂”四字,字為隸體紅色,旁註“大清鹹豐元年重修”字樣。據介紹,山西村是在明代一王姓家族由山西太原大槐樹下遷至該村。這一王姓家族共有弟兄三人,老大留在山西太原本地,老二遷至此地,老三遷至白水,門楣上書“三槐並茂”即為弟兄三人家族興旺、事業發達之意。因此,蒲城山西村也是明代人口大遷徙的歷史見證。山西村的城門洞深約6、7米,門洞裡原有兩道門,門現已不存。然安門的青石門礅、門柱洞、門槓插孔依然保存完好。穿門洞走進村子,便是傳統的小城堡建築布局。村不大,東西長約200米,城堡內共有28戶居民,分南北兩排居住,村中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保留有上馬石。上馬石四周、頂端都雕刻著精美的虎頭、麒麟、花飾等圖案,不少家庭還使用著刻有精美花紋的門礅石。村里隨處可見雕刻著精美圖案的餵馬石槽、柱頂石、石供桌。一些農戶門前還有石獅以及雕刻著猴子、獅子圖案的拴馬樁。這些帶有濃郁傳統色彩的石製品,現已失去了原有功能,但作為一種歷史遺留物卻被老百姓在不經意間保留了下來。 山西村村民最喜歡熱鬧,村裡有自樂班、鑼鼓隊、社火隊。其自樂班演唱的傳統戲曲在蒲城以東很有名氣。山西村不大,但在需要的時候,鑼鼓隊可以組織來七八十人。鑼鼓隊經常受縣城一些企業、門店邀請,專程湊興。山西村民風純樸,尊老敬老,村西門外50餘米處建有一王氏祠堂,這是村民一年一度聚會、搞拜年、團拜的場所。 山西村北依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泰陵,西靠現已發掘的高力士墓,南臨臥虎山,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旅遊業優勢。如今的山西村村民正在搶抓這一機遇,妥善保護城牆遺址,悉心管護精美石雕,計畫投資開發。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道山西村

耕地413畝,人口1460人。農業主種蔬菜、燈芯草。出租廠房2.52萬平方米,出租土地9600平方米。工業企業16家,從業人員1505人,工業總產值503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632元,村股份分紅總額86.7萬元。
[編輯本段]4、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山西村
在“仰口灣”北岸、太平宮東北側、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方2.7公里處有一峰山。峰山西、峰山東、峰山後、峰山前四個自然村如眾星捧月般分布在峰山的周圍,這四個自然村總稱為“峰山西村”。全村現有村民260戶,874人,有王、劉、周等姓氏。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東田鎮山西村

山西村在東田鎮政府駐地西南3.5公里,村委會設在埔邊。聚落在萬天寨東南麓,位於東田溪東西兩岸,有埔邊、太坪、長北格、洋頭、田洋、祖厝、內殊、吾厝埕、新厝、墩頭等10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村民829戶、2949人。耕地1098畝,主產水稻。山地7000畝,以馬尾松為主。有山西國小、東田中學、醫療所、仙洞嶺電站、鳳巢水電站、陳營自然風景區、飄流、山西大橋等。南同公路貫穿全境,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山西村原名“山尾”民國年間與西坑聯保各取首字為“山西”保。解放初為山西鄉,1958年公社化成立山西大隊,1984年為東田鄉山西村委會,1991年改稱東田鎮山西村委會。 [1]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雄州鎮山西村

山西村地處六合區城東南,金江、雍六公路穿越村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村內灰色化道路縱橫每個自然村莊。全村有24個村民小組,居民900餘戶,農業人口3065人,耕地面積1500畝;村設黨支部,有中共黨員68人。目前,村級8家工業企業進行了徹底改制,直接帶動就業350人,工資性收入280萬元。2006年全村三業總產值達1.5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900元。在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投資60萬元完成村內4公里水泥道路,抓好村民飲水難問題和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程,改造電灌站、鋪設硬質化渠道、幫助村引進企業等,為山西村發展奠定基礎。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黃山鎮山西村

山西村地處黃山鎮駐地南部,東鄰山崖村,北鄰武河,南鄰西蔡村。村莊版圖面積754畝,其中耕地面積588備,村莊面積167畝,該村大多數居民從事杞柳加工業。 山西 王氏宗譜載:"王氏始祖明代洪武初年卜居此處",以村處文曲山西側,得名西山。因與本縣廟山鎮的西山重名,經郯城縣人民政府郯政發(1982)88號檔案公布,更名為山西。現有198戶、726口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