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大同大學是200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師範學院、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校合併成立的多科性大學。

基本信息

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大同大學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大同大學

基本情況

1950年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創建
1958年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升格為大同礦業學院
1959年大同礦業學院改建大同煤礦專科學校
1961年大同煤礦專科學校改建大同煤礦學校
1975年大同礦務局職工大學創建(合署)
1984年大同煤礦學校更名為大同煤炭工業學校
1999年大同礦務局職工大學、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合併升格為山西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山西礦業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雁北師範學院大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山西大同大學

學校簡介

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大同大學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大同大學

新成立的山西大同大學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煤海之鄉大同,占地面積2400畝,建築面積近70萬平方米,新校區四大主體建築:新教學主樓、科技實驗樓、新圖書館、體育館已基本竣工。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9636萬元,圖書館藏書180餘萬冊。下設政法、文史、外國語、藝術、工學、醫學、農學等16個學院,開設本科專業35個,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2萬人。
學校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和提高,現有專任教師1400餘名。其中正副教授的比例為38% ,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為21%,在讀博士、碩士317名,占教師總數的24%。
學校全面加強學科建設,按照強化基礎學科,突出優勢學科,扶持新興學科的思路,對原有學科布局進行了最佳化和重組。建成凝聚態物理、分析化學、文藝學3個省重點扶持學科,確定理論物理、基礎數學等10個學科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建成漢語言文學、英語、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化學、體育教育 6 個校級品牌專業,基礎化學、電子技術2個省級示範實驗室;建成校級精品課程15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
學校在全面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緊密結合實際,開展了煤炭深加工、遼金文學、北魏文化、雲岡石窟保護、地方民俗、地方病防治、高寒地區作物等領域的研究。近三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項,省級科研項目109項;發表科技論文3675篇,其中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201篇,被國際“四大檢索”系統收錄130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26部,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
發展中的山西大同大學,是一所辦學條件較好、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且有較高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的多科性大學。
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文、經、管多學科專業體系協調發展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師範學院、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校合併成立的多科性大學。山西大同大學坐落於市御東區興雲街、文瀛湖畔。占地面積2400畝,建築面積近70萬平方米,下設政法、文史、外國語、藝術、工學、醫學、農學等16個學院,開設本科專業35個,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2萬人。
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創辦於1950年,當時隸屬於燃料工業部,1955年劃歸新組建的煤炭工業部。1958年經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同意、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層次的大同礦業學院。1959年,山西省決定將學院的一部分遷至太原建立山西礦業學院,學院繼而改為專科層次的大同煤礦專科學校。1961年因國民經濟困難停辦。1962年恢復中專學制,校名為大同煤礦學校。1980年11月,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專。1984年,國家煤炭工業部決定學校更名為大同煤炭工業學校。1994年8月,經原國家教委嚴格評估,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1998年煤炭工業部撤銷時,學校劃歸山西省管理。1999年7月,經教育部專家組考察,教育部高校設定評審員會評審、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改制為山西礦業職業技術學院,屬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2001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學院由山西省政府領導、山西省教育廳管理。2002年4月,山西省政府批准學院更名為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並在全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百年高校太原理工大學的鼎力支持下,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學院與太原理工大學聯合舉辦太原理工大學大同學院,再一次實現由專科向本科的歷史性跨越。
學院座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大同市,毗鄰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占地423.6畝(28.24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1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近5693萬元,環境幽雅,布局合理,是山西省命名的德育示範學校和大同市園林化單位。學院現有在校生3433名,50年來已為國家培養了22000餘名畢業生。
學院現有教學部門8個,設有爆破研究所、建築設計所、科教開發公司等科研實體。
學院共有在冊教職工510人,專職教師195人。在教師中,具有副教授、高級講師等副高級以上職稱者76人,約占教師總數的39%;講師(含工程師)103人,約占教師總數的53%。有近70名教師參加了全國及省部級32個不同中專及大專專業的教學研究會和學術學會,其中14人擔任理事長,主持採煤、礦建、力學、通風、體育、實驗等學會工作。學院突出高職特色,教學、實踐性教學力量較強,共有“雙師”(既是講師,又是工程師)型教師33人。學院具有一定的科研力量,1990年以來,進行套用性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和科技服務40餘項,編寫各類教材41種,發表學術論文146篇。
學院的教學基礎設施完備,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711餘萬元,教學用房總面積37588平方米。全院共有標準教室98個,100、200、300、500人各種合班教室、階梯教室22個。
圖書館大樓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內設3個普通書庫、1個特藏書庫和1個學術報告廳,設有教師閱覽室及學生閱覽室,共有400個座位。圖書館藏書23萬餘冊,其中科技、社科專業書籍14.4萬冊,外文書籍7500冊,定有各種期刊600餘種。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及管理已全部實現計算機化。
學院實驗大樓建築總面積8000平方米。計算中心有1個多媒體教室,3個WIN95無盤站網路教室。全校共有計算機550多台(含教學科),設有全國CAD套用工程培訓網路北京中心大同培訓站、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以CAD為主)考試技能培訓站和鑑定站。校園計算機網路於1998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並用DDN專線與Internet聯通。全院建有實驗室36個、實習工廠1個、校內實訓基地6個和校外實訓基地14個,實驗開出率達95%以上。
電化教學中心建有衛星地面接收站,表演、轉播、節目製作等功能齊全,可將20餘套電視節目傳送至學院各個場所。
我院的文化、體育及生活設施齊全,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條件較好。有辦公用房7000平方米,學生生活用房24126平方米,集體福利用房17748平方米,職工住宅40775平方米。建有標準田徑運動場和足球場,還有籃球場9個,排球場10個,羽毛球場4個,建有3座學生食堂,可供4500人同時就餐。有1840個座位的大禮堂l個。具有獨立的供水、供暖系統。420門程控電話全部和全國電話網聯通。
21世紀,學院將繼往開來,勵精圖治,充分發揮老校優勢,把學院建設成為立足行業、面向山西、服務全國的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